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传播学之传播学教程考研复试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概率抽样

【答案】概率抽样(ProbabilitySampling )是按照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从调查研究的总体中,根据随机原则来抽选样本,即任何要素都要具有同等的、独立于任何其他事件的被抽到的概率。概率抽样包括简单随机抽样(SimpleRandomSampling )、系统抽样(SystematicSampling )、分层抽样(StratifiedSampling )、整群抽样(ClusterSampling )等。在我国,习惯上将概率抽样称为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有以下三个突出特点:①按随机原则抽选样本; ②总体中每一个单位都有一定的概率被抽中:③可以用一定的概率将误差控制在规定的范围之内。

2. 热媒介与凉媒介

【答案】热媒介指传播的信息明确清楚,或清晰度高,因而接受者的参与度相对降低的媒介。凉媒介一传播的信息模糊含混,或清晰度低,因而接受者的参与程度随之提高的媒介。

3. 恐惧诉求

【答案】恐惧诉求又称警钟效果,是指运用“敲警钟”的方法唤起人们的危机意识和紧张心理,促成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向一定方向发生变化,是一种常见的说服方法。从行为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敲警钟”具有双重功效:它对事物利害关系的强调可最大限度地唤起人们的注意,促成他们对特定传播内容的接触; 它所造成的紧迫感可促使人们迅速采取对应行动。但是由于“敲警钟”基本上是通过刺激人们的恐惧心来追求特定效果,会给对象带来一定的心理不适; 如果分寸把握不好,容易招致自发的防卫性反应,对传播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4. 语义学

【答案】语义学是指一个涉及到语言学、逻辑学、计算机科学、自然语言处理、认知科学、心理学等诸多领域的一个学科。虽然各个学科之间对语义学的研究有一定的共同性,但是具体的研究方法和内容大相径庭。语义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语言的意义,这里的自然语言可以是词汇、句子、篇章等不同级别的语言单位。但是各个领域里对语言的意义的研究目的不同。

5. 框架理论

【答案】框架理论的概念源自社会学和心理学,后来被引入到大众传播研究中。社会学家戈夫曼认为,对一个人来说,真实的东西就是他或她对情景的定义。这种定义可分为条和框架。条是指活动的顺序,框架是指用来界定条的组织类型。他同时认为框架是人们将社会真实转换为主观思想的重要凭据,即人们或组织对事件的主观解释与思考结构。戈夫曼在1974年出版的《框架分析》一书中明确为框架做出定义。人们对于现实生活经验的归纳、结构与阐释都依赖一定的框

架,框架使得人们能够定位、感知、理解、归纳众多具体信息。即框架作为一定的知识体系或认知定势预存在我们的大脑中,它来自于我们过去实际生活的经验,我们根据既有的框架来“建构”我们对新事物的认识。20世纪80年代开始,框架理论开始引进到新闻与传播研究领域,并由此诞生了“媒介框架”和“新闻框架”两个学术概念。

6. 系统论

【答案】内涵:整体大于各孤立部分之和。但当一个组成整体的系统由于各部分组织欠佳,内部功能相互抵消,就会导致系统的整体效能反而小于各孤立部分效能的总和。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乃是系统论的精髓。一句话概括,就是整体决不等于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的简单相加。

7. “信息过载”

【答案】“信息过载”是指在一个具体的信息传播活动中,当一个人或一个系统接收到太多的信息数据,需要进行意义确定处理时,发生的信息饱和甚至于过载的现象。信息的意义确定是一个过滤过程、把关过程。当信息被传播、被表现时,受者需要对他所接收到的信息流进行判断和评价,确定与自己有关、有用的信息,而抛弃与己无关无意义的信息。无意义的信息表现容易造成传播过程中的噪声,影响读者对信息的组织处理。如果接收的信息流量太大、太乱,针对某个受者而言,会出现信息过载的可能。

8. 流媒体

【答案】流媒体(StreamingMedia )是指在网络中使用流式传输技术的连续时基媒体,即在因特网上以数据流的方式实时发布音、视频多媒体内容的媒体,音频、视频、动画或者其他形式的多媒体文件都属于流媒体之列。Flash 动画就是流媒体的一种形式。流媒体技术(或称为流式媒体技术),是指把连续的影像和声音信息经过压缩处理后放到网络服务器上,让浏览者一边下载一边观看、收听,而不需要等到整个多媒体文件下载完成就可以即时观看的技术。流媒体是流媒体技术的核心和体现。流媒体是人类传播科技的又一次革新。

二、简答题

9. 传播学的调查研究大致可分为哪些阶段? 各阶段的主要工作是什么?

【答案】传播学调查研究的过程,同其他社会科学调查一样,大致上可分为“准备阶段”、“实查阶段”和“数据处理阶段”三个阶段。

(l )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

①确定调查课题,明确调查目的

调查课题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种是理论研究型的,例如“报纸和电视的议程设置功能比较调查”等,这一类调查大多是调研人员根据科研需要自行确定的; 另一类是实务型的,例如“XX 电视台文艺节目收视状况及评价调查”、“家电类广告的促销效果调查”等,这一类调查大多是调研专家或机构接受媒体、企业或团体的委托进行的。

②根据课题的性质和需要选择适当的调查方法

对象范围较小的可采用全员调查法,范围较大的可采用抽样调查法,涉及讯息内容的可采用内容分析法,涉及人的认知或心理变化的,可采用控制实验法。在不少调查中,有些方法也可以同时并用。

③制定切实可行的调查方案是计划准备阶段的最主要的工作

方案中至少应包括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范围、调查方法(问卷或实验程序、数据分析和处理技术、实施日程、费用预算等。在准备工作中,有时还需要进行调查员培训。

(2)实查阶段的主要工作

这个阶段主要是根据调查方案实际选出和接触调查对象,从事数据收集的作业。其方法有面接法、留置法、邮寄法、电话调查等。在有些情况下,还需要进行中间抽查,以保证调查能够按照既定方案得到严格实施,保证调查质量。

(3)数据处理阶段的主要工作

①整理和统计数据。在这个阶段,需要把收集到的分散数据加以整理和统计,使其处于一种易于把握的状态,能够基于一定的尺度加以判断。

②解释数据得出结论撰写调查报告。

10.简述巴斯的“双重行动模式”。

【答案】巴斯的“双重行动模式”,是对麦克内利把关模式的修正与完善。巴斯认为,在麦克内利的模式中每个把关人都处于等量齐观的地位,彼此都平起平坐,不分主次,从那一系列前后相连的把关环节中看不清哪道关口最重要、最有意义、最需引起注意。在巴斯看来,最关键的把关人是在新闻媒介中,对信息的大循环而言新闻媒介的把关活动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龙头作用,与新闻媒介相比其他的把关因素都处于次要的地位。

巴斯经过分析,把新闻媒介的把关过程分为两个部分,所谓双重行动就是针对这两部分而言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新闻采集阶段,这里的把关人主要有记者。记者在采写新闻中不可能有闻必录,他总得根据一定的标准对纷纭复杂的现实事件进行取舍与加工。事实上如今人们所感受到的绝大多数信息正是由记者挑选的、提供的。

(2)新闻加工阶段,这里的把关人主要以编辑为代表。新闻媒介输出的所有信息,不论是新闻还是社论,不论是文字还是画面,不论是版面设计还是标题制作,都得经过这道重要关口,都得经过一番修剪。这第二部分的把关即新闻加工比第一部分的把关即新闻采集更具有决定性。如果说记者主要是决定人们在大千世界中看什么,那么编辑则决定人们怎样看。

11.传播学迅速流传、扩散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答案】传播学之所以能够迅速流传、扩散,深层原因在于传播学本身所具有的优越性、适应性、伸缩性等特点。

(1)传播学具有某种优越性。优胜劣汰。传播的优越性和先进性,使其在知识竞争中处于有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