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822农业经济学[专业学位]之农业经济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什么是农业劳动生产率?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意义有哪些?

【答案】(1)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概念

农业劳动生产率指农业劳动者在单位劳动时一间内生产的农产品数量,或者生产单位农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

(2)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意义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奠定了基础,资源的限制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必然要求人们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①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是发展农业生产的根本途径

通过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可以在不增加甚至减少农业劳动力的条件下生产出更多的农产品; 在增加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条件下,可使其产生更大的效果。

②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是增加积累和提高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决定条件

只有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才能降低单位农产品的成本、增加利润、提高积累,才能为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奠定物质基础,才能使广大农民群众腾出更多的时间学习科技和文化以及从事体育、娱乐活动,从而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

③农业劳动生产率是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根本标志

农业劳动生产率高,代表农业科学技术水平、农业机械化、水利化水平、农业经营管理水平以及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高,即农业现代化的程度较高。

④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是加快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一方面可以使农业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剩余农产品,更好地满足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需要,促进其发展:另一方面可从农业中解放出大量劳动力,满足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需要。

2. 你认为土地在农业的地位如何?

【答案】土地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必须的物质条件和自然基础。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作为生存空间,土地是人类不能出让的生存条件; 作为生产所必需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人的劳动只有同合并于土地的自然力相结合,才能创造出财富。因此,没有土地,人们就不可能生存和进行任何生产活动。

(1)农业是直接利用植物和动物的生命力和太阳能进行生产的部门,植物生产对十地有特殊

的依赖性,必须使用大面积的土地,在广阔的地域上进行。

(2)在农业中,土地不仅是一个立足点和活动场所,并且还以其自身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学性质和气候条件,直接参与农业生产过程,影响着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要发展农业生产,就必须首先具有和充分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

3. 农户兼业化有哪些利弊得失?

【答案】(1)农户兼业化的积极影响

①兼业农户与专业农户一样都能生产商品性农产品;

②兼业农户的出现和大量发展,为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开辟了新的途径,对改善农民生活,缩小城乡差距有积极作用;

③为城市工商业、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廉价劳动力;

④兼业农户由于有多种收入来源,推动了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并从资金、技术等方面帮助农业生产的发展;

⑤兼业农户有了城市和农村双重身份,对为自己提供就业和生活保障,缓解大量农民涌向城市,防止城市的过度膨胀,避免农村人口的过度萎缩和农村社会的衰落有积极作用。

(2)农户兼业化的不利影响

①在兼业农户当中,有许多是规模狭小、技术水平不高、资金短缺、商品率低、不适合农业现代化要求、不利于农业发展的农户;

②许多农户收入主要不靠农业,无心经营农业,这部分人经营的农业往往处于衰退荒废状态,缺乏市场竞争力;

③在大生产排挤下,有许多兼业农户会被淘汰和消失。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农户兼业这种经济现象,还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并且还会有所发展,至于发展速度的快慢,兼业化程度的高低,则取决于各国国内外的条件、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状况以及各国政府所采取的政策。

4. 传统农业中有哪些资源是稀缺的? 这些稀缺资源有什么样的特征?

【答案】(1)传统农业中的稀缺资源

①提供刺激的制度

增加农业生产的前提条件是建立一种适宜的宏观环境,使增加生产能够向农业生产决策者提供足够的刺激,如从基本的文化和心理状况到经济体制和经济活力。

②改进生产可能性的科学研究

农业生产的长期增产需要一项能够不断生产新的生产技术和要素组合体系的研究计划,必然要求投入大量资源用于各地区的适应性的分散研究和试验。

③使用新型和改进的投入物和生产设备

起初,新的作物品种、家畜良种、化学肥料、杀虫剂和除草剂可能是最重要的,随后则需要其他形式的生产投入。

④农业生产的服务机构

一旦有效地利用互补投入物,就必须要求一系列服务机构。

⑤帮助农民做出更好选择的教育工作

由于农业资源条件、过去的生产事件及现行管理方式的千差万别,对于各种新的选择不加区别地一揽子接受是很不明智的,农民的教育毛! 划必须以更灵活的形式、在较小的地理区域内分头实施。

(2)传统农业中稀缺资源的特性

在传统农业社会中,丰裕资源和稀缺资源并存,丰裕资源的边际生产率往往很低,因而增加农业产出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出路在于增加稀缺资源的供给。稀缺资源的一般性特征为:

①农民无法自行提供,大多数稀缺资源都必须社会性地供给,至少在分配这些资源时要有社会决策;

②许多稀缺投入物的需求与工业发展并无冲突;

③稀缺投入物的互补性要求供给方面的协调与配合;

④稀缺投入物的生产率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⑤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一定形式的稀缺资源可能己经大量充分地使用了,如果实际投入量超出了需求量,多余的部分短期收益很低,一旦其他投入物略有增加,就会获得特别显著的收益。

⑥农业发展中稀缺资源的特点,使得努力确定社会的边际生产率和成本收益率一般井不能提供真正有意义的信息;

⑦稀缺资源不可随心所欲地移动,虽然稀缺资源的固定性经常简化了分配时的决策手续,但在做出是否生产或创造这些资源的决定时仍面临难题。

5. 农业产业结构的特征有哪些? 请加以解析。

【答案】农业产业结构的特征包括:

(1)整体性

①内容。农业产业结构是各种自然再生产过程和经济再生产过程的交织,农业产业结构是一个有机整体。

②意义。农业产业结构的整体性,要求从整体观念出发,加强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系统性的研究。

(2)多层次性

①内容

农业产业结构是多层次的主体结构,表现在农业生产是社会物质生产的一个重要部门,由于劳动对象、劳动工具和生产过程的不同,又分为互相区别、互相联系的不同部门。

②意义。充分利用多种多样的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发挥地区优势,合理利用各业的中间产品和副产品,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以及提高经济效益等。

(3)动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