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734中外文学之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母亲》给文学史带来了什么新意?

【答案】(1)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从革命的发展来描写现实

《母亲》通过一系列无产阶级革命者形象的描绘,特别是工人阶级形象的塑造,再现了20世纪初俄国革命人民的觉醒、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高尔基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从革命的发展来描写现实。

《母亲》写的是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无产阶级的斗争,却深刻地表现了俄国革命向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巴威尔、尼洛夫娜这样的革命者在当时并不很普遍,但代表着具有无限生命力的社会新兴力量,代表着社会的发展方向。愈来愈多的群众同情并参加了巴威尔所献身的革命事业。作品有力地展示了历史发展的总的趋势。

(2)《母亲》充满革命浪漫主义——革命理想主义的精神

作家在这里充分表现了工人阶级的英雄气概和伟大理想,指明走向胜利的道路一一和沙皇专制及资本主义进行顽强的斗争,并展示了美好的明天和壮丽的远景。这就对工人阶级能起到巨大的鼓舞作用。作品中虽然写到了革命者艰苦的斗争,暂时的失败,但他们在伟大理想的光辉照耀下,却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作品最后,巴威尔和尼洛夫娜都先后被捕了,但从巴威尔在法庭的演说中,从尼洛夫娜在车站的宣传中,读者深深意识到: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必胜,资本主义统治必亡。

2. 阐述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在欧美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答案】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各国并存着三种文学,即人文主义文学、民间文学和封建文学,而人文主义文学已经形成为强大的洪流,占据主导地位。人文主义文学的巨大成就带来了欧洲文学史上一个新的繁荣时期。恩格斯说:“这种艺术繁荣好像是古典古代的反照,以后就再也不曾达到过。在意大利、法国、德国都产生了新的文学,即最初的现代文学;英国和西班牙跟着很快进入了自己的古典文学时代。”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是欧洲近代文学的开端,也是继古希腊文学以后的欧洲文学的又一次高峰。

3. 分析“拜伦式英雄”。

【答案】(1)“拜伦式英雄”是一些孤傲的、反抗一切社会制度的叛逆者形象

乔治•戈登•拜伦是英国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欧洲反动势力的猖獗,法国波旁王朝的复辟,引起拜伦强烈的不满和反抗,同时也陷入了悲观和失望。

诗人在非常苦闷的情况下,便写了一组“东方”题材的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传奇诗,这就是《东方叙事诗》,包括《异教徒》、《阿比道斯的新娘》、《海盗》、《莱拉》和《柯林斯的围攻》等。在这些诗篇中,拜伦塑造了一些孤傲的、反抗一切社会制度的叛逆者的形象,即文学史上有名的“拜伦式英雄”。他们高傲倔强,既不满现实,要求奋起反抗,具有叛逆的性格;但同时又显得忧郁、孤独、悲观,脱离群众,我行我素,始终找不到正确的出路。

(2)这类人物的思想和性格具有矛盾性

一方面,他们热爱生活,追求幸福,有火热的激情,强烈的爱情,非凡的性格;敢于蔑视现在制度,与社会恶势力誓不两立,立志复仇,因此,他们是罪恶社会的反抗者和复仇者。另一方面,他们又傲世独立,行踪诡秘,好走极端,他们的思想基础是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在斗争中单枪匹马,远离群众,而且也没有明确的目标,因而最后以失败而告终。

(3)“拜伦式英雄”是个人与社会对立的产物,是作者思想的特点和弱点的艺术反映

这类人物形象相继出现于拜伦笔下,这对于当时英国的封建秩序和资产阶级市侩社会进行的猛烈冲击,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但是他们的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和悲观厌世情绪,又往往会给读者带来消极的作用。俄国的文艺批评家另林斯基和诗人普希金都曾指出“拜伦式英雄”的思想弱点及其危害性。

4. 为什么说安徒生童话不仅是“儿童的童话”,也是“成人的童话”?

【答案】汉斯•克利斯田•安徒生是19世纪丹麦文学的代表作家。他写过诗歌、戏剧和小说,但最有成就的是童话。安徒生童话不仅是“儿童的童话”,也是“成人的童话”,表现为“儿童性”与“成人性”的结合。

(1)“儿童性”表现在游戏性

安徒生童话对于孩子有着永恒的吸引力。它的“儿童性”首先表现在游戏性上。在安徒生的童话创作中,不难发现处处都有这喜剧性嘲弄的存在,进而体现出强烈的游戏性。如《衬衫领子》里,一个世界上最好的衬衫领子把穿着它的绅士和绅士拥有的一个脱靴器和一把梳子都当作自己财产,并以此为资本向袜带小姐、熨斗太太、剪刀夫人和梳子姑娘求婚,最后只是成为烂布被制成白纸。值得一提的是,安徒生的作品中极少为游戏而游戏,尽管这样的作品也还是有的,如《豌豆上的公主》、《打火匣》、《飞箱》等等,但多集中在其创作前期,吸收民间童话中故事性、娱乐性的成分更重。其中后期的作品,游戏性中普遍含有更深刻的意义,但这种深刻含义不影响游戏性本身带给孩子的快乐。

(2)“儿童性”体现在儿童崇拜

儿童崇拜也是安徒生童话“儿童性”的重要体现之一。安徒生作品中的儿童性属于对孩子本性的崇拜,和对其社会地位的注目。他对真、善、美的歌颂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儿童传达的。《小意达的花》里,有孩子对花儿生命的珍视;《皇帝的新装》里,有存留于虚伪成人世界中纯真的童言;《没有画的画册》里,有孩子给予动物的情感;《安琪儿》里,有生病死去的孩子与野花的相守与感恩。这种儿童崇拜可以理解为源于他自身的“儿童态”。他对人际关系的体会,对爱情的

感悟,甚至对自己拥有某种天才才能坚定不移的确信无不显示出十分天真幼稚的状态。这种“儿童态”是安徒生成为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家非常重要的因素。

(3)“成人性”表现在从传统民间童话“叙述为主”向“描写为主”的转变

正像安徒生自己所说,他写童话是没有忘记成年人的。这种有意识的“成人性”的导入,首先表现在从传统民间童话的“叙述为主”向“描写为主”的转变。叙述是动态的,包含的是时间的概念。而描写是静态的,包含的是空间的概念。对于孩子来说,相对更喜欢也更适合于叙述性文本,这与童话故事与小说这两种体裁的作品较散文与诗歌更能吸引孩子阅读的实际情况是一样的。民间童话里描写、铺陈的句子很少,故事总是紧凑而密集的展开。而在安徒生童话里,时间似乎停滞了,作者为人称道的自然景物的描写才能和诗人的气质尽情伸展在童话中。

(4)“成人性”表现在对现实问题的探讨

安徒生童话“成人性”另一表现是对现实问题的探讨。作者温暖的人道主义思想正是表现在借用童话这种形式,提出了许多社会现实问题。例如《老懈树的梦》、《冰姑娘》书写生命与死亡;《夜莺》展示真与假;《开门的钥匙》、《皇帝的新装》使人明白虚伪为何物;《园丁和主人》暗含了作者对文体变革的态度;《海的女儿》、《坚定的锡兵》、《柳树下的梦》、《单身汉的睡帽》里有各类的爱情;《卖火柴的小女孩》、《她是一个废物》是对阶级压迫的揭露;《一枚银毫》探讨价值;《最后的珠子》解释悲伤对人生的意义;《一点成绩》里表达了对无良评论家的揶揄;《癞蛤蟆》赞扬坚韧的人性。安徒生还用童话的形式写成人故事,与他用童话形式写各种不同类型的作品一一散文、故事和游记式的中篇小说是一样的。如《两兄弟》,《古教堂的钟》和《新世纪的女神》等等,前者歌颂出身寒微而对人类进步有贡献的人,后者歌颂新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