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北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教育管理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教育课程
【答案】教育课程是指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育内容及其目的、范围和进程的总和。其基本涵义是指学校的课业内容及其进程。教育课程关系到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个性结构,是学校人才培养的蓝图。课程的编制和实施是学校实现其教育目的的手段,也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中介。教育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教育行政关心和作用的重要领域。
2. 管理跨度
【答案】管理跨度亦称“管理幅度”,是一个主管人员或部门直接管辖的下属人员或部门的多少。一般而言,管理跨度影响管理者对下属的控制强度,影响组织分层的多少,影响信息沟通的速度或准确性,关系下属积极性的发挥。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管理跨度小型化、大型化和权变化三种观点:①传统观点认为,一名管理者管理的下属不应超过6名,只有这样才能施加严密的控制,才能避免由于下属人员的增加而带来的复杂关系。②主张管理跨度大型化的观点认为,这种结构可以使层次减少,有利于沟通; 可以减少管理人员的数量,较少发生权利和责任的重叠,因而使冲突和推诿责任的现象较少发生; 可以使下属享有较充分的权力,有利于调动其积极性; 可以降低管理成本,节约资金。③持权变观点的人们认为,管理跨度究竟多大为好不能一概而论,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影响幅度的因素有:管理者和下属双方的能力; 管理工作的性质; 管理的标准化程度和下作的相似程度; 授权的程度; 管理者可自由支配的时间等。
3. 教育行政机关
【答案】教育行政机关是指按照宪法和有关组织法的规定设立的,依法享有并运用国家行政权,专门从事教育行政管理的国家机关。它是国家行政机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中央一级的教育行政机关现为教育部。地方教育行政机关中,省一级为各地教育厅(局或教育委员会),地县两级为教育局(教育委员会)。无论哪一级教育行政机关,都必须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行事,充分、及时地履行自己的法定职责,管理其权限范围内的教育事业。
二、简答题
4. “事业部制”组织模式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它产生的内、外部条件是什么? 这种组织模式可能产生什么缺陷,如何预防?
【答案】(1)事业部制组织模式的结构特点
事业部制是将负责各个项目的部门作为相对独立的实体加以对待,在组织内部根据一定规则进行最大程度授权,使之享有责任范围内的决策权、财权、人事聘用权、业务指挥权等,同时规定其对整个组织应尽的义务。
(2)产生条件
有些组织活动中,各部门分别从事某一领域的经营,彼此之间的业务范围有较大差距,需要独立开展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各部门需要针对环境变化及时做出决策,避免贻误战机,获得相当程度的自主权就显得非常重要。可采用事业部制组织结构模式。
(3)可能产生的缺陷及预防
分权后,可能会形成各部门“诸侯割据,各自为政”的分散状态。
组织的领导集团必须握有干部的任命权和管理权,政策诀定权和宏观调控权; 同时建立权威的中心协调机构,协调各事业部的工作关系与利益关系,实现“全局一盘棋”。
5. 什么是教育课程? 其构成内容有哪些?
【答案】教育课程一般是指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育内容及其目的、范围和进程的总和。简言之,教育课程的基本涵义是指学校的课业内容及其进程。教育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教育行政关心和作用的重要领域。教育课程的构成内容包括:
(1)教学计划
①教学计划的涵义
教学计划是学校教育课程的总体规划。它不仅是课程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而且是课程的重要内容。从教育行政上讲,教学计划形式上是国家的关于学校教育教学内容的指令性或指导性计划; 内容上是国家制定的学校教育教学标准,编制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依据,督导和评估学校教学工作的依据; 性质上是教育行政法规性文件,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法律约束作用。
②教学计划的内容
教学计划作为学校教育课程的总体规划,其主要内容构成是:学校培养目标; 列出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各学科的教学时数和教学顺序; 各学年的教学时数及学期划分、假期时间; 学校的各种活动诸如生产劳动、体育活动、自学活动的安排。
通过包含以上内容的课程规划,不仅可以直接把学生和学校生活连接起来,而且间接地把学校与国家培养各种规格的人才、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意志,社会发展中的教育需求结合起来。
(2)教学大纲与教科书
教学大纲与教科书都是课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对学校里所教学科内容的规定。
①教学大纲的内容:主要由说明和本文两部分构成。前者扼要说明本学科的教学日的、任务、指导思想及有关教法的原则性建议等。后者具体列出本学科教材的篇章、节目、内容要点、上课时数、作业的内容以及其他教学活动的时数等。此外有的教学大纲还列出教师参考用书、教学仪器、直观教具等。
②教科书的内容一般由目录、本文、习题、实验、图表、注释、附录等部分构成。本文是其主要部分,这部分内容通常分篇、章、节、目或者一课一课地编排,系统、简明、通俗地叙述教学大纲规定的学科内容即最基本的事实、概念、原理、公式等。
6. 简述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案】人力资本的概念是美国的沃尔什首先提出的,并由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首先给予阐释而获得特定的含义。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相对应,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这种能力是生产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一种具有经济价值的资本。人力资本的理论的主要观点包括:
(1)人口质量重于人口数量。人力资本理论基本出发点是提高人口质量,增强人口素质。这一理论批评了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马尔萨斯等人只重视土地和人口数量的作用,看不到人口质量的经济价值,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人口的质量。
(2)人力资本投资与物力资本投资都是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生产性投资,但在现代化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本投资作用大于物力资本投资的作用。
(3)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的核心。第一,教育投资是一种生产性投资。教育投资是使隐藏在人体内部的能力得以增长的一种生产性投资。第二,提高人口质量的关键是教育投资。因为各国人口的先天素质和潜在能力基本上是均衡的,或者说是相近似的,但是后天获得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却是有差别的。第三,教育投资比物力投资更有利,会带来更多的利润。
(4)教育投资收益率高于物力投资的收益率,因此,资本积累的重点应从物力资本转移到人力资本,要追加教育投资总量。
(5)教育投资收益率是可以测算的,基本上同物力形态投资收益率的测算相同。其基本公式为:收益/成本=收益率。
7. 为什么现代教育行政管理要求法制化?
【答案】教育法是关于教育的法规,它是举办教育事业所必须遵循的准则、依据和规范,是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有关教育方面的法律文件的总称,是国家法规的一部分,具有法的一般特征。教育法制化在现代教育行政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1)教育法保证国家对教育的领导和管理
教育法建立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借助教育法这个工具来建立、维护和发展统治阶级在教育领域中的社会关系,并通过对教育领域中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调整,形成良好的教育秩序,从而顺利地实现国家对教育的领导和管理。
(2)教育法保证必要的教育行政管理秩序
教育法的建立,可以使教育行政管理系统中的子系统依照法律规定明确自己的职责、权利、义务、利益,从而使它们各自的职能获得正常的发挥,使彼此间的活动有条不紊的开展,进而使整个教育行政管理系统得以有效地运转。
(3)教育法加强了教育行政管理系统的稳定性
教育法具有法的基本特征即规范性、强制性和稳定性。运用教育法进行教育行政管理,有助于把符合客观规律、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方法、形式规范化、条文化,把它明确固定下来,并严格加以执行,从而可以大大加强教育行政管理系统的稳定性。
(4)教育法促进了教育行政管理系统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