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重庆交通大学计算机网络(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综合题
1. 什么是NAT?NAPT 有哪些特点?NAT 的优点和缺点有哪些?
【答案】(1)NA T 全称NetworkAddressTranslation , 即网络地址转换。这种方法需要在专用网连接到因特网的路由器上安装NA T 软件。装有NA T 软件的路由器叫做NA T 路由器,它至少有一个有效的外部全球IP 地址。这样,所有使用本地地址的主机在和外界通信时,都要在NA T 路由器上将其本地地址转换成全球IP 地址,才能和因特网连接。
NA T 的优点:
①通过NA T ,专用网内部主机可使用专用地址与因特网上的主机通信;
②通过NA T ,一个全球合法IP 地址可被多台专用网内部主机分享使用,节省全球IP 地址资源。
NA T 的缺点:通信必须由专用网内的主机发起,专用网内部的主机不能充当服务器。
(2)NAPT 全称NetworkAddressandPortTranslation ,即网络地址与端口号转换。其特点是: ①在路由器转发IP 数据报时,NAFY 对IP 地址和端口号都进行转换,对于出专用网的数据,把专用网内不同的源IP 地址转换为同样的全球IP 地址,把源主机端口号转换为不同的新的端口
NAPT 根据不同的目的端口号, 号; 对于入专用网的应答,从NAPT 转换表中找到正确的目的主机;
②NAPT 工作在网络层和传输层。
2. 对象TCP 的OBJECTIDENTIF1ER 是什么?
【答案】对象TCP 的OBJECTIDENTIFIER 是{1.3.6.1.2.1.6}。
3. 数据链路层中的链路控制包括哪些功能?试讨论数据链路层作为可靠的链路层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答案】数据链路层中的链路控制功能主要包括:链路管理、帧定界、流量控制、差错控制、将数据和控制信息分开、透明传输、寻址等。
将数据链路层作为可靠链路层的优点:通过重传,帧编号和确认机制为上一层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
将数据链路层作为可靠链路层的缺点:降低了通信效率。
4. 某单位分配到一个B 类IP 地址,其Net-id 为
个不同的地点。如选用子网掩码为
地点主机号码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答案】
主机数
第 2 页,共 19 页 该单位有4000台机器,分布在16试给每一个地点分配一个子网号码,并算出每个为掩码,则每个网络所连平均每个地点250台机器。如选
共有子网数
可给每个地点分配如下子网号码:
能满足实际需求。
5. 实时流式协议RTSP 的功能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个带外协议?
【答案】(1)实时流式协议RTSP 是IETF 的MMUSIC 工作组开发的协议,现已成为因特网建议标准【RFC2326】,是为了给流式过程增加更多的功能而设计的协议。RTSP 协议以客户/服务器方式工作,它是一个应用层的多媒体播放控制协议,用来使用户在播放从因特网下载的实时数据时能够进行控制(像在影碟机上那样的控制),如:暂停/继续、快退、快进等。因此RTSP 又称为“因特网录像机遥控协议”。
(2)RTSP 本身并不传送数据,而仅仅是使媒体播放器能够控制多媒体流的传送(有点像文件传送协议FTP 有一个控制信道),因此RTSP 又称为带外协议(Out-of-Band Protocol)。
6. 客户/服务器方式与对等通信方式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答案】客户/服务器方式与对等通信方式的主要区别如表所示。
表 客户/服务器方式与对等通信方式的区别
相同点:对等通信方式(P2P )本质是客户/服务器方式,实际上是客户/服务器方式双向应用。
第 3 页,共 19 页
7. 假设主机A 要向主机B 传输一个长度为512KB 的报文,数据传输速率为50Mbps ,途中需要经过8个路由器。每条链路长度为1000km ,信号在链路中的传播速度为200000km/s, 并且链路是可靠的。假定对于报文与分组,每个路由器的排队延迟时间为lms , 数据传输速率也为50Mbps 。那么,在下列情况下,该报文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达主机B?
(1)采用报文交换方式,报文头部长为32字节;
(2)采用分组交换方式,每个分组携带的数据为2KB , 头部长为32字节。
【答案】本题主要考查对互联网中数据交互的理解。
(1)如果采用报文交换方式,由于报文头部长为32字节,报文携带的数据为512KB ,整个报文长为
时延为
1000/200000=0.005s=5ms。
因此,该报文从主机A 到主机B 所需的总时间
=传输时延
+传播时延
+
排队时延
(2)如果采用分组交换方式,由于分组头部长为32字节,每个分组携带的数据为2KB ,每个分组的总长度为分组的个数N 为512/2=256。已知数据传输速率为
50Mbp/s,则发送该一个分组所需的传输时延为
1000/200000=0.005s=5ms。
因此,从主机A 到主机B 发送所有分组所需的总时间为主机A 发送(N-1)个分组的传输时延加上最后一个分组从主机A 到主机B 的总时间,即等于(N-l ) ×传输时延+
播时延+排队时延=
8. 流式存储音频/视频、流式实况音频/视频和交互式音频/视频都有何区别?
【答案】流式存储音频/视频是先把已压缩的录制好的音频/视频文件存储在服务器上,用户通过因特网下载这样的文件。流式存储音频/视频的特点是边下载边播放,即在文件下载后不久就开始连续播放。
流式实况音频/视频和无线电台或电视台的实况广播相似,是通过因特网实现一对多的通信。流式实况音频/视频节目不是事先录制好存储在服务器中,而是在发送方边录制边发送,并且接收时也是要求能够连续播放。
交互式音频/视频是用户使用因特网和其他人进行实时交互式通信,与前两种类型的区别在于,前两种类型都没有交互特性。现在的因特网电话或因特网电视会议就属于这种类型。
传输时延+传 已知数据传输速率为50Mbps , 则发送该报文所需的传输
另外,报文经过每个路由器的排队时延为lms , 在每条链路上的传播时延为另外,每个分组经过每个路由器的排队时延为lms , 在每条链路上的传播时延为
第 4 页,共 19 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