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论社会规律运行的特点和过程

关键词:无

  摘要

社会规律问题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问题,自从马克思发现社会规律,创立唯物史观以来,社会规律问题就不断收到来各方面的攻击和责难,资产阶级学者反对、否定它,机会主义者外区、割裂它,在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及其流派哲学家也都从否定社会规律客观性入手攻击唯物史观。社会规律问题历来就是马克思主义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论战的一个中心问题,面对西方某些学者的挑战,面对时代的呼唤,我们必须在社会规律观赏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在我国,从一九八四年起,《哲学研究》一直开办"社会规律与人的活动"专栏,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论者各抒己见,大多数同志都能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并对此发表不同见解,大体上来说有二种意见,一种观点强调社会规律虽有人参与,但它有自身的客观性,不为人的意志所左右,着重论述社会是自然的历史过程;另一种观点强调社会规律是人的活动规律,离开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就无所谓社会规律,因而着重论述社会使人自觉的活动过程。争论双方各持己见,莫衷一是,至今仍无定论。纵观我国近十年来的讨论,可以看出论者都力图表明自己既承认社会规律,又肯定人的能动活动,似乎均全面的论述了社会规律和人的活动规律,但为什么又能引起旷日持久的讨论呢?笔者认为,问题的难点和争论的焦点上为准确把握,也为深入下去,我们不应仅停留在"既承认社会的规律性,又承认人的活动"这一万全公式上应当深入研究社会规律与人的活动"契合"的机制,应当从人的活动入手,去揭示社会规律运行的特点与具体过程,这样才有可能真正揭示社会规律与人的活动的辩证关系,深化对社会规律和人的活动问题的研究,这正是笔者写作本文的一个重要目的。 社会规律问题不仅是一个严肃的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困惑人心的实践问题,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中,一段时间,我们过分强调人的自觉活动的意义,以为公有制的建立使人们的需要和利益趋于一致。只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自由的驾驭社会规律,社会主义就可以长足的发展,可以"跑步迈向共产主义"而得到的结果却是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经济衰退,人民生活水平下降,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建设,在另一段时间里,有的同志则以社会规律的客观性说明资本主义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诞生是一个"早生儿",因此,尊重规律就要不上资本主义这一课。这种观点,既误解了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又否定了人在社会历史活动中的作用。成为一小撮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向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发动进攻的口实,因此,科学的揭示社会规律和人的活动的"契合"机制,具体的阐明社会规律对人的活动的作用和人的又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对社会规律的作用,成为我们目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社会规律运行的特点和过程问题,又涉及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路线、方针、措施和前途的重大问题,面对改革实际,我们理应对这一问题做出科学的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