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原工学院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网络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综合题
1. IP 电话的通话质量与哪些因素有关?影响IP 电话话音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为什么IP 电话的通话质量是不确定的?
【答案】(1)影响IP 电话通话质量的因素:①通话双方端到端的时延和时延抖动;②话音分组的丢失率。
(2)影响IP 电话话音质量的因素:语音编解码技术、分组丢失率、接收端缓存空间和播放时延的大小、路由器的转发分组速率等。
(3)IP 电话的通话质量是不确定的,是因为影响IP 电话通话质量的两个因素是不确定的,它主要取决于当时网络的通信量。若网络上的通信量非常大以致发生了网络拥塞,那么端到端时延和时延抖动以及分组丢失率都会很高,这就导致IP 电话的通话质量下降。因此,一个用户使用IP 电话的通话质量取决于当时其他的许多用户的行为。
2. 为什么要使用信道复用技术,常用的信道复用技术有哪些?
【答案】使用信道复用技术是为了提高系统容量和系统效率。常用的信道复用技术有频分复用、时分复用、波分复用和码分复用四种。
(1)频分复用(FDM , 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 )将用于传输信道的总带宽划分成若干个子频带(或称子信道),每一个子信道传输1路信号。频分复用要求总频率宽度大于各个子信道频率之和,同时为了保证各子信道中所传输的信号互不干扰,应在各子信道之间设立隔离带,保证各路信号互不干扰(条件之一)。频分复用技术的特点是所有子信道传输的信号以并行方式工作,每一路信号传输时可不考虑传输时延,因而频分复用技术取得了非常广泛的应用。频分复用技术除传统意义上的频分复用(FDM )外,还有一种正交频分复用(OFDM );
(2)时分复用(TDM , TimeDivisionMultiplexing )将提供给整个信道传输信息的时间划分成若干个时间片(简称时隙),并将这些时隙分配给每一个信号源使用,每一路信号在自己的时隙内独占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时分复用技术的特点是时隙事先规划分配好且固定不变。其优点是时隙分配固定,便于调节控制,适于数字信息的传输;缺点是当某信号源没有数据传输时,它所对应的信道会出现空闲,而其他繁忙的信道无法占用这个空闲的信道,因此会降低线路利用率;
(3)波分复用(WDM , WavelengthDivisionMultiplexing )本质上也是频分复用。WDM 是在1根光纤上承载多个波长(信道)系统,将1根光纤转换为多条“虚拟”光纤,每条虚拟纤独立工作在不同波长上,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光纤的传输容量;
(4)码分复用(CDM ,CodeDivisionMultiplexing )是一种靠不同的编码来区分各路原始信号的复用方式,它和各种多址技术结合产生了各种接入技术,包括无线和有线接入。每一个用户可以在同样的时间使用同样的频带进行通信,由于各用户使用经过特殊挑选的不同码型,因此,各
用户之间不会造成干扰。码分复用最初是用于军事通信,因为这种系统发送的信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其频谱类似于白噪声,不易被敌人发现。
3. 因特网的域名结构是怎样的?它与目前的电话网的号码结构有何异同之处?
【答案】因特网的域名结构由标号序列组成,各标号之间用点隔开:
…….三级域名. 二级域名. 顶级域名
各标号分别代表不同级别的域名。
电话号码分为国家号和结构分号(中国+86)、区号、本机号。
相同之处:都采用若干个分量表示,各个分量之间代表不同的级别;
不同之处:电话号码网中级别高的域名写在最左边,级别最低的域名写在最右边;而域名系统则相反。
4. 分两种情况(使用子网掩码和使用CIDR )写出因特网的IP 层查找路由的算法。
【答案】(1)划分子网,使用子网掩码的情况:
①从收到的数据报的首部提取目的IP 地址D ;
②先判断是否为直接交付。对路由器直接相连的网络逐个进行检查;用各网络的子网掩码和D 逐位相“与”(AND 操作),看结果是否和相应的网络地址匹配。若匹配,则把分组进行直接交付(当然还需要把D 转换成物理地址,把数据报封装成帧发送出去),转发任务结束。否则就是间接交付,执行③;
③若路由表中有目的地址为D 的指明主机路由,则将数据报传递给路由表中所指明的下一站路由器;否则,执行④;
④对路由表中的每一行(目的网络地址,子网掩码,下一跳地址),用其中的子网掩码和D 逐位相“与”(AND 操作),其结果为N 。若N 与该行的目的网络地址匹配,则把数据报传送给该行指明的下一跳路由器;否则,执行⑤;
⑤若路由表中有一个默认路由,则将数据报传递给路由表中所指明的默认路由器;否则,执行⑥;
⑥报告转发分组出错。
(2)使用CIDR 的情况
①从数据报的首部提取目的站的IP 地址D , 得出目的站的网络号为N ;
②若N 就是与此路由器直接相连的某一个网络号,则不需要再经过其他的路由器,而直接通过该网络将数据报交付给目的站D (这里包括将目的主机地址D 转换为具体的物理地址,将数据报封装为MAC 帧,再发送此帧);否则,执行③;
③若路由表中有目的地址为D 的指明主机路由,则将数据报传递给路由表中所指明的下一站路由器;否则,执行④;
④若路由表中有到达网络IV 的路由,将数据报传递给路由表中所指明的下一站路由器;否则,执行⑤;
⑤若路由表中有网络前缀一项,就表示使用了CIDR , 这时应对路由表中的每一行,用掩码进行和目的站IP 地址D 相“与”的运算,设得出结果为M 。选择M 对应的目的站网络号中网络前缀最长的一行,数据报传递给路由表中所指明的下一站路由器;否则,执行⑥;
⑥若路由表中有一个默认路由,则将数据报传递给路由表中所指明的默认路由器;否则,执行⑦;
⑦报告路由选择出错。
5. 报文的保密性与完整性有何区别?什么是MD5?
【答案】(1)报文的保密性和完整性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保密性的特点:即使加密后的报文被攻击者截获了,攻击者也无法了解报文的内容;
完整性的特点:接收者收到报文后,知道报文没有被篡改或伪造。
(2)MD5是RFC1321提出的报文摘要算法,目前已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它可以对任意长的报文进行运算,然后得出128bit 的MD5报文摘要代码。算法的大致过程如下: ①先将任意长的报文按模
是1,后面都是0;
③将追加和填充后的报文分割为一个个512bit 的数据块,512bit 的报文数据分成4个128bit 的数据块依次送到不同的散列函数进行4轮计算。每一轮又都按32bit 的小数据块进行复杂的运算,一直到最后计算出MD5报文摘要代码(128bit )。
这样得出的MD5代码中的每一个比特,都与原来报文中的每一个比特有关。
6. 当使用鼠标点击一个万维网文档时,若该文档除了有文本外,还有一个本地.gif 图像和两个远地.gif 图像。试问:需要使用哪个应用程序,以及需要建立几次UDP 连接和几次TCP 连接?
【答案】需要使用支持HTTP 协议的应用程序;
若使用HTTP/1.0,则需要建立0次UDP 连接和4次TCP 连接;
若使用HTTP/1.1,则需要建立0次UDP 连接和1次TCP 连接。
7. 用TCP 传送512字节的数据,设窗口为100字节,而TCP 报文段每次也是传送100字节的数据,再设发送端和接收端的起始序号分别选为100和200。试画出传输的工作示意图,从连接建立阶段到连接释放阶段都要画上。
【答案】传输的工作示意图,如图所示。 计算其余数(64bit ),追加在报文的后面; ②在报文和余数之间填充1〜512bit ,使得填充后的总长度是512的整数倍。填充比特的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