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之社会工作概论考研题库
● 摘要
目录
2017年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之社会工作概论考研题库(一) . 2 2017年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之社会工作概论考研题库(二) 12 2017年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之社会工作概论考研题库(三) 21 2017年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之社会工作概论考研题库(四) 32 2017年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之社会工作概论考研题库(五) 42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救助
【答案】社会救助又称社会救济,是指政府和社会团体对那些维持社会基本生活水平有困难者给予必要的物质帮助。社会救济工作的关键是要正确划定被救济对象最低生活标准,维护贫困者的基本权益。我国长期开展的扶贫工作是社会救济中很有特色的事业,把社会救济与生产开发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提高贫困者的生活水平。
2. 职业康复
【答案】职业康复是通过帮助残疾人就业来促进他们康复和发展的方法。通过就业残疾人不但获得独立的经济地位和收入,而且可以使某些器官的能力得以某种程度的恢复。此外,就业还可以增强残疾人的效能感和自信心,使他们融入社会生活。职业康复是一种有综合意义的对残疾人进行康复和帮助其发展的方法,在方法取向上也是治疗和发展的统一或整合。
3. 社会工作价值
【答案】社会工作价值是指社会工作专业或社会工作者基于社会公平、平等、和谐、公正的理想和人类基本需求的满足等而奉行的一套基本理念、态度及行为准则的总称。社会工作所奉行的价值与其他领域所奉行的价值以及社会一般价值既有联系,又存在明显的区别。
4. 社会保障
【答案】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依法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的社会制度。其目的是保障社会成员不因基本生活受损而招致危险,并进一步达到社会的稳定。它与社会工作的区别是,社会保障是一套制度性规定,而社会工作则是依据这些制度性规定而实施的具体服务。
5. 个人责任论
【答案】残疾的个人责任论是将残疾现象的出现归因于个人(或家庭)原因的理论。这一理论在看待残疾现象时,将它同广泛存在的非残疾现象相比较,而认为残疾是一种个别的、特殊的现象,是由个人(或其家庭)原因造成的。在先天性残疾和非因公后天致残现象中这种理论最为普遍。这种理论对于先天性、遗传性残疾现象有一定解释力,但是它常常忽视了社会因素对致残过程的复杂影响。个人责任论认为天生残疾并未受到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因此致残的责任在于个人或其家庭。按照这种理论,一个人患有残疾只能是个人或家庭的悲剧或不幸。
二、简答题
6. 社会工作的目标及功能。
【答案】(1)社会工作的目标
社会工作是现代社会应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而形成的职业活动。虽然各国政府与民间组织推动、发展社会工作的出发点会有一些差异,但是社会工作还是有其共同的目标。以下我们从服务对象和社会两个层面来说明社会工作的目标。
①服务对象层面的目标
a. 解救危难
社会工作的基本目标就是寻找资源,支持他们,帮助他们走出危难。社会上作者在解救危难中的角色是多方面的:在受助者生命处于危机时社会下作者要施以援手为其提供物质支持,包括衣、食、住条件; 社会工作者要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对处于危难的人给予心理支持。
b. 缓解困难
社会工作的基本目标之一就是帮助有困难、有需要的人缓解压力、克服困难,恢复正常生活。当前在我国,社会的快速转型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社会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为困难群体解决困难,帮助他们恢复正常生活。
c. 促进发展
社会工作坚持“助人自助”的理念,而这一理念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通过向服务对象提供服务和帮助,促进其潜能的发挥和能力的增长,逐渐达到自己能应对困难、面对生活以至预防新问题出现的状态。
②社会层面的目标
a. 解决社会问题
社会工作者秉持专业价值观,用自己的专业方法介入社会生活,就是要解决个人、家庭、社区方面的问题,帮助服务对象增强自身功能,修复社会的机制,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
b. 促进社会公正
为了促进社会公正,社会工作者从多个方面介入社会生活,对不公正现象进行干预。这包括:为困难群体提供帮助,增强他们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促进不公正制度的改变,为困难群体、弱势群体参与社会生活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制度保障。
(2)社会工作的功能
社会工作通过为服务对象提供帮助可以达到促进其正常生活、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等功能。
①社会工作对服务对象的功能
a. 促进服务对象的正常生活社会工作者向服务对象提供各种具体的帮助和服务,解决其困难、增强其能力,以帮助他们能正常生活。。社会工作者在物质帮助、心理辅导和社会支持方面提供的援助是具体的,这可以解决服务对象遇到的迫切问题。
b. 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
社会工作者希望促成人与社会环境的良陛互动:一方面,通过解决问题和增强能力使服务对象
有能力应对环境的压力和挑战; 另一方面,通过调动环境中的资源和改善环境,向人们提供更多支持。
②社会工作对社会的功能
a. 维持社会秩序
由于社会结构、社会组织方式的变化,以往传统的工作方法已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社会工作可以在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秩序、维持社会稳定方面发挥重要功能。社会工作则通过服务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从而达到维持社会秩序的效果。
b. 促进社会和谐。
社会工作擅长面对面的、深人人心的、人性化的服务,这在化解矛盾和冲突时所产生的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是一般行政方法所不能替代和比拟的。社会工作作为专门助人的职业,能够通过具体服务为和谐社会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7. 简述女性主义社会工作的原则。
【答案】以女性主义的基本观点指导社会工作实务,就形成“女性主义社会工作”,或称女性主义妇女社会工作。女性主义社会工作在工作中应坚持以下原则:
(1)承认女性是独立的个体,她们有独特的生活经验;
(2)承认社会上的权力分配不均及资源不足的现象,这些现象常常使妇女处于不利的境况;
(3)将妇女的困境提到社会改革的层面,视妇女问题为个人与社会运作失调的结果,而不应将问题个人化。
8. 简述社会工作理论的特点。
【答案】社会工作理论(知识)具有专业性、改良性、操作性、客观性等特点。
(1)社会工作理论的专业性
所谓社会工作理论(知识)的专业性,是指这些理论、知识体系对社会工作专业而言具有独占性和专门性。这是社会工作取得社会认可与专业权威的主要来源,是社会工作者取得专家权的主要依据。
(2)社会工作理论的改良性
社会工作理论,特别是社会工作的实务知识,对人与社会资源、环境有充分的了解,并将其目标设定为帮助他人、改善环境、促进人类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因此,社会工作的知识是助人的知识,是改良胜知识,这是社会工作理论(知识)最突出的特性之一。
(3)社会工作理论的操作性
社会工作理论〔知识)不是抽象的理论思辨,它能够转变为具体的运用。因此,社会工作理论(知识)是可操作的。社会工作理论(知识)也是有层次的,但即便是最抽象意义上的社会工作理论(知识),也是来自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反过来指导新的实践。社会工作领域所存在的更多的理论(知识)是实务性理论,可操作性是实务理论最显著的特点。
(4)社会工作理论的客观性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