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861地质学基础A之地球科学导论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中国现行土壤分类的特点。
【答案】中国现行土壤分类的特点主要包括:
(1)中国现行土壤分类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
(2)中国现行土壤分类以发生学理论为指导。
(3)中国现行土壤分类面向世界与国际接轨。
(4)中国现行土壤分类允分注意我国的特色注意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情况。
2. 基岩和地质构造对地貌发育有何影响?
【答案】地壳运动形成具有一定产状和结构的岩石,它们是构成地貌的物质基础,又称为基岩,对地貌发育有显著影响。
(1)影响地貌发育的主要岩石特性是抗蚀性,即抵抗风化作用和其他外力剥蚀作用的强度。抗蚀性是岩石其他性质的综合反映,主要取决于岩石的矿物成分、硬度、胶结程度、透水性、可溶性和岩石的结构、产状等。岩石的可溶性对抗蚀性有作用,也是影响地貌发育的主要特性。
(2)岩石的节理、片理和层理也直接影响到地貌发育。例如,柱状节理发育的玄武岩,常形成崖壁和石柱等地貌。垂直节理发育的花岗岩体,因受机械风化和流水沿垂直节理的冲刷侵蚀,使花岗岩山体表现为悬崖峭壁、群峰林立。
(3)岩石的可溶性对地貌发育的影响更为明显。石灰岩等可溶性岩石分布地区,尤其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可形成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松散堆积物也有不同的机械成分、化学性质和层理结构等,影响地貌的发育。
(4)岩性对地貌发育的影响,是在当地自然地理条件和其他地质条件下发生的。同样的岩石,其抗蚀性在干燥地区和湿润地区可以有很大的差异。例如石灰岩,在湿热地区经受强烈的喀斯特作用,但在干燥地区则往往有较强的抗蚀性。
(5)地壳运动所形成的地质构造对地貌发育也有很明显的影响,不同地质构造往往造成不同的地表形态,例如褶皱构造会形成背斜山、向斜谷或向斜山、背斜谷等。
3. 什么是矿物? 可分为哪些大类?
【答案】(1)矿物的概念
矿物是在地壳(地球)物理化学条件下形成的无机晶质固体,也有少数呈非晶质或胶体。 (2)矿物分类
按矿物中化学组分的复杂程度可将矿物分成单质矿物和化合物。化合物按与阴离子的结合类型划分为若十个大类,主要大类有硫化物、氧的化合物和卤化物。
①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
硫化物矿物的特征
a. 它们由金属阳离子与硫等阴离子之间以共价键方式结合形成。它们在地壳中的总量很低(<1%),但矿物种较多,占矿物种总数的16.5%。
b. 硫化物矿物的生成多与成矿作用有关,绝大多数矿床中的金属矿物都属硫化物大类。
c. 硫化物类矿物透明度和硬度较低,但通常色泽鲜艳、有金属(半金属)光泽、比重也较大。 d. 结晶程度较好,硫与其他元素结合时配位方式多样,因此晶体结构类型多,晶体形态多样,容易识别。
②氧的化合物
几乎所有造岩矿物都是硅酸盐和氧化物,如长石、云母、角闪石、辉石等。但也有一些氧化物和含氧盐主要与成矿作用有关,如锡石(SnO 2、黑钨矿(
和钦铁矿(),是锡、钨、铁矿床中的资源矿物(矿石矿物)。
③单质及其类似物
a. 包括由单质原子结晶的矿物和多种原子结合的金属互壳重量的1%,但成矿能力很强,如自然铜(Cu ), 银金矿(AgAn )、自然铂(n )、金刚石(C )、石墨(C )和自然硫(S )都可富集成矿。
b. 单质矿物中原子以金属键或共价健和分子键相结合,原子间紧密堆积,矿物晶体对称性高。 ④宝石矿物
宝石矿物是指经过加工,能用于装饰的矿物。
a. 宝石矿物特点
第一,晶莹艳丽,光彩夺目,即矿物的颜色和光泽质地优良。
第二,质地坚硬,经久耐用,即宝石矿物的硬度较大。
第三,矿物产量少,有一定的价值。
b. 宝石矿物种类
最贵重的宝石有四种:钻石、红宝石、蓝宝石和祖母绿。
第一,钻石的宝石矿物是金刚石,它属单质非金属矿物,是硬度最大的矿物。金刚石结晶温度(>1100C)和压力()很高,是元素碳在距地表大约200km 或更深处结晶的晶体。
)。能成为宝石矿物的刚玉仅出现在某些第二,红宝石和蓝宝石的宝石矿物都是刚玉(
在碎屑矿物中聚集。
第三,祖母绿的宝石矿物是绿柱石,绿柱石是环状构造硅酸盐,主要产于岩浆
晚期形成的伟晶岩和一些高温热液形成的脉状岩石中,作为宝石矿物的绿柱石主要产在热液脉中。
), 磁铁矿()石灰岩和中酸性岩浆岩的接触带、基性岩墙及纯橄榄岩中,成为宝石矿床还需经过沉积作用,即
4. 气压系统有哪几种类型? 系统中的气流有何特征?
【答案】(1)气压系统主要包括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两种类型。
(2)系统中气流的特征为:
①气旋是指中心气压低于四周的水平空气涡旋,也是气压系统中的低压。北半球气旋中低压的水平气流呈逆时针方向向中心辐合,南半球的气旋则呈顺时针方向向中心辐合。
②反气旋是指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高的水平空气涡旋,也是气压系统中的高压。北半球反气旋中,低层的水平气流呈顺时针方向向外辐散,南半球反气旋则呈逆时针方向向外辐散。反气旋的水平尺度比气旋更大。
5. 地球上2~3亿年前曾经存在一个联合古陆,有什么证据?
【答案】地球上2~3亿年前曾经存在一个联合古陆的证据如下:
(1)应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对大陆进行拼接
人们应用电子计算机对大西洋两侧大陆进行拼合,发现大西洋两侧大陆轮廓具有惊人的吻合性。
(2)地质构造带对比
大西洋两岸北美和北欧之间地质构造具有一致性,非洲与南美古生代和中、新生代造山带亦具有相似性,并且可以越过印度洋跟踪至南极和澳大利亚。大西洋两侧的两组古老岩石分布区投影到布拉德拼合的图上,它们各自的位置吻合得很好。
(3)古生物与冰川、气候证据
南半球各大陆找到的二叠纪爬行类等陆生生物有惊人的相似性。
(4)古地磁极移轨迹
通过对北半球不同时代古地磁北极位置的测定,把各地质时期古地磁极位置在图上连结成一个线,这条线称为地质时代的极移轨迹。该轨迹表明,北美和欧洲所测的极移曲线并不相合,但形态大致相似。若将两大陆拼合在一起,则这两条曲线就会基本重合,说明大西洋的确曾经不存在,两个大陆曾经相连在一起。
根据古生物化石、岩石特征和地质构造的相似性提出大西洋两岸曾是一个大陆,随后收集了
88大量证据,推测3×10了年前曾经存在一个全球统一的联合古陆,在2×10年前开始破裂,才慢
慢分离成现今的大陆布局。
6. 流水在地貌发育中的作用如何?
【答案】地表流水分为坡面流水、沟谷流水和河流三大类,在地貌的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1)坡面流水是雨水或冰雪融水在地表形成的薄层片流或细流,随地表起伏而流动,没有固定的流路,因呈面状而均匀地冲刷地表松散物质。如果植被稀疏、地表物质疏松、降水量多且强度大、坡面形态有利于加快径流流速和增多流水,坡面流水的侵蚀就强烈。坡面流水冲刷下来的物质或汇入沟谷与河流,是江河泥沙的主要来源; 或在缓坡、坡麓和洼地堆积,成为坡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