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河南大学教育管理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系统

【答案】系统(system )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事物组成的具有整体功能和综合行为的有机整体。按不同的分类方式可分为:小系统、大系统、巨系统; 自然系统、人工系统; 物质系统、概念系统; 开放系统、封闭系统; 静态系统、动态系统; 等等。它可以是一个学生、一个班级、一个教研组、一个学校. 也可以是整个国民经济、整个社会、整个自然界、整个宇宙。为实现系统自身的稳定和功能,它需要以一定方式取得、使用、保持和传递能量、物质和信息; 也需要对其各个构成部分进行组织,使其内部组织协同有序。

2. 教师聘任制度

【答案】教师聘任制度是由学校或者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教学需要设置工作岗位,聘请具有教师资格的公民担任相应教师职务的制度。其特点是任职条件因需要而定,聘任双方均有相应的权利与义务,双向选择,地位平等,任职期限固定,任务与酬金明确,聘任期满后根据本人表现、工作能力、单位工作岗位需要,决定去留。《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教师的聘任应当遵循双方地位平等的原则,由学校和教师签订聘任合同,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其基本内容包括:①学校根据教育教学和科研上作的需要,设置相应的教师职务岗位,并规定其明确的职责:②在定编定员的基础上确定各级教师职务的合理结构比例; ③由学校校长在具有相应教师任职资格的教师中择优聘任; ④学校和教师双方遵循地位平等的原则,签订聘任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幼教师职务有一定的任期,教师在任职期间,领取相应的职务工资。

3. 环境

【答案】环境:环境是指人们生活的一切外部条件。从系统的观点来看,任何组织都是一个系统,它存在于一个更大的系统之中。这个更大系统就是环境,它刘一组织的存在与发展具有激励和约束的双重作用。环境可以分为两人类:一类是一般环境,其中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另一类是特殊环境,主要指组织内部环境,或称工作环境。

二、简答题

4. 说明现代教育计划的含义及特征。

【答案】一般认为,严格意义上的教育计划,即作为教育行政管理学上的计划,是在二次世界大战后50年代至60年代产生并获得明显发展的。人们把它称为现代教育计划。

(1)现代教育计划的含义

现代教育计划是指在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指导下,为实现预定的教育目标及任务而采取的规

则、步骤、方法的总和。

(2)现代教育计划的特征

①教育政策是制订教育计划的前提。教育计划必须为权力所支持。一般而言,教育政策是由国家权力所决定和支持着的关于教育的思想观念、意愿和行动准则。这与个人、党派、社会团体等关于教育的意见、希望、提案等有着根本的不同。当然,教育计划不同于教育政策,但教育计划是离不开教育政策的,它必须以教育政策为指导。

②教育计划是量化了的教育政策目标或教育发展目标。它不是个人或团体对教育发展的某种愿望,而是以数量化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可能实现的教育目标。从时间卜看,它又是为实现某一教育目标而制定的时间一览表。

③教育计划具有技术性。教育计划作为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它包含着对教育现状的分析、对未来发展的预测、战略上的决策,以及实施方案的建立等程序或步骤。而教育现状的分析、教育预测、教育决策、教育计划实施方案的建立都具有一定的技术性,都需要通过相应的技术乎段来实现。

5. 衡量决策质量的指标有哪些? 影响学校决策质量的微观因素是什么?

【答案】决策质量,大致应包括:决策先进程度、决策的可行程度、决策的效率、决策成本即决策过程中所付出的代价。影响学校决策质量的因素既有宏观的社会因素,也有微观的个人与组织因素。从微观上分析,影响决策质量的因素主要有:

(1)决策者个人特点的影响

决策是决策者的主观世界作用于客观现实的过程,决策者的个性特点起着重要作用。这里关键的因素包括:价值倾向性; 对有关问题的感知能力和感知风格; 对备选决策方案评估和决断时的风格; 经验多少。

(2)影响决策的组织因素

影响决策的组织因素包括:决策群体的影响; 决策群体中如果存在权力之争,将会降低决策效率,还可能由于不同意见的冲突与制约,将会大大削弱决策的有效性; “组织惯性”的存在。

6. 简要说明,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受到“新公共管理”思想的影响,国内和国外在教育行政管理和学校管理中采取了哪些与之相应的新的政策和措施? (讲出4个方面)

【答案】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世界掀起了公共管理改革的新浪潮,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理论、管理模式——“新公共管理”思想应运而生。其精髓在于将现代经济学和私营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引入公共部门的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来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在“新公共管理”思想的影响下,国内和国外在教育行政管理和学校管理中采取了以下与之相应的新的政策和措施:

(1)教育产业的开发和教育市场的开放。“新公共管理”思想将现代经济学和私营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引入公共部门的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来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教育作为传统的公益行业受到冲击和改造,教育产业不断开发,教育市场也不断开放,藉此来提高教育部门的运营效率。

(2)教育管理权力的下移和学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新公共管理”思想强调管理的弹性化,主张权力的下放,国内外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不断呈现出分级管理的均权化趋势,各国都越来越重视下放管理权力,提高学校办学的自主权,充分调动地方和学校的办学积极性和创造性。

(3)实行教师聘任制。“新公共管理”思想把市场机制引入公共服务,更注重管理绩效和管理效率,在学校管理中实行教师聘任制,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这也是在教育这一准公共部门中引入竞争机制的表现。

(4)校长负责制。“新公共管理”思想强调放松管制,强调公共部门的企业化管理,公共政策领域中的专业化管理,绩效的明确的标准和测量。这些都为各国在学校管理改革中扩大校长的权力、实行校长负责制奠定了基础。

7. 请论述当前我国教育预算管理体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答案】教育预算是国家各级政府和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年度收支计划。教育预算管埋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来源于财政管理体制,所以,教育预算制度改革受制于国家财政体制改革的整体进程。当前我国教育预算管理体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财权财力划分不当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如何划分财权财力的问题是财政体制的核心。财权服从于事权,财权和财力的划分应以事权划分为基础。现在,地方政府的权力得到了加强。但总体来讲,中央政府的事权还比较大。这往往会导致地方为维护地方利益而采取扩大地方财政收入,截留中央政府收入等行为。因此,合理划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事权和财权是确保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顺利履行各项行政管理工作的前提。

(2)各级政府间教育财政职责划分不当

1994年,我国实行了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改革后,县乡财政不仅要提供中央税和共享税中的中央部分,而且还要提供省市级税收,使县乡基层政府没有获得与事权相匹配的税基,出现入不敷出的现象。这就需要或者按照教育层次来划分教育事权和财权,或者按照教育经费的构成项目进行分担,从而明确教育财政的职责。

总之,不管采取何种方式,只有各级政府的教育财政责任明确,财权财力划分恰当,教育的经费保障问题才能彻底摆脱体制束缚,从而建立起真正的长效机制。

8. 如何理解学校组织的性质? 根据这种性质你认为对学校组织的管理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1)学校组织的性质

学校组织的权力结构是行政、学术二元化结构。各级学校的学术层次越高,二元化的特征越明显。这种特征一方面有利于加强学术组织的力量,强化民主机制,但也可能导致行政组织与学术组织的矛盾和冲突,可能削弱对必要的制度与纪律的建设。

(2)学校组织建设的原则

①精兵简政,与学校目标、任务相一致的原则

这一原则是指学校组织机构和工作岗位的设置,必须以提高效能和效率为指导思想,坚持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