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802微生物学[专业硕士]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支原体。

【答案】支原体是指一类无细胞壁、形态多变、介于独立生活和细胞内寄生生活间的最小型原核生物。

2. 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非特异性免疫是指凡在生物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属于先天即有、相对稳定、无特殊针对性的对付病原体的天然抵抗能力。

3. 纳米比亚嗜硫珠菌。

【答案】纳米比亚嗜硫珠菌是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最大细菌。细菌呈球形细胞,阔度普遍有0.1〜0.3毫米,但有些大至0.75毫米。

4. 合成代谢。

【答案】合成代谢,又称同化作用,是指在合成酶的催化下,由简单小分子、A TP 形式的能量和[H]形式的还原力一起,共同合成复杂的生物大分子的过程。

5. Transduction

【答案】转导,是由病毒介导的细胞间进行遗传交换的一种方式。其具体含义是指一个细胞的DNA 或RNA 通过病毒载体的感染转移到另一个细胞中。转导可分为普遍性转导和局限性转导两种类型。

6. 负变株。

【答案】负变株是指通过基因突变而产生的在代谢产物的产量降低的突变株。

7. 锁状联合。

【答案】锁状联合是指在某些担子菌的次生菌丝上,在菌丝细胞隔膜处外面,形成的一种桥接状的菌丝结构。

8. 二步发酵法

【答案】二步发酵法指反应中有两步由微生物发酵,其余各步仍为化学转化反应的发酵方法。

二、简答题

9. 实验室最常用的五种菌种保藏方法是什么? 试说明细菌、酵母菌、放线菌保藏的一种适宜方法。

【答案】冰箱保藏法(细菌,酵母菌菌)、石蜡油封保藏法、甘油悬液保藏法、砂土保藏法(放线菌)、冷冻干燥保藏法。

10.有一培养基如下:甘露醇,

【答案】(1)该培养基的C 素来源和能量来源均来自甘露醇。

(2)该培养基未提供氮素来源,根据所学知识,只有能固氮的微生物才能在无氮培养基上生长。

(3)该培养基的矿质营养物质包括:

(4)

据此我们可推知该培养基可用于培养自生固氮菌等微生物。

11.简述在光学显微镜下所看到的Anabaena azotica的主要特征。

【答案】Anabaena azotica的主要特征是:

(1)菌体为丝状体,营养细胞为绿色,藻丝不扭曲。

(2)该菌有异型胞,异型胞间生,无色透明,两端有极点。

(3)厚壁孢子无色、大、两端无极点„

12.简述McCord 和Fridovich 的厌氧菌氧毒害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假说。

【答案】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学说是指目前一般被认为氧对厌氧菌毒害的机制的学说。该学说认为SOD 的功能是保护好氧菌免受超氧化物阴离子自由基的毒害,缺乏SOD 的微生物只能进行专性厌氧生活。凡严格厌氧菌就无SOD 活力,一般也无过氧化氢酶活力,故在分子氧对它们有毒害作用。

13.为什么说土壤是人类最丰富的菌种资源库?如何从中筛选所需要的菌种?

【答案】(1)土壤是人类最丰富的菌种资源库,原因在于:

土壤具备了各种微生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水分、空气、酸碱度、渗透压和温度等条件,所以成了微生物生活的良好环境。可以说,土壤是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也是它们的“大本营”,对人类来说,则是最丰富的菌种资源库。

(2)从土壤中筛选所需菌种的一般步骤是:采集菌样—富集培养—纯种分离—性能测定。

14.简要描述微生物在基因工程中不可替代作用的五个主要环节。

【答案】(1)基因工程所用克隆载体主要是病毒、噬菌体、质粒改造而成的;

(2)所用干余种工具酶绝大多数是从微生物中分离纯化得到的;

(3)微生物细胞是基因克隆的宿主;

(4)为大规模生产各种基因产物,从事商品生产,通常都是将外源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大肠埃

蒸馏水。试述该培养基的1)碳素来源;2)氮素来源;3)矿质来源;4)该培养基可用于培养哪类微生物? 主要用来作缓冲物质调节培养基的pH 值,以保持pH 不变。

希氏菌或酵母菌菌中以构建工程菌;

(5)有关基因结构、性质和表达调控的理论主要也是来自微生物的研宄中取得。

15.简述溶源性细胞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

【答案】(1)溶源性细胞的形成过程:当温和性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其DNA 会附着或整合在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上,随寄主细胞DNA 的复制而复制,噬菌体蛋白质不合成,宿主细胞亦不裂解,形成的细胞(即溶源细胞)继续进行分裂繁殖,偶尔情况下,会以极低频率发生自发裂解或因外界因素诱发而裂解。

(2)溶源性细胞的特点:

①溶源性是可遗传的;

②可低频自发裂解或诱发裂解;

③具有免疫性,即溶源性细菌细胞对其本身产生的噬菌体或外来同源噬菌体不敏感;

④可以复愈;

⑤可以合成特殊的代谢产物. 如白喉杆菌被P 噬菌体感染以后产牛白喉毒素。

16.举例说明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的共生关系。

【答案】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的共生关系:

微生物与植物之间能够形成一种特殊结构的共生体,而且微生物与植物之间互为对方提供营养物质或生长素物质,促进双方更为旺盛的生长,微生物与植物形成的共生体有根瘤、叶瘤和菌根等。根瘤是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形成的共生体,根瘤菌在共生体根瘤中利用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碳水化合物作为生长和固氮的碳源和能源,固定后的氮素除部分供自己所需外,大部分输送给植物,而植物则把光合作用产物提供给根瘤菌。如果将两者分开,根瘤菌则难以固定氮素,豆科植物则生长不良。

三、论述题

17.试分析在主动运输中,ATP 结合盒式转运蛋白(ABC 转运蛋白)系统和膜结合载体蛋白(透过酶)系统的运行机制及相互区别。

【答案】(1)ABC 转运蛋白运行机制:ABC 转运蛋白是常由两个疏水性跨膜结构域与胞内的两个核苷酸结合结构域形成复合物,跨膜结构域在膜上形成一个孔,核苷酸结合结构则可结合A TP 。ABC 转运蛋白发挥功能还需要存在于周质空间(G+菌)或附着在质膜外表面菌)的底物结合蛋白的帮助。底物结合蛋白与被运输物质结合后再与ABC 转运蛋白结合,借助于A TP 水解释放的能量,ABC 转运蛋白将被运输物质转运进入胞内。

,也是跨膜蛋白,被运输物质在膜外表面(2)透过酶运行机制:膜结合载体蛋白(透过酶)

与透过酶结合,而膜内外质子浓度差在消失过程中,被运输物质与质子一起通过透过酶进入细胞。

(3)区别:被运输物质通过ABC 转运蛋白系统和通过透过酶进入细胞的区别在于能量来源不同,前者依靠A TP 水解直接偶联物质运输,后者依靠膜内外质子浓度差消失中偶联物质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