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935传播学实务之网络传播概论考研复试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麦克布莱德报告
【答案】《麦克布莱德报告》是指1980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于同年的贝尔格莱德大会上通过的对当代国际传播领域影响巨大的一份报告,即《多种声音,一个世界》。这份报告是隶属于教科文组织的国际传播研究委员会(又称“麦克布莱德委员会”),对世界信息基础组织结构和传播资源进行了三年的调查研究而得出的成果。该报告倡导建立世界信息传播新秩序,主张通过放松版权法规、促进信息传播技术自由交流、鼓励第三世界国家出版业发展及更多的传播资源共享等措施来改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信息传播资源不平等的状况。该报告的通过,意味着发展中国家在“新世界信息秩序”之争中取得了重大胜利。
2. 焦点组方法
【答案】焦点组方法是一种定性研究方法,这种方法由一个经过训练的主持人以一种无结构的自然的形式与一个小组的被调查者交谈,以获得对有关问题的深入了解。焦点组方法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成为受众研究的主要方法。这种方法的优势是:它更接近于一种“自然的”,与媒介使用和媒介内容联系在一起的意义和观点的产生过程。通过群体内部的动力作用,调查者能够引起、刺激和进一步精确化、细化对受众的理解和认知。
3. 异化
【答案】异化,是指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蜕变为脱离生产者,而且同生产者相对的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生产者的一种社会现象。在异化过程中,人的主体性完全丧失,遭到本来由自己创造而现在却成为异己的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的奴役。在资本主义社会,异化达到最普遍、最严重的程度。
4. 信息爆炸
【答案】信息爆炸是指媒介发达带来的社会信息绝对量的增加,它主要体现为人类拥有的信息量以指数函数的速度急剧增加,倍增的时间周期越来越短的现象。信息爆炸的直接结果是其所产生的信息洪流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冲击着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结构和形态,并推动着信息社会的到来。
5. 象征性文化(symbolicculture )
【答案】“象征性文化”是指在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中,将文化理解为符号体系尤其是象征性符号体系来把握。人类在生产过程中,创造了以语言为代表的象征符体系,从而摆脱了自然和生
物学意义上的束缚。然而这些象征符体系一旦形成,也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作为能动的力量作用于社会。
6. "SW 模式”
【答案】"SW 模式”是指美国学者拉斯韦尔1948年在题为《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的一篇论文中提出的构成传播过程的五种基本要素,拉斯韦尔按照一定结构顺序将它们排列并形成了后来人们称之为的“SW 模式”或“拉斯韦尔程式”的过程模式。这五个W 分别是英语中五个疑问代词的第一个字母,即:Who (谁),Sayswhat (说了什么),Inwhichchannel (通过什么渠道),Towhom (向谁说)和Withwhateffect (有什么效果)。
7. 刺激一反应论
【答案】德弗勒把早期的“魔弹或靶子论”这套受众理论概括为机械的刺激一反应论。指的是对某个对象施加一定的刺激,便会引起一种固定的、可以预见的反应。
8. 语境
【答案】语境在传播学中称为传播情境。传播情境是指对特定的传播行为直接或间接产生影响的外部事物、条件或因素的总称,它包括具体的传播活动(如二人对话)进行的场景,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无他人在场等等; 在广义上,传播情境也包括传播行为的参与人所处的群体、组织、制度、规范、语言、文化等较大的环境。在很多情况下,传播情境会形成符号本身所不具有的新意义,并对符号本身的意义产生制约。
二、简答题
9. 简述霍夫兰及其耶鲁学派的研究方法和弊端。
【答案】(1)霍夫兰及其耶鲁学派的研究方法
霍夫兰及其耶鲁学派的研究方法基本上属于实验法。他们把千差万别、复杂多变的人当成简单的实验标本,置于一种人为的、实验室一般的研究环境中,然后控制其他变量,再操纵一种变量,看看实验对象对此有何反应,继而归纳出某种变量与某种反应之间的对应关系。
(2)霍夫兰及其耶鲁学派的弊端
①实验法的毛病在于脱离现实环境,结论同实际常常不相吻合。因为,实际传播过程错综复杂,远非实验环境所能模拟,其中有许多难以预料,难以控制的因素被排斥在研究活动之外,但在具体情境中却常起关键作用因此,耶鲁研究带有明显的闭门造车的弊端。
②霍夫兰及其耶鲁学派只关注具体的传播环节,只探究实际的传播效应,而很少过问传播活动的整体特征,更少分析传播系统与社会系统的有机联系,从而将传播研究禁锢在十分狭窄的天地中。
10.简述传播学的趋势
【答案】大学的传播学专业正成为热门专业,其中以大众传播、组织传播、新闻传播最受欢迎。这也极大地推动了传播学的学科建设。
(2)融合化趋势
传播学大师施拉姆于1982年在北京讲学期间就预测:在未来的一百年中,分门别类的社会科学都会成为综合之后的一门科学,而其中传播学的研究会被格外重视,会一跃成为所有这些科学里面的基础。
传播学要综合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和多种先进的技术手段,以不断增强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同时还要积极吸收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传统学科的长处和优点各门学科的相关成果,以不断开拓、创造学科发展的新局面。
融合化趋势既反映了传播学者要对传播学研究中已有的知识和成果予以进一步系统地科学地融化、整合的态势,又表明了传播学研究对其他学科知识的强烈渗透和合理移植所采取的一种宽容、开放的姿态。
(3)鲜活化趋势
传播学研究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研究也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积极了解最新传播动态,接受最新讯息资料,而后以独特的分析力一式从中找出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因此,鲜活化的研究态势,符合传播学研究的客观性要求。
(4)操作化趋势
未来的传播学研究将从两个方面提出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传播建议或观点:①依据传播规律提出传播对策; ②通过分析传播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需要分析和解决的传播间题层出不穷,这既表明传播学研究能够适应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也反映了传播学具有解决传播问题的能力和本领。
(5)分支化趋势
综观各国传播学研究的态势,其分支化的走向主要表现在要素研究、层级研究、领域研究、交叉研究、比较研究、影响研究六个方面。
(6)本土化趋势
传播学最先出现在美国,对于引进这门学科的其他国家来说,传播学是舶来品。但是,引进不是照搬,不是移栽,而只是一种手段、一种途径,最根本的是要通过引进达到系统了解、分析研究、批判吸收、自主创造、为我所用的目的。
越是本土的,就越是世界的。对于中国传播学来说,本土化建设既可以增强其学科个性和民族特点,也可以推进其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适应传播学研究的国际化趋势。
11.符号意义的语义学、逻辑学、符号学分类分别有哪些?
【答案】在传播学中,符号具有极为广泛的含义。日本学者永井成男认为,只要在事物x 和事物Y 之间存在着某种指代或表述关系,"X 能够指代或表述Y" ,那么事物X 便是事物Y 的符号,Y 便是x 指代的事物或表述的意义。符号的意义可以区分为若干类型,这些分类有助于我们从不同侧面来把握意义的特征。
(1)符号意义的语义学分类
明示性意义与暗示性意义。前者是符号的字面意义,属于意义的核心部分; 后者是符号的引申意义,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