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615社会学概论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化

【答案】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社会化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长期过程,包括五种类型:①初始社会化:②预期社会化; ③发展社会化; ④逆向社会化; ⑤再社会化。

2. 代差

【答案】代差是指社会的不同世代之间在价值观念和行为选择方面出现的差异、隔阂,甚至冲突。从社会学角度来看,代差实际上反映的是社会结构、社会生活变化的速度和程度。代差是

,是下一代对上一代文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代差是社会文化在“遗传”过程中的“变异”

化的扬弃。对代差的性质要做具体分析,不能简单地否定或肯定代差两方中的任何一方,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 参照群体

【答案】参照群体是指作为参照对象的群体。参照群体并非某一(些)成员身份所属的群体,但它却被某一(些)成员用做其所属群体的参照对象。参照群体一般是与所属群体同类的群体,但是,有时候参照群体并非与所属群体同类。根据成员的不同参照需要,会形成不同的参照群体; 同一参照群体的意义在不同时期有可能发生变化。参照群体通常对其成员的认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等发生重大影响,并因此而削弱或加强所属群体的团结。

4. 公民社会

【答案】公民社会论主张一个介于个人与国家之间的相对独立的社会领域的存在,认为这个领域的存在有其内在的价值,并在保障公民自由和权利、提供社会福利、促进社会团结、推动社会自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个社会领域就是公民社会。

5. 社会不平等

【答案】社会不平等是指各阶级、阶层对相对稀缺的社会价值物在占有量、获取机会和满足需求的程度上存在着差异性。社会不平等是对垂直分化所产生的各阶级、各阶层之间关系的集中概括。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社会关系中最根本的就是人们社会活动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对社会不平等的考察,就是关注各种社会资源、生活机会在不同人群中分配方式的差异。考察社会不平等的第一对范畴是法律上的不平等与事实上的不平等,第二对范畴是稳定性小平等和暂时性不平

等。

6. 文化

【答案】文化是指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它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东西; 也可以说,自然界本无文化,自从有了人类,凡经人“耕耘”的一切均为文化。社会学认为,人类社会生活的一切力一面,包括社会化、社会互动、社会群体、社会制度、社会变迁等,都可以归结为是各种文化现象。

7. 表现性角色

【答案】表现性角色是指不是以获得经济上的效益或报酬为目的,而是以表现社会制度与秩序、表现社会行为规范、价值观念、思想道德等为目的的社会角色。表现性角色在一个社会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是表现社会公平、社会正义。在正常情况下,这些角色的行为维护着社会的道德,实现着社会的稳定。表现性角色的承担者往往对自己的事业抱有理想,怀有浓厚的兴趣、爱好,有强烈的自我实现的愿望。他们之所以履行角色的要求,主要是出于一种责任感、义务感,而主要不是着眼于报酬。

8. 文化相对主义

【答案】文化相对主义是对文化模式评价的一种倾向,它认为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是不能评价和比较的,因为,如果从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所赖以生存的环境看,每一种文化模式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它们之间没有优劣之分。它的口号是:好的民德就是适合当时环境的民德。

二、简答题

9. 结合实例分析我国社会政策制定过程中各个环节有哪些主要的任务?

【答案】以我国的农村养老保险社会政策为例。

(1)确立社会政策议程

在这一阶段,其主要任务有:

①组织调杳研究,广泛收集相关的信息;

②对农村养老等各种信息进行分析,以掌握确切的情况,包括农村养老需求的程度和养老问题的严重程度;

③初步评估该问题可能在社会各个方面产生的后果,以及对我们党和政府基本目标的影响程度。

(2)社会政策的力案设计

确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议程之后,我们需要进行政策方案的设计。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包括: ①基线调查

即对农村养老问题及其相关问题的现状进行详细周密的调查。

②初步方案设计

在方案设计阶段,首先要根据社会政策的目标和实施条件,经过研究设计而拿出初步的方案。

③各种方案的比较和最优方案的初步选择

在初步方案阶段结束以后,决策者需要对多种方案做出评估和选择。在这种评估和选择中,决策者要依据一定的价值原则和技术标准。

a. 在价值原则方面包括各方案符合政府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程度,对政府和执政党的正面或负面影响的程度,可能对社会各群体之间的关系产生何种影响,并因而导致何种社会反应等。

b. 在社会政策的技术标准方面包括各项方案达到社会政策预期目标的程度(能否有效地解决问题),对政府各种目标的兼容性程度(在解决某一社会问题的时候,是否同时也能有助于其他问题的解决),各种方案实施中的效率(资源投入一产出的关系),以及可行性程度等各个方面的情况。

(3)社会政策的可行性研究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分析这一社会政策的可行性。社会政策的可行性分析一般从政治、经济和技术等方面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分析。

①在政治方面

a. 需要分析社会政策方案与现行的法律、法规、执政党的主导意识形态有无矛盾。

b. 需要分析社会政策方案可能将在社会上产生何种后果,这些后果对政府和执政党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c. 需要分析社会政策方案可能对社会中各个群体产生什么样的利益关系,它会招致各党派和利益集团什么样的反应,这终反应又会给政府和执政党带来何种影响。

②经济方面

a. 是对一个社会政策方案所需要的资金进行评估,并分析政府的财政能力是否能够支持社会政策项目。

b. 还需要对社会政策将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做出分析,以使决策者清楚把握实施该项社会政策将在经济方面产生的代价。

c. 需要分析实施一项社会政策将对整个社会的经济权力的分配产生何种影响,而这种影响又会带来什么样的经济及政治影响。

③技术方面则主要分析社会政策方案需要哪些管理和技术手段,当前社会中的技术水平是否能满足其需要,以及采用各种管理和技术手段的成本和效果等等。

④有些比较复杂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内容还会扩展到社会文化、历史分析、国际因素等更宽广的领域。

(4)农村养老保险社会政策的试点

这一环节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①在选点过程中,应该注意所选出的点具有典型代表性,即在其主要的社会特征方面能够在最大限度上与更大范围的社会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