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南京师范大学F061教育管理概论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全面质量管理
【答案】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全面质量管理的主要特征包括:①全面质量管理是对全部因素的管理; ②全面质量管理是对工作全过程的管理; ③全面质量管理是全员参与的管理; ④尽量做到一切用数据说话,重视资料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按客观规律办事。
2. 管理
【答案】管理:管理是指管理者运用一定的原理与方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引导、组织被管理者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种活动。管理具有两重性,它是非政治性与政治性的统一。管理的这种属性,表现在管理必须也只能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和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管理的特点包括以下几点:
①管理总是指向一定的目标,为实现一定目标服务的;
②管理都是对人、财、物、信息、时空的管理;
③管理是一个计划、实施、检查、总结的过程。
④每一种管理活动都是管理的主体和管理的客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
3. 劳动力价值
【答案】是指维持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力价值的大小取决于生产这些生活资料所必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力价值包括:①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②养活劳动者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③劳动力的教育和训练费用。劳动力价值取决于一国的经济文化水平、历史传统和生活习惯等因素。在不同的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维持劳动者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范围、数量、构成是不同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劳动力价值构成中,教育和训练费用所占比重在增大。
二、简答题
4. 什么是公共关系? 它属于哪个学科范畴?
【答案】在如何界定公共关系问题上,国内外有二种比较流行的观点:①公共关系是一种管理职能,属管理学范畴; ②公共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是社会学和组织行为学的分支学科; ③公共关系是一种传播活动,属应用传播学的范畴。在教育管理学所涉及的公共关系指社会组织与其公众之间的社会关系,由社会组织、公众和媒介三要素组成。
5. 简述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案】人力资本的概念是美国的沃尔什首先提出的,并由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首先给予阐释而获得特定的含义。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相对应,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这种能力是生产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一种具有经济价值的资本。人力资本的理论的主要观点包括:
(1)人口质量重于人口数量。人力资本理论基本出发点是提高人口质量,增强人口素质。这一理论批评了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马尔萨斯等人只重视土地和人口数量的作用,看不到人口质量的经济价值,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人口的质量。
(2)人力资本投资与物力资本投资都是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生产性投资,但在现代化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本投资作用大于物力资本投资的作用。
(3)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的核心。第一,教育投资是一种生产性投资。教育投资是使隐藏在人体内部的能力得以增长的一种生产性投资。第二,提高人口质量的关键是教育投资。因为各国人口的先天素质和潜在能力基本上是均衡的,或者说是相近似的,但是后天获得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却是有差别的。第三,教育投资比物力投资更有利,会带来更多的利润。
(4)教育投资收益率高于物力投资的收益率,因此,资本积累的重点应从物力资本转移到人力资本,要追加教育投资总量。
(5)教育投资收益率是可以测算的,基本上同物力形态投资收益率的测算相同。其基本公式为:收益/成本=收益率。
6. 简述巴纳德(Barnard )社会系统管理学派的主要观点。
【答案】社会系统学派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研究管理,把企业组织及其成员的相互关系看成是一种协作的社会系统。其创始人是美国的高级经理和管理学家切斯特·巴纳德。社会系统学派的主要观点是:
(1)组织是一个社会协作系统,是由相互进行协作的各个人组成的系统。
(2)协作系统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①协作的意愿
组织是由个人组成的,每一个人都能够自觉自愿地为组织目标的实现作出贡献。没有这种意愿,就不可能将组织成员的个人行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共同协调的组织活动。但不同组织成员的协作意愿的强度是不同的,同一成员在不同时期的协作意愿也是不断改变的。
②共同的目标
共同的目标是协作意愿的必要前提。没有共同的目标,组织成员就不知道要求他们提供何种努力,同时也不知道自己能从协作劳动的结果中得到何种满足,从而不会导致协作活动。因此,管理人员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职责就是帮助组织成员加深这种认识,并努力避免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真实的或理解上的背离。③信息沟通
组织的共同目标和不同成员的协作意愿只有通过信息沟通才能相互联系,形成动态的过程,没有信息沟通,不同成员对组织的目标就不可能有共同的认识和普遍的接受; 没有信息沟通,组织
就无法了解组织成员的协作意愿及其强度,也无法将不同成员的努力形成协作劳动。因此,为了使组织的成员有协作的意愿,并合理地进行动,还必须有良好的信息沟通。
(3)关于经理人员的职能
巴纳德认为,经理人员只有作为组织这个协作系统的联系中心,并对组织成员的协作努力进行协调,才能使组织正常运转,实现组织目标。经理人员的职能主要有三项:
①建立和维持一个信息沟通系统;
②从不同的组织成员那里获得必要的服务,包括:招募和选聘能够提供适合的服务的工作人员,维持组织的“诱因”和职工的士气,以保证协作系统的生命力;
③规定组织的共同目标,并用各个部门的具体目标来加以阐明。
7. 教育信息管理的基本职能有哪些?
【答案】教育信息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从教育信息管理的主体来看,需要履行以下主要职能:收集与沟通、分析与解释、预测与引导、研究与开发、公开与保密。
(1)收集与沟通
①信息收集
收集信息是教育行政部门最基本的信息管理工作,其目的主要是为了了解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对教育系统的运行进行监控,并为教育行政部门领导进行决策与规划提供信息基础。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教育行政部门在收集信息时,需要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信息服务的对象需要进一步拓宽。教育行政部门在收集信息时,应该考虑公众的教育信息需求,而不是把上级作为唯一的信息服务对象。
二是教育信息指标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教育指标体系不仅要涉及教育投入和教育结果,还应该涉及教育背景与教育过程。
三是确保教育信息的真实性。教育行政部门在收集信息时要对信息进行筛选、鉴别,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保证信息的真实性。
②信息沟通
教育行政部门不仅要向公众提供真实的信息,还应该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相关性。而要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就必须加强教育行政部门之间以及教育行政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
一是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我国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信息以纵向传播为主,包括自下而上的信息传播和自上而下的信息传播。
二是教育行政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要通过其他政府部门及时了解与教育相关的信息,为教育决策和规划提供信息; 另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也要把教育领域的信息传达给其他政府部门,以获取支持与帮助。
从制度层面看,解决沟通障碍的途径有二:一是建立激励机构,将信息沟通纳入各部门的工作评价指标体系中; _是建立问责制,让当事人为其隐匿信息所造成的后果担责。
(2)分析与解释
收集信息的目的是为了利用信息,而有效利用信息,就需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与综合,进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