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安徽财经大学保险435保险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保险学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免费搭车
【答案】某些集体消费的产品或服务被称为“公共产品”,例如警察、消防队、国防、法院系统等。如果有人以极低的或零成本获得了这些产品,我们称之为“免费搭车”。
保险市场也存在“兔费搭车”问题。当某个保险贸易协会进行院外活动要求更有利的立法时,包括非成员在内的所有保险公司都会因此受益。如果某些人知道或相信有人会补偿他们遭受的任何损失,保险市场的“免费搭车”问题就有可能出现。如果某些个人或企业相信政府会在灾难发生时提供资助,他们购买此类商业保险的愿望将会有所减弱。同样,如果某人知道他将获得免费的急救医疗,就不会再购买相应的商业健康保险。保险监管本身就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无数的个人和企业从中获益,但他们无须为此付费,或花费很少。所以在大多数国家的国民心日中理想的市场监管,似乎不太可能由私有市场本身产生。
2. 不可抗辩条款
【答案】不可抗辩条款又称为不可争议条款,其内容是:在被保险人生存期间,从保险合同订立之日起满2年后,除非投保人停止缴纳续期保险费,保险人将不得以投保人在投保时的误告、漏告和隐瞒事实等为由,主张合同无效或拒绝给付保险金。合同订立的头两年为可抗辩期。在人身保险中,该条款的规定将保险人的这个权利限制在一定期间,是为了保护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正当权益,防止保险人滥用最大诚信原则,随便解除保险合同。超过可抗辩期的保险合同,只有投保人有权终止,而保险人不得任意解除合同。该条款也适用于保单失效后的复效,复效后的保单在2年后也不可抗辩。
3. 团体养老保险
【答案】为应对员工在退休后的生活保障需要,团体可能为其向保险人购买一份“生存保险”合同,员工退休后,由保险人一次性按保险金额向退体员工支付一笔款项,供其养老生活所用,这种团体保险称为团体养老保险。不过,随着企业年金的发展,近年来,团体员工的退休保障逐渐由团体养老保险转向企业年金保险。
4. 保险商品供给弹性
【答案】保险商品供给弹性通常指的是保险商品供给的费率弹性,即指保险费率变动所引起的保险商品供给量变动,它反映了保险商品供给量对保险费率变动的反应程度,一般用供给弹性系数来表示,其公式为:
式中:S ——保险商品供给量;△S ——保险商品供给量变动;P ——保险费率;△P ——保险费率变动。
5. 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
【答案】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的前身是美国保险监督官协会定期主办的国际保险监管年会。1993年,来自53个国家的保险监督官员在美国芝加哥召开会议,正式成立了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Insurance Supervisors,简称IAIS )。其宗旨是保障各国保险监管机构的共同利益,通过这个独立的论坛,使各国的保险监管机构增强对有关共同利益和共同关注问题的认识,鼓励保险监管机构之间展开广泛的个人和官方接触,增强保险监管机构在保护投保人利益、维护和提高保险市场效率方面的能力。目前已有包括中国在内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保险监管机构参加了这个最具广泛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国际保险监管组织。
二、简答题
6. 什么是保险市场营销? 保险市场营销具有哪些特点?
【答案】保险市场营销是指以保险为商品,以市场为中心,以满足被保险人需要为目的,实现保险企业目标的一系列整体活动。从整体来看,保险市场营销活动由三个阶段组成,即分析保险市场机会、研究和选择目标市场、制定营销策略。保险市场营销活动具体包括:保险市场需求的调查; 保险市场细分; 保险险种的组合与没计; 保险市场营销渠道的比较以及保险促销策略的制定与手段的选择等。总之,保险市场营销是以保险市场为起点和终点的活动,它的对象是目标市场的准保户。保险市场营销的目的是满足目标市场准保户的保险需求。保险市场营销的目标不仅是为了推销保险商品获得利润,而且还是为了提高保险企业在市场上的地位或占有率,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信誉。
保险市场营销具有如下特点;
(1)保险市场营销并非等于保险推销
保险推销是指推销人员通过对保单说明等手段,促使客户购买保险的活动过程。显然,保险推销仅仅是保险市场营销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在这一阶段的任务就是千方百计地把保险单卖出去,而保险商品是否适销对路、营销管理是否卓有成效等则不是保险推销的任务。
(2)保险市场营销特别注重推销
保险商品具有特殊性,即保险业经营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风险,“生产”出来的商品仅仅是对保险消费者的一种承诺,而且这种承诺只能在约定的事件发生或约定的期限届满时履行,而不像一般商品或服务能立即有所感受。也就是说,保险单从其外在形式来看只不过是一张纸,它虽然代表了保险公司的信用,但对投保人而言,却无法在购买保险时立即见到保险单的收益及效果。此外,由于保险商品过于抽象,保险单过于复杂,使得人们对保险商品了解甚少,若没有强烈的销售刺激和引导,一般不会主动地购买保险商品。正是这种购买欲望的缺乏,使保险推销成为保险市场营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保险必须靠推销。
(3)保险市场营销更适应于非价格竞争的原则
保险商品价格(费率)是依据对风险、保额损失率、利率等多种因素的分析,通过精确的计算而确定的,因此它是较为科学的。为了规范保险市场的竞争,保证保险人的偿付能力,国家保险监管部门对保险费率进行统一管理,所以价格竞争在保险市场营销中并不占有重要地位,相反,非价格竞争原则更适于保险市场营销活动。其具体表现为保险市场营销的服务性和专业性。
7. 简述风险与保险之间的关系。
【答案】风险,是指引致损失的事件发生的一种可能性。而保险,是指集合具有同类危险的众多单位或个人,以合理计算分担金的形式,实现对少数成员因该危险事故所致经济损失的补偿行为。风险需要管理,以减少其发生的频率和损失。在风险管理中,对不同的风险有不同的处理方法,保险是风险管理中最有效的措施之一。风险与保险之间关系如下:
(1)风险对保险的影响
①风险是保险产生和发展的前提。风险无处不在,时时威胁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从而构成了保险关系的基础。
②风险的发展是保险发展的客观依据,它主要表现在风险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生变化的,从而必然促使保险业不断根据形势的变化来设计新险种、开发新业务,最终使保险获得持续发展。
(2)保险对风险管理的影响
①保险是风险管理中传统有效的风险财务转移手段。人们通过保险将自行承担的风险损失转嫁给保险人,以小额的固定保费支出,换取对未来不确定的、巨大风险损失的经济保障,使风险的损害后果得以减轻或消化。
②保险人作为与各种风险打交道的专业部门,不仅具有丰富的风险管理经验,而且通过积极参与社会防灾防损以及督促保险客户加强防灾防损,亦直接有效地化解着某些风险,从而是社会化的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保险是最能够适应风险的不确定性与不平衡性发生规律的合理机制:一方面,保险是通过平时的积累应付风险发生时的补偿之需; 另一方面,保险能将在时间与空间上不平衡发生的各种风险进行有效分散并实现基金收付的周期平衡与自我平衡,这是其他任何机制都无法实现或无法完全实现的。因此,利用保险来处理风险及其损失,显然具有必然性与高效率性。
(3)互制与互促关系
①保险经营效益要受到风险管理技术的制约,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保险经营属于商业交易行为,其经营过程同样存在着风险,需要风险管理技术来控制在经营过程中的风险; 二是对于保险所承保风险的识别、衡量和处理,受到风险管理技术的制约。
②保险的发展与风险管理的发展又相互促进。保险人丰富的风险管理经验,可使经济单位更好地了解风险,并选择最佳的风险对策,从而促进经济单位的风险管理,完善风险管理的实践,促进风险管理的发展,而被保险人风险管理的加强和完善,也会促进保险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4)保险中的可承保的风险必须满足可保风险的要件
可保风险即可保危险,是指可被保险公司接受的风险,或可以向保险公司转嫁的风险。可保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