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23土地资源管理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科斯定理
【答案】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纳德·科斯提出的一种观点,认为在某些条件下,经济的外部性或者说非效率可以通过当事人的谈判而得到纠正。即在交易费用为零和对产权充分界定并加以实施的条件下,外部性因素不会引起资源的不当配置。因为在此场合,当事人(外部性因素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将受一种市场里的驱使去就互惠互利的交易进行谈判,也就是说,是外部性因素内部化。”
2. "RS"
【答案】英文RemoteSensing 的缩写,指通过人造地球卫星上的遥测仪器把对地球表面实施感应遥测和资源管理的监视(如树木、草地、土壤、水、矿物、农家作物、鱼类和野生动物等的资源管理)结合起来的一种新技术。
3. 土地统计管理
【答案】土地统计管理就是运用土地统计力法,借助于数字和图件系统地记载各土地使用单位和各类用地的数量与质量的变化情况的土地资源管理形式和手段。由于统计的任务、内容和方
法的不同,土地统计可分为原始统计和年度统计,两者相互联系,共同组成统一的土地统计过程。
4. 土地转让
【答案】土地转让是指土地所有人将土地所有权有偿或无偿地转移绘他人。土地转让行为只能发生在土地私有制的社会里,我国在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土地变私有制为公有制,因而不允许土地转让。但是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受让人仅对土地享有使用权,而所有权仍属于国家或集体。
5. 垦殖系数与森林覆盖率
【答案】垦殖系数又称垦殖率,是指土地经过开垦变为耕地种植农作物。一定区域内耕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土地垦殖率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土地垦殖率=
土地垦殖面积/总土地面积×100%。垦殖率即垦殖系数是反映土地资源利用水平的重要经济指标。
森林覆盖率也称森林覆被率,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占土地面积的百分比,是反映一个
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占有情况或森林资源丰富程度及实现绿化程度的指标,又是确定森林经营和开发利用方针的重要依据之一。
6. 土地统计与土地登记
【答案】(1)土地统计是利用数字、图表及文字资料,对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权属和利用状况及其动态变化,进行全面、系统的记载、整理和分析的一项管理措施。
(2)土地登记或称不动产登记,是国家依照法定程序将土地的权属关系、用途、面积、使用条件、等级、价值等情况记录于专门的簿册,以确定土地权属,加强政府对于土地的有效管理,保护权利人对于土地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的行政管理制度。
土地权利登记简称土地登记,是确立土地权利的法律依据。世界主要有三种登记制度:契据登记制、权利登记制和托伦斯登记制。我国采用的登记制度是权利登记制。
二、简述题
7. 简述土地利用调查和分析系统。
【答案】(1)土地利用调查亦称土地资源数量调查。即通过勘测调查手段,查清一个国家、地区各种土地利用分类面积、土地利用状况及其空间分布特点,编制土地利用现状图,了解土地利用存在问题,总结开发利用经验教训,提出合理利用土地的意见,为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和研究,制订国民经济计划和土地政策,开展国土整治、土地规划、科学管理土地等工作服务。
(2)土地利用调查分析系统
土地资源调查数据处理系统是在微机上建立的土地详查数据处理系统,是以地图数据库为中心的数据采集、存储、更新、分析处理和成果输出的空间型处理和管理的系统,既能处理土地详查数据,完成内业工作; 又可建立土地利用资源数据库,为土地利用的动态监测和土地合理利用提供土地资源信息。
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功能:
①地形图或航摄像片调绘数据的数字化录入;
②数字高程模型的数据录入及DEM 生成;
③牟张航摄像片的正射投影纠正;
④矢量数据的人机对话修改和编辑;
⑤冬斑、线状地物、零星地物的属性录入及生成;
⑥自动建立图形拓扑结构;
⑦自动计算各类地物的面积,井自动扣除线状地物面积;
⑧自动绘制土地利用现状图;
⑨各级面积汇总并打印报表;
⑩形成土地利用资源数据库。
8. 何谓环境和环境问题?
【答案】(1)环境
环境就是围绕的疆界,即中心事物所存在的空间以及位于该空间中与该中心事物有着直接或间接联系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土地环境是一个多相(液、固、气相)、多元(高原、洼地、水体单元)、多介质(大气、水、土、矿藏、生物等)和多层次(聚落、地理、地质、星际)的庞大复杂的综合体。环境中的物质包含液相、气相和固相三相物质。环境的结构单元有高地单元、洼地单元、水体单元等多种单元。环境是由大气、水、土壤、矿藏、野生生物等多种介质所构成,又分为星际环境、地质环境、地理环境和聚落环境等层次。
应当指出,我们所研究的环境,其中心事物是人,即人类环境,是指围绕人类的空间及该空间中与人类生存、发展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各种物质的总和。人类环境则包括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物质循环、能量传递和信息传布是环境的三项基本要素。
(2)环境问题
又称为环境危机,是指由于自然原因或者人类活动的环境效应,人类环境发生了不利于人类的变化,以致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给人类带来灾难。环境问题的类型:
①第一类环境问题
又称原生环境问题,是指由自然界本身固有的不平衡性如火山、地震、台风、暴雨、冰川等造成的环境问题。制止这类环境问题影响是人类所不能的。
②第二类环境问题
又称次生环境问题,是指由人类社会经济活动造成的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作用。分为两类: a. 自然环境的破坏,如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盐渍化,潜育化,生态平衡失调,天气、气候异常等等;
b. 环境污染,由于人类向环境排放了超过环境自净能力的物质和能量,以致使环境发生了危害人体健康、损害生物资源和降低、恶化生活质量的有害变化的现象。
9. 我国在土地管理中应如何运用生态规律?
【答案】(1)生态规律主要包的内容
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与整体性相统一的规律
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的一个统一整体。
②生态演替规律
指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它是一个有顺序、有规律、有方向和可以预见的过程。
③生态系统循环和再生规律
生态系统要维持正常的运转,总离不开一定的能量、物质和信息。能量、物质和信息,在这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