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宁波大学海洋学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学位]之农业经济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农业保护政策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1)农业保护政策的定义

农业保护政策是指在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政府为确保农业发挥基础作用,使农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发展相适应,以便实现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快速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保护与支持农业的政策措施的总不和。

(2)农业保护政策的政策组成

①为保护本国农业免受国际市场的冲击而采取的一系列贸易保护措施;

②为促进农业与其他产业协调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直接和间接支持农业的措施。

2. 什么是狭义的农产品期货市场? 什么是广义的农产品期货市场?

【答案】(1)狭义的农产品期货市场是指进行农产品期货交易的场所,通常特指农产品期货交易所。

(2)广义的农产品期货市场是指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围绕农产品期货合约交易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经济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交易活动,或者说广义的农产品期货市场是指农产品期货合约交易关系的总和。

3. 当代农业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变化表现出哪些特征?

【答案】当代农业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变化表现出以下特征:

(1)农业经济学的分化或细化不断加快,各分支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和渗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综合化不断得到增强。

(2)农业经济学越来越注重多层面、多视角的分析和研究,加强定性和定量、实证和规范、宏观和微观分析的结合,不断深入地开展各种比较研究工作。二战以后,农业经济学实证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3)农业经济学还不断突破原来意义上的农业经济范畴,更加系统全面地研究农业经济问题。 _战以后,国际国内市场、各个产业部门以及农业产前产后服务体系都结为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各种与农业经济有关的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都被纳入了农业经济的研究范围。

4. 你认为应如何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答案】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的措施有:

(1)继续扶持与引导乡镇企业的发展,提高其就业容量

乡镇企业与农业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农民在乡镇企业生活比在城市生活更适应。因此,乡

镇企业成为农民非农业就业的主渠道,国家对乡镇企业的各种优惠政策将有助于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2)支持和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乡镇企业分散的企业布局难以形成聚集效应,因此,越来越多的乡镇企业正逐步向中小城镇和工业园区发展。产业集聚是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农业剩余劳动力提供了更大的就业空间。

(3)支持和加强对待转移和己转移农民的职业技术培训

大部分农民工文化技术水平不高,仅靠市场机制绝大部分农民无力支付高昂的教育费用,各级政府对职业教育的财政补贴成为大多数农民能够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一个必要条件。

5. 什么是土地? 土地的自然和经济特点有哪些?

【答案】(1)土地的定义土地是指地球上的陆地和水域以及与之相连的土壤、气候、地貌、岩石、水文、植被等一切自然条件。

(2)土地的自然特性

①土地是自然的产物,面积是有限的

a. 内容

土地面积有限性,不仅是指整个地球、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土地面积有限,而且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一定时期,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农、林、牧、渔各类用地都是相对有限的。

b. 意义

充分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土地资源; 不断提高土地生产率,使有限的土地生产出更多的农产品。

②土地位置是固定的,不能移动

a. 内容

土地本身不能移动一一土地总是与特定的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相联系,不像其他生产资料可根据需要而转移其存在的位置;

土地人造物不能移动一一为改造和利用土地所进行的农业基本建设投资一经与土地结合,便不能分离。

b. 意义

纵向一一根据需要和可能合理改造土地;

横向一一因地制宜地利用各地区的土地资源;

人造物一一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决策决不能草率,必须长远规划,讲求投资的长期效果。 ③土地能永久利用,土壤肥力可以不断提高

a. 内容

十地只要合理利用,对农作物起培育作用的十壤肥力小仅小会耗竭,反而会小断提高,成为一种永续利用的生产资料。人工肥力与自然肥力融合在一起形成有效的经济肥力。

b. 意义

为解决社会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同土地面积有限的矛盾展示了光明的前景。

④土地生产力具有差异性

a. 内容

土地生产力就是指土地生产农产品的能力,由于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的空间分布有明显的差异性及成土母质中的矿物元素分布不均匀,即使在两块相近的土地上投人同样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其产出也不会完全相同。

b. 原因,主要有两种:不同区位的土地自然肥力各不相同; 人类活动的影响造成土地生产力存在差异。

c. 意义

生产力的差异性直接影响着土地的经济价值、利用力一向和经营力式,在农业生产中不应忽视。

(3)土地的经济特性

①土地供给的稀缺性

a. 内容

总体性稀缺一一供给总量与需求总量的不平衡,

结构性稀缺一一某些地区和某种用途的土地权属、地价、地租等经济关系和经济问题, b. 意义

珍惜土地,节约利用土地和集约经营土地。

②土地利用的区位性

a. 内容

土地位置的差别造成其用途不同和生产力的差异。

b. 意义

人们在利用十地时,必须根据十地自身的自然环境条件和所处的社会经济条件的适宜性进行区位选择,发展最适宜的生产项目,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③土地利用方向变史的困难性

a. 内容

土地一旦开发利用投入某项生产之后,要改变其利用方向则十分困难,还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b. 原因

农产品生产具有严格的季节性,土地利用方向无法在不适宜的季节中改变;

不同的农作物对土地质量有特殊要求。

c. 意义

在确定土地的用途时,必须慎重考虑,作全面长远的规划。

④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

a. 内容

在一定的科学技术水平下,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连续追加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时,在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