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原工学院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网络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综合题

1. 假定TCP 在开始建立连接时,发送方设定超时重传时间RT0=6秒。

(1)当发送方收到对方的连接确认报文段时,测量出RTT 样本值为1.5秒,试计算现在的RTO 值。

(2)当发送方发送数据报文段并收到确认时,测量出RTT 样本值为2.5秒,试计算现在的RTO 值。

【答案】(1)据RHC2988建议,

值。初次测量时,

后续测量中,

依题意,RTT (1)样本值为则

(2)

2. 为什么LLC 子层的标准已制定出来了但现在却很少使用?

【答案】以太网在局域网市场中取得了垄断地位并且几乎成为了局域网的代名词,由于因特网发展很快而TCP/IP体系经常使用的局域网只剩下DIXEthernetV2而不是标准中的局

IEEE802委员会制定的逻辑链路控制子层LLC 的作用已经消失, 域网,因此,现在已经很少使用。

3. 假定要从已知的URL 获得一个万维网文档。若该万维网的IP 地址开始时并不知道。试问:除HTTP 外,还需要什么应用层协议和运输层协议?

【答案】假定要从已知的URL 获得一个万维网文档,若该万维网的IP 地址开始时并不知道,则除HTTP 外,应用层还需要DNS 协议,而运输层需要UDP 协议(DNS 使用)和TCP 协议(HTTP 使用)。

4. 试举出常用的几种系统调用的名称,说明它们的用途。

【答案】系统的调用包括多种,例如bind 、accept 、listen 等。

当套接字被创建后,它的端口号和IP 地址都是空的,因此应用进程要调用bind (绑定)来指明套接字的本地地址(本地端口号和本地IP 地址)。在服务器端调用bind 时就是把熟知端口号和本地IP 地址填写到已创建的套接字中,称为把本地地址绑定到套接字。在客户端也可以不调用

第 2 页,共 19 页 其中RTTd 是RTTs 的偏差加权均

bind ,这时由操作系统内核自动分配一个动态端口号(通信结束后由系统收回)。

服务器在调用bind 后,还必须调用listen (收听)把套接字设置为被动方式,以便随时接受客户的服务请求。UDP 服务器由于只提供无连接服务,不使用listen 系统调用。

服务器紧接着就调用accept (接受),以便把远地客户进程发来的连接请求提取出来。系统调用accept 的一个变量就是要指明是从哪一个套接字发起的连接。

5. 要发送的数据为1101011011,采用CRC 的生成多项式是

后面的余数。

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一个1变成了0, 问接收端能否发现?

若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两个1都变成了0, 问接收端能否发现?

采用CRC 检验后,数据链路层的传输是否就变成了可靠传输?

【答案】根据给出的生成多项式,可得除数为10011,用11010110110000除以10011得到冗余码(余数)为1110,把它添加在要发送的数据后面一起发送出去。

(1)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若最后一个1变成了0, 则应该用11010110101110除以10011,余数为011, 不为0, 接收端可以发现差错;

(2)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若最后两个1都变成了0, 则应该用11010110001110除以10011,余数为101,不为0, 接收端可以发现差错;

(3)在数据链路层使用CRC 检验,能够实现无比特差错传输,但这还不是可靠传输。

6. 一个大公司有一个总部和三个下属部门。公司分配到的网络前缀是

局如图所示,总部共有五个局域网,其中的路由器连。和远地的三个部门的局域网都连接到路由器上,公司的网络布再通过与试求应添加在数据通过广域网相连,每-个局域网旁边标明的数字是局域网上的主机数。试给每一个局域网分配一个合适的网络前缀。

图 公司系统连接图

【答案】本题答案有很多种,下面给出其中一种答案。

第 3 页,共 19 页

7. 计算机网络可分为哪两大子网?它们各实现什么功能?

【答案】从逻辑功能上网络可划分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

通信子网由路由器和通信链路组成,完成网络通信任务。通信链路提供物理信道;路由器是一种专用计算机,具有存储转发、路由选择、差错控制、流量控制等功能。

资源子网由连接到通信子网的局域网和主机系统组成,为网络用户提供各种软硬件共享资源和处理能力。

8. 从IPV4过渡到IPV6的方法有哪些?

【答案】目前,从IPV4过渡到IPV6的方法有3种:双协议栈技术、隧道技术以及网络地址转换/协议转换技术。

(1)双协议栈(Dualstack )是指在完全过渡到IPV6之前,使一部分主机(或路由器)装有两个协议栈,一个IPV4和一个IPV6。因此双协议栈主机(或路由器)既能够和IPV6的系统通信,又能够和IPV4的系统进行通信。双协议栈的主机(或路由器)记为IPV6/IPV4, 表明它具有两种IP 地址:一个IPV6地址和一个IPV4地址。双协议栈主机在和IPV6主机通信时是采用IPV6地址,而和IPV4主机通信时就采用IPV4地址。

(2)隧道技术的要点就是在IPV6数据报要进入IPV4网络时,将IPV6数据报封装成为IPV4数据报(整个的IPV6数据报变成了IPV4数据报的数据部分)。然后,IPV6数据报就在IPV4网络的隧道中传输。当IPV4数据报离开IPV4网络中的隧道时再把数据部分(即原来的IPV6数据报)交给主机的IPV6协议栈。

(3)网络地址转换/协议转换技术

网络地址转换/协议转换技术NA T-PT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Protocol Translation)通过与SIIT 协议转换和传统的IPv4下的动态地址翻译(NA T )以及适当的应用层网关(ALG )相结合,实现了只安装IPv6的主机和只安装IPv4机器的大部分应用的相互通信。

第 4 页,共 1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