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扬州大学兽医学院634细胞生物学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回收信号序列
就与相应的受体识别并结合,一' 【答案】内质网的正常驻留蛋白,不管在腔中还是在膜上,它们在C 端含有一段回收信号序列,如果它们被意外地逃逸进入转运泡从内质网进入高尔基体形成有被小泡被运回内质网。如蛋白+■硫异构酶和
序列,即号序列就是fs 号回收序列。
2. 类核(nucleoid )。
【答案】类核是指在原核细胞中一种由环状DNA 分子盘绕且由其他密度较低的物质包绕的区域。核区可呈现各种形状,一个细胞中可以有多个核区。
3. 蛋白激酶VS 蛋白酶体
【答案】蛋白激酶又称蛋白质磷酸化酶,是一类催化蛋白质磷酸化反应的酶,能够特异性地在某些蛋白质的某些氨基酸位点上添加磷酸基团。蛋白激酶在细胞内的分布遍及核、线粒体、微粒体和胞液。一般分为3大类:①底物专一的蛋白激酶:如磷酸化酶激酶,丙酮酸脱氢酶激酶等。②依赖于环核苷酸的蛋白激酶:如环腺苷酸(cAMP )蛋白激酶,环鸟苷酸(cGMP )蛋白激酶。③其他蛋白激酶:如组蛋白激酶等。
蛋白酶体是一类能降解细胞不需要的或受到损伤蛋白质的蛋白复合物。经过蛋白酶体的作用,蛋白质被切断为约7〜8个氨基酸长的肽段,这些肽段可以被进一步降解为单个氨基酸分子,然后被用于合成新的蛋白质。蛋白酶体是细胞用来调控特定蛋白质和除去错误折叠蛋白质的主要机制。一般来说,需要被降解的蛋白质会先被一个称为泛素的小型蛋白质所标记,被标记上的蛋白质就会被蛋白酶体降解,因此人们常把蛋白酶体和泛素结合起来,将这一过程称为泛素依赖性蛋白酶体降解途径。
4. 多聚核糖体
【答案】
多聚核糖体
分子上高效地进行肽链的合成。
5. 电子传递链
【答案】电子传递链是一系列电子载体按对电子亲和力逐渐升高的顺序组成的电子传递系统。所有组成成分都嵌合于线粒体内膜或叶绿体类囊体膜或其他生物膜中,而且按顺序分段组成分离的复合物,在复合物内各载体成分的物理排列也符合电子流动的方向。其中线粒体中的电子传递
蛋白C 端含有 是指具有特殊功能与形态结构的核糖体与的聚合体。核糖体在细胞内并不是单个独立地执行功能,而是由多个甚至几十个核糖体串连在一条
链是伴随着营养物质的氧化放能,又称呼吸链。
6. 中间体
【答案】中间体是指在分裂沟下方,除肌动蛋白之外,还有微管、小膜泡等物质聚集,共同构成的一个环形致密层。
7. 配体门控通道。
【答案】配体门控通道是一种需要配体与特定受体结合后才能开启的闸门通道,属于离子通道的一种,这种通道在多数情况下呈关闭状态,当受到某种化学信号物质(配体)的作用后才开启形成跨膜的离子通道
8. regeneration
【答案】regeneration 的中文名称是再生。再生是指生物体的整体活器官受外力作用发生创伤而部分丢失,在剩余部分的基础上又生长出与丢失部分在形态与功能上相同的结构过程,即生物体缺失部分后重建的过程。广义的再生可包括细胞水平、组织与器官水平及个体水平的再生,但一般再生是指生物体缺失部分后重建的过程。
9. 激光共焦点扫描显微镜技术
【答案】激光共焦点扫描显微镜技术是指是用激光作为荧光的激发光,首先通过显微装置对样品的不同层面进行扫描获得二维荧光影像,再通过计算机软件对每一个图层的影像进行三维重建,而获得细胞的三维图像的一种显微技术。每一个图层的二维影像都相对比较清晰,是因为它采用了物镜和聚光镜共焦点的技术,使被选择的焦面发出的荧光聚焦成像,而焦面以外的漫射光被小孔阻挡,不能达到检测器成像。
10.次级溶酶体
【答案】
次级溶酶体
化作用。
是指当初级溶酶体与细胞内的自噬泡或异噬泡融合后形成的溶酶体,它可能含有多种生物大分子、细胞器和病原体等,形态结构不规则,它具有消
二、简答题
11.什么是蛋白质感染因子(prion )?
【答案】(1)蛋白质感染因子的定义
蛋白质感染因子是一类能侵染动物并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小分子无免疫性疏水蛋白质,它可引起同类蛋白质发生构象改变,从而使变异蛋白数量増多,在细胞中积累,引起细胞病变,所以又称朊病毒,即蛋白质病毒。
(2)蛋白质感染因子的特性
其特性包括可滤过性、传染性、致病性和对宿主范围的特异性。它比已知的最小的常规病毒
还要小,它不呈现免疫效应,不诱发干扰素产生,也不受干扰作用。
(3)蛋白质感染因子的威胁
蛋白质感染因子可以导致人类和家畜的中枢神经系统发生退化性病变如羊瘙痒病、疯牛病,最终不治而亡。
12.试分析纤毛不动症发生机制,并以此为例叙述纤毛和鞭毛的运动机制。
【答案】(1)纤毛不动症发生机制
,是指纤毛超微结构具有特异的、先天性遗传缺陷纤毛不动症即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PCD )
导致的一组疾病。目前认为PCD 的纤毛异常与内、外动力蛋白臂的缺失或纤毛动力蛋白臂中ATP 酶缺乏或代谢异常有关,以致微管滑行缺乏能量,使纤毛摆动受阻。
(2)纤毛和鞭毛的运动机制
纤毛和鞭毛的运动本质是轴丝动力蛋白介导的相邻二联体微管之间的相互滑动。纤毛和鞭毛摆动的特征是从基体产生滑动,沿着轴丝将弯曲传递到尾部,因此,二联管之间的滑动必须转换为弯曲运动。当轴丝上任意两点的滑动速率不等时,滑动即可转换为弯曲。
①滑动速率的差异主要来自维持轴丝结构的连接蛋白,它们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二联管的自由滑动;
②在某一时间某一位置,只有部分动力蛋白臂被激活,激活一半的动力蛋白臂使轴丝朝一边弯曲,激活另一半则朝另一边弯曲。二条动力蛋白臂的作用不同,内臂产生滑动,导致轴丝弯曲,而外臂可以加快滑动的速度。
13.在协同运输中,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和细菌细胞物质跨膜运输的直接驱动力是什么?分别是如何建立的?
【答案】(1)动物细胞:物质跨膜运输的直接动力来自膜两侧
种离子电化学梯度则是通过
质膜上没有Na 泵消耗ATP 实现的。 电化学浓度梯度,在其电化学浓度梯泵活性建立,在一些光合细菌中电化学浓度梯度,而维持这
(2)植物细胞和细菌细胞:
物质跨膜运输的直接动力来自膜两侧泵,主要由消耗A TP 的
度由光驱动泵的活性建立。
14.生物膜的脂双层既是液态的同时又是不对称的,这看来彼此矛盾。你如何解释它?
【答案】生物膜的脂双层是液态的与其具有不对称性并不矛盾。这是因为:
(1)生物膜的脂双层虽然是液态的,但并不是像溶液那样均一,应该描述成溶胶态或者液晶态更为合适。脂双层具有流动性:膜脂的流动性和膜蛋白的流动性。
(2)生物膜具有不对称性,包括膜脂的不对称性和膜蛋白的不对称性:同一种膜脂分子在膜的脂双层中呈不均匀分布;同一种膜蛋白在脂双层中的分布都有特定的方向或拓扑学特征;糖蛋白和糖脂的糖基部分均位于细胞质膜的外侧。跨膜蛋白在细胞膜内外分别是C 端或者N 端,也是造成生物膜不对称性的一个因素。脂筏的存在进一步増加了生物膜的不对称性,因此,所有的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