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2011年,国务院颁布实施《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至此,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迈向了全新的方向。伴随着人们对语文课堂低效率的不满,语文教师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现状。他们尝试引入新的观念,尝试新的方法,教学方式的转变是新时期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主要方向,课堂的主角由教师转向学生。但现阶段对这种转变方式的评判标准很大程度上是看在课堂活动中谁占用的时间多,我觉得这种标准是有问题的。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发展,课堂逐渐成为改革的主角,研究者通常把课堂教学分为多种模块,研究类型也形形色色:有课堂教学结构的导入、过度和结束的研究,有课堂提问的艺术研究,有课堂秩序的调控管理等等。但我始终认为任何一种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都是基于对课堂语言艺术的深入,语言是形式,其它模式的研究是“神式” ,原则上我们追求形神兼备,二者有机统一,所以我们不应该忽视课堂的用语研究,尤其是作为有着人文性和工具性的语文学科,如果没有这种外在的形式,任何新颖教学形式的精神内涵将无法去负载。所以,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堂用语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然而现阶段的中学语文研究和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却鲜少去关注这一重要内容,因此对中学语文课堂用语研究便有了积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也有助于中学语文课堂其它相关问题的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研究,从而使中学语文课堂迈向更长远的发展。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研究的背景和中学语文课堂用语的概念意义,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二部分是本研究的正文部分,下设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从新课标对课堂用语的主要要求入手,谈论语文课堂教学用语的内容和特点
现阶段中学语文课堂用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3、分析语文课堂经典的教学案例来总结语文课堂用语的特点
第三部分是结论,如何改善现阶段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