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浙江工商大学日语学院619语言与文化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意音文字

【答案】意音文字是一种既代表语素,又代表音节的文字系统。意音文字有的字符提示语言符号的音,有的字符指提示语言符号的意义。提示音的字符称为声符,与音无关只与意义有关的字符称为义符。汉字就是典型的意音文字。

2. 词语的替换

【答案】词语的替换是指改变某类现实现象的名称,而现实现象本身并没有发生变化或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的词语演变现象。也是词汇演变中的一种常见的现象。核心词汇相对比较稳定,一般词汇的词语替换则比较频繁,它与社会的变化密切相关。

例如,我国古代称三十年为一世,唐初时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用“代”替换“世”。我国封建社会的官吏有朝廷发的“体禄”,包括“体米”和“体银”,随着封建社会的消亡,人们的社会关系和获取工作报酬的方式起了变化,这些词语就弃之不用了,代之而起的是“薪水”一词,而“薪水”后来又被“工资”所替换。社会生活的急剧改变、社会观念的改变都会引发语言出现相当数量的词语的替换。

3. 音位变体

【答案】音位变体是指同一音位的不同变体,又称音品。即一个音位往往包含一些不同的音,这些音就称为这个“音位变体”。音位变体是音位的具体表现形式,音位则是从音位变体中概括归纳出来的。体的关系是类别与成员的关系,也可以说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音位变体可分为“条件变体”和“音位与音位变自由变体”两种。条件变体,是指出现的语音环境各不相同而又同属一个音位的两个或几个音素,又称“必然变体”; 自由变,是指可以在同一语音环境里出现而又不能区别意义的两个或几个音素,又称“习惯变体”。

4. 社会方言

【答案】社会方言是在全民语言基础上产生的各有自己特点的语言分支或语言变体。由于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形成具有各自独特语言特征的言语社团,社会方言就是指这些言语社团使用的内部语言。社会方言的特点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可能出现,但比较突出的是用词上的不同。社会方言及其风格变体是全民语言的变体。

5. 语法

【答案】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即说话所遵守的词句排列组合的规

矩。它有两个含义,一是指语法结构规律本身,即平常说的语法事实; 二是指语法学,即研究、描写、解释语法结构规律的科学,是对客观存在着的语法系统的认识和说明。语法具有抽象性、生成性、层次性、递归性、系统性和稳固性等特征,一般包括词法和句法:词法是指词的构成和变化的规则:句法是指词或词组组成句子的规则。

二、简答题

6. 请说明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的关系。

【答案】(1)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基本词汇是语言词汇中的主要东西,是词汇中稳固的部分,而一般词汇则是词汇中流动的部分,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迅速地得到丰富和充实。

(2)在词汇的发展中,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是互相影响的。基本词汇是语言词汇发展的基础,利用原有构词材料和构词规则构成的新词不能脱离基本词汇中的词。在基本词汇基础上产生的新词,开始的时候都是一般词汇中的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之中有些词也可以进入基本词汇,使基本词汇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7. 举例说明词序、虚词和语调在表达句法结构中的作用。

【答案】(1)词在句子中的先后顺序就是词序,它是不少语言中表达句法结构的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例如在汉语中,同样几个词,如果先后顺序不同,往往就可以构成不同的句法结构,例如“努力学习”是限定结构,“学习努力”是主谓结构。

(2)起连接作用的虚词也是一种表达句法结构的语法手段。在主谓结构中,有时要用系词(如汉语的“是”)。例如汉语“解放军是人民的子弟兵。”去掉了“是”,就不称其为主谓结构。

(3)语调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表达句法结构的语法手段。例如,停顿可以区别不同的句法层次,例如汉语“三乘四加二”在“三”之后还是在“四”之后有短暂的停顿,句法关系是不一样的。

8. 语言发展中为什么不能有爆发?

【答案】语言的发展是渐变的,而不是爆发的。语言的发展要受社会发展的影响。社会发展得比较慢时(譬如在欧洲的中世纪,在我国的封建时代),语言的发展也慢一些。社会急剧变动时,语言的发展也会快一些。例如在法国大革命、苏联十月革命、我国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时期,都出现了一大批新词,同时也有一些词改变了意义或是消亡了。但是语言不是上层建筑,一种语言可以同样地为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时期服务,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在社会革命之后把现存的语言完全消灭,再从平地上创造出新的来代替它。

9. 一种语言的语音规律的作用有哪些限制?

【答案】语音规律就是把一定历史时一期内语言中发生的语音演变过程加以概括的公式。一种语言的语音规律只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一定的地域范围和一定的条件下起作用。语音规律的作

用虽有多重限制,但在限定的范围内却具有高度的严整性。凡是时间、地域、条件都相同的某一类音,都按照规律发生相应的变化,如果出现“例外”,它也可以在时间、地域、条件上找出特殊的原因。

10.阶级怎样影响语言?

【答案】语言虽然没有阶级性,“但是人们、个别的社会集团、个别的阶级对于语言远不是漠不关心的。他们极力设法利用语言为自己的利益服务”。各个阶级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不能不给语言以一定的影响。

(1)首先,语言是社会各阶级共同的财富,它是在全社会的运用中,不断发展、丰富起来的。因此,各个阶级对语言的发展、丰富都有或大或小的贡献。这是阶级影响语言的主要方面。

(2)与此同时,各个阶级还企图给语言一些特殊的影响

①一种表现是,各个阶级有时候把自己特别的词语“强加到语言中去”。

②另一种表现是,各个阶级“有时把同一的词和语理解得各不相同”,就是说,在对词语的共同理解之外,各个阶级给它们加上一些阶级色彩。

11.什么是语言的基本词汇? 它有哪些特点?

【答案】语言中有这样一些词,它们标志着与人们世世代代的日常生活关系非常密切的事物,例如日常接触的自然现象、人的器官和肢体、亲属、方位和时令、数目、某些劳动工具以及与日常言行有关的现象等等。这些词大多是属于基本词汇的。属于基本词汇的词称为基本词。基本词汇具有全民常用、稳固和构词能力强的特点。

12.词是什么? 请指明下面例子中哪些是词,哪些不是词:

写字 编辑 小碗 骑马 领航 红花(一种药材) 红花(红色的花) 膨 高

【答案】词是一种语言建筑材料的单位,也就是造句的时候能够自由运用的最小单位。 题中词语有:写字、编辑、骑马、领航、红花(一种药材)、高

其余“小碗、红花(红色的花)”是短语,“膨”是语素。

13.语言间的相互影响主要有哪些表现? 它们在语言的发展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1)表现:语言间相互影响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语言间语言成分的吸收、结构规则的模仿、在另一种语言的影响下产生一些新的语言成分以及某一个或几个民族放弃自己的语言而选用另一民族的语言,等等。语言间的相互影响在同时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的地区特别容易发生。

(2)作用:语言成分的相互吸收是语言间相互影响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一般的情形,每一种语言都包含有一定数量的外来成分,其中包括外来的词、外来的音位、音节、构词词素和句子结构的规则等等。这些外来的东西一经吸收之后就逐渐成为本语言中自己的东西。这是丰富语言的一条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