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85行政管理学之行政管理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行政信息采集

【答案】行政信息采集是指各政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根据行政信息用户的需求,从有关信息源或载体内对各种形态的信息选择、采集、提取并加以聚合和集中的过程,即在“需求驱动”下,根据目的和要求将蕴涵、分布在不同时空域的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领域的各种行政信息采集和积聚起来的过程。行政信息采集是实现行政信息交换共享、提高行政信息开发利用水平的前提和基础。行政信息的采集应当遵循职能原则、目的性与及时性原则、真实性与可靠性原则、时间上的连续性和空间上的完整性原则、计划性与预见性原则。

2. 后实证主义方法

【答案】后实证主义者主张以价值为基础,包含更符合直觉和意识的分析方法,再结合实证研究。他们并没有排斥实证方法,只是对主宰行为的价值因素的重新重视,是反思后的进步。从方法论上讲,实证主义擅长把社会现象拆分成各种系数、指标,单纯对某事件本身进行研究和预测。而后实证主义则主张理解各种社会现象,找出其背后的价值目标和变化; 从社会环境中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来解释现象的产生,强调互动和实例研究。总之,它们最基本的差别是对价值和意识的定位。实证主义要求价值中立,后实证主义则肯定价值前提。

价值判断是非常抽象的东西,不同分析者有不同理解。与严谨的实证分析比起来,后实证主义的主张可能导致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也遭到了不少的批判。因此,采用后实证主义研究方法必须警惕纯粹的抽象价值讨论方法。

3. 绩效性原则

【答案】预算编制的绩效性原则指部门预算应建立绩效考评制度,对预算的执行过程和完成结果实行全面的追踪问效,不断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中央部门和财政部要将项目完成情况和绩效考评结果分别记入中央部门项目库和财政部项目库,并作为财政部以后年度审批立项的参考依据,以强化对部门预算资金使用过程的监督和使用效益的考核分析,促使预算资金的安排由“重分配”向‘·雷管弹,,转变。

4. 国家公务员的职务常任

【答案】职务常仟制是某些国家官员仟用的一种制度。现代实行文官制度的国家,对文官实行常仟制。文官经考试录用任职后,除因辞职、过失被辞退或免职、退休、死亡外,一般均长期任职; 非因法定事由和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违背个人意愿,强行免职、休职或辞退。

国家公务员的职务常任既保证了公务员队伍的连续性和国家机构的正常运转,同时也容易导

致公务员队伍的人浮于事与不思进取,互相扯皮的现象。因此,应该对公务员队伍进行分类管理,对一些技术性的职务应实行聘仟制。

5. 分税制

【答案】分税制是一种根据事权与财权相统一原则,在中央与地方一各级政府之间划分税源,确定税收的权限、税制体系、税务机构和协调财政收支关系的财政体制。分税制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财政体制,是符合市场经济原则和公共财政理论要求的,也是市场经济国家运用财政手段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较为成功的做法。分税制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彻底的分税制; 另一种是不彻底的分税制。

二、简答题

6. 简述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答案】政府部门的绩效考核指的设置上,应遵循“SMART ”,的基本原则,这一原则在英美等政府绩效管理相当成熟的国家被普遍使用。

“S ”表示“Specific ”,要求绩效指标应是“具体的”、“明确的”、“切中目标的”;

“M ”表示“Measurable ”,要求绩效指标最终是“可衡量的”、“可评价的”,能够形成数量指标或行为强度指标,验证这些绩效指标的数据或者信息是可以获得的;

“A ”,表示“Achievable ”,要求绩效指标在付出努力的情况下是“能够实现的”,避免设立过高或过低的目标;

“R ”,表示“Realistic ”,要求绩效指标是“现实的”,可以证明和观察;

“T ”' ,表示“Timebound ”,要求绩效指标具有“时效性”,注重完成绩效指标的特定期限。 在遵循“SMART ”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可将政府部门的绩效考核指标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1)业绩指标

①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由政府部门提供的公共服务,如政府直接投资兴建的基础设施、颁布实施维护经济秩序的法令法规等,在数量上要尽可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质量上要尽量提供优质水平服务,有高效率的办事能力。

②公共管理目标的实现情况。如经济是否持续增长、物价是否稳定、是否充分就业、收支是否平衡、资源配置是否合理、国民财富是否增加等。

③政策制定水平与实施效果。例如,要考察一项财政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是否科学有效,可以设置税收总收入、直接税、间接税、社会保险缴款占GDP 的比重、员工的社会保障缴款占GDP 的比重等指标进行考核。

④公共管理的效益。如税收总额占GDP 的比重、政府支出占税收总额的比重、政府支出增长率与经济增长速度之比、人才吸引情况、外地企业和外资企业投资总额等。

⑤公民对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满意程度。如公民对公共行政过程中体现的公平和公正是否信任、对政府部门的服务态度和办事效率是否感到满意等。

(2)效率指标

政府部门的效率是指公共管理者从事公共管理活动取得的成果同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比例关系。

(3)效能指标

效能是指公共管理活动对日标团体的状态或行为改变的影响程度,如福利状况的改变程度、公共服务的顾客满意程度、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等。对政府部门的效能可以从两方面考核:

①行为的合理化水平。包括公共决策是否科学、民主监督是否有效、公共行政是否廉洁高效、政府能否有效执行政策等。

②政府机关效能。包括以下几力面:是否有合理而完善的制度、能否依法行政、能否提高办事效率、能否提供使公众满意的优质服务等。

(4)成本指标

公共行政成本指标的设置依据两方面:一是为了维持政府机构运转所产生的费用; 二是为了履行其职能所产生的投入。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①政府部门占用的人力、物力与财力;

②政府部门的支出。

总之,通过以上四个指标可以更加全面地衡量政府绩效,同时通过量化的方法衡量也更加具有科学性。良好的指标体系的设计是政府绩效管理成功的前提,科学、完整的指标体系可以使绩效管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7. 简述行政人员伦理的特征。

【答案】行政人员的伦理就是公务员的行为规范伦理,是行政伦理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本质特征有:

(1)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①公务员行为规范是社会的经济、政治、伦理关系等的反映,是社会政治制度等对公务员提出的伦理要求的反映,因而它是客观的,不以公务员个人意志为转移。

②公务员行为规范作为客观的社会关系的反映形式,又必然包含公务员作为伦理主体的抽象主观思维活动,并需要以主观形式固定下来。

(2)美德与公德的统一

①行政伦理首先是公权公用的保障性规范。

②公务员的公共道德不是绝对外在于公务员内在道德诉求的外部性德性规范。

(3)自律与他律的统一

①他律性。指公务员赖以行动的标准或动机,肖一先要受到来自社会、政府、行政机构、行政职责等外在要求的支配和制约;

②自律性。是其伦理性的最显著特征。公务员行为规范的他律性向自律性转变,主要表现为公务员行政行为的动因由最初的外在约束和导向转变成内在的自我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