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617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普通心理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高原期
【答案】高原期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的一定阶段,此阶段,产生学习效率降低,学习进步的速度减慢甚至停滞的现象。高原期是练习成绩一时性的停顿现象,它与生理的极限和工作效率的绝对顶点是不同的,并不是所有的技能学习中都必然存在。人类在任何学习中,都会产生程度不同的“高原期”。产生原因主要有:心理障碍、方法障碍、知识障碍、思维障碍等,研究发现,旧的技能结构的限制可能是引起高原期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2. 陈述性记忆
【答案】陈述性记忆是指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它可以通过语言传授而一次性获得。它的提取往往需要意识的参与,如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各种课本知识和日常的生活常识都属于这类记忆。
3. 认知风格
【答案】认知风格是指个体在认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的、稳定的特征,即个人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也叫认知方式。人们在认知风格上的差异不同于智力上的差异,它无好坏之分,但与人的个性特征有关。其中认知风格主要有: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冲动和沉思、同时性和继时性等。
4. 视觉搜索
【答案】视觉搜索是指视觉系统对形的识别开始于对原始特征的分析与检测。这些原始特征包括点、线条、角度、朝向和运动等,对这些特征的检测是自动的,无需意识的努力。对图形的原始特征的分析,是由视觉系统的特征检测器来完成的。
5. 神经元
,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指具有细长突起的细【答案】神经元亦称“神经细胞”
胞,分为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细胞体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通过细胞突起,与其他神经元或效应器官相接触。神经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递信息。神经元之间通过接受和传递神经冲动来进行交往,这种传递包括电传导和化学传导。
6. 依恋
【答案】依恋指婴儿和照看人之间亲密的、持久的情绪关系。表现为婴儿和照看人之间的相
互影响和渴望彼此接近,主要体现在母亲和婴儿之间。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
7. 婴儿的分离焦虑
【答案】婴儿的分离焦虑是指婴儿在与父母分离或面临分离的威胁等情况下,表现为恐惧、焦虑紧张、不安等情绪反应。这种分离焦虑几乎与婴儿和主要抚养者依恋的建立同时发生。其产生与婴幼儿的认知能力、应付情境的能力以及依恋关系的性质等因素有关。英国学者鲍尔比1973年研究认为,婴儿的分离焦虑发展经历三个阶段:反抗阶段; 失望阶段; 超脱阶段。
8. 注意
【答案】注意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有两个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朝向某个对象,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在一定方向上活动的强度和紧张度。注意具有选择、维持、调节和监督功能。
二、单选题
9. 由五选一的选择题组成的测验,其通过率为0.60消除猜测因素影响后校正难度为( )
A.0.40
B.0.50
C.0.75
D.0.80
【答案】B
【解析】根据校正难度的公式CP=(KP-1)/(K-1)得CP=(5×0.60-1)/(5-1)=0.5.
10.神经系统最小的单位是( )。
A. 突触
B. 车由突
C. 神经元
D. 胞体
【答案】C
【解析】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胞体、轴突和树突组成,其作用是接受和传递信息。
11.“甜蜜的声音”、“沉重的脚步”属于( )。
A. 表情
B. 联觉
C. 心境
D. 对比
【答案】B
【解析】心境是一种非爆发性的,强度小而持续时间长,会影响整个生活活动,使整个生活活动都染上某种
12.诚实或虚伪、勇敢或怯懦、谦虚或骄傲、勤劳或懒惰等描述的是个体的( )。
A. 性格特征
B. 能力特征
C. 气质特征
D. 认知特征
【答案】A
【解析】个体的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性格是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是个体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能力是人们成功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认知是指个人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属于心理过程,而不是心理特征。
13.在回归分析中,考察回归效果使用的指标是( )。
A. 内部一致性系数
B. 决定系数
C. 概化系数
D. 列联系数
【答案】B
【解析】回归分析中的决定系数表示因变量的变异中有多少是由自变量的变异引起,是用来考察回归效果的指标。内部一致性系数即同质性信度是信度的一种。
14.被称为“生命中枢”的脑组织是( )。
A 大脑
B. 中脑
C. 前脑
D. 延脑
【答案】D
【解析】延脑在脊髓上方,背侧覆盖着小脑。延脑和有机体的基本生命活动有密切关系,它支配呼吸、排泄、吞咽、肠胃等活动,因而又叫“生命中枢”。
15.“一意孤行”属于意志的( )。
A. 坚韧性差
B. 目的性差
C. 果断性差
D. 自制性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