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842金融学与电子商务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如何评价菲利普斯曲线在网络经济的适应性?
【答案】(1)菲利普斯曲线概念
英国经济学家A.w. 菲利普斯于1958年提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或物价上涨率)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变动关系,低失业率与高通胀率相陪伴,而高失业率则与低通胀率同时并存,若用纵坐标表示通胀率、横坐标表示失业率,那么两者之间的这种关系就表现为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这就是所谓菲利普斯曲线。
(2)菲利普斯曲线在网络经济时代已无法适应
菲利普斯曲线已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实践所否定。90年代,信息产业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美国出现了在经济高增长中低失业率与低通胀率并存的新经济现象,证明了不存在什么菲利普斯曲线。据美国商务部分析,19%年和1997年,美国信息技术产业的价格下降使国民经济的价格指数下降了1个百分点,导致通胀率成为30年来最低点,同时信息技术产业还在以往5年内提供了1500万个工作岗位,使失业率降到24年来最低点。
2. 网络经济下的垄断有哪些特点?
【答案】网络经济下垄断的特点:
(1)从垄断产生的原因方面
网络经济时代的IT 产业本身有很强的规模经济效应,容易导致生产者垄断。
信息技术产业垄断的形成除了供给方因素外,还有需求方因素,表现在:
①网络效应的存在。首先,消费同类商品的人多,导致消费者从中获得的直接收益更大。其次,消费同类商品的人多,导致消费者从中获得的间接收益更大。
②网络经济时代,必须投入精力学习高技术产品的使用,由于“学习曲线”的累进效应,用户一旦掌握了某项技术后,转换学习别的技术的转换成本很高,这样对需求方就产生了“锁定效应”。再从供给方面看,由于信息产品表现为高成本的生产和低成本的再生产以及网络经济中高科技产品的竞争表现为以制定技术和行业标准为主的游戏规则的竞争。
(2)从垄断导致的结果方面
网络经济时代信息产业的垄断不会阻碍科技进步和创新,反过来正是这种对垄断地位的不断追求,才能刺激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原因是:
①知识和信息技术产业面临供给方和需求方的规模经济,它的垄断导致厂商提高产量,降低价格,消费者得利,打破垄断实际上是伤害消费者。
②网络经济时代经济的发展依赖创新一一形成创造性思想,并将其转化为有用的产品和劳务。 ③网络经济时代由于主导产业本身的特点,经济系统内存在自动抑制垄断负面效应的力量,因为知识、信息产品是耐用品,但很容易过时,垄断是暂时的,一旦新厂商开发出更新的产品,原有厂商的垄断力量就马上消失。为了维护原有优势,垄断厂商必须不断创新,向市场推出新产品。
④电子商务的广泛使用,降低了厂商的交易成本,缩小了厂商的最佳规模; 在网上开一个公司比开一个传统的商店或公司成本更低,进入壁垒也低。这样,新的进入者容易进入市场。从而减缓了垄断程度,促进了竞争。
(3)从判断垄断程度的标准方面
在网络经济时代,判断垄断程度的主要依据是市场行为,而不是市场结构,原因是:
①网络市场本身就是寡占型的。
②垄断企业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是暂时的,产业中随时会产生的创新,会使该产品突然过时,今天是第一的,不能保证永远第一。另外,网络时代企业组织结构的扁平化,企业规模向小型化力一向发展,垄断不一定和大规模相关联。垄断产品的价格也不是传统垄断下的高价。所以对垄断的判断只能看其有无违反竞争的市场行为
(4)从垄断和竞争的关系方面
在网络经济时代,垄断是竞争过程中出现的市场现象,贯穿整个竟争过程,它和竞争交替出现,两者统一十创新,原因是:
①网络经济时代竞争是在多维空间上进行的。前者垄断和企业的大规模、标准化生产相关联,相应的市场需求是统一的、稳定的,产品的开发周期和生命周期都较长,市场份额稳定,在市场份额上你多我少,争夺激烈,市场份额一向是反垄断法针对的焦点。
②网络经济时代企业的分工模式出现新变化,分工从公司内向公司外发展,公司模式变成“有头有尾无中间”,大公司不再拥有厂房和设备,而重视新产品的研制、设计、开发、销售,把中间的制造过程委托给别的企业。
(5)从垄断势力的影响范围方面
从垄断势力的影响范围看,网络时代地球变成了“地球村”,竞争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变成了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垄断势力的影响范围是全球性的。
3. 网络经济中边际收益出现哪些变化?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变化?
【答案】(1)网络经济中边际收益出现的变化
在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中,由于物质和能量资源的有限性或稀缺性、技术进步的相对稳定性、市场容量的饱和性,当需求依靠供给来满足时,在任一投入产出系统中,随着投入的增加,边际产出(即边际效益)呈递减趋势。这一规律性现象广泛存在,有普遍性。而在网络经济中,在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中出现了边际效益递增的规律性现象,这种现象还会因网络效应的作用而强化。
(2)变化的原因
在网络经济阶段,信息成了主要资源,该资源可冉生和重复利用,对其生产者无竞争性,对其使用者无排他性,它的成本不随使用量的增加而成比例增加; 同时信息技术发展快、变化大、生命周期短; 而且需求往往是由供给创造的,产品受市场容量饱和的影响较小。
4. 电子商务的发生与发展的脉络是什么?
【答案】(1)宏观视角
商务是指以商品交换为核心的经济事务的总和。可以将商务活动归纳为三个阶段:自然力商务阶段、机械力商务阶段和电子(力)商务阶段。
①自然力商务阶段
自然力商务阶段是指主要靠人力、牲畜力等为载体来进行商务活动的阶段。
②机械力商务阶段
在商务活动中,通过机械工具实现人的运动,通过语言、文字实现信息交流,再通过实物货币进行商品买卖,确定产权转移,最后才是商品的实物交割、货物移交、运输、入库等活动。
③电子(力)商务阶段
a. 早期电子商务。早期电子商务是指从电报的商务应用到计算机出现前的电子商务。早期的电子商务有7种主要工具:电报、电话、传真、广播、电视、电子支付卡和电子信用卡系统等。
b. 近代电子商务(1946年开始)。1946年人类发明了电子计算机。从20世纪50年代起,计算机在商务领域里获得了广泛的使用。20世纪60年代,人们就开始用计算机处理电报报文、发送商务文件。70年代人们开始采用电子数据交换作为企业间电子商务的应用技术。
c. 当代电子商务(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Internet 被广泛应用于商业贸易的活动,电子商务开始获得飞速发展,并迅速成为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一种崭新的企业经营方式。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Internet 迅速走向普及化,逐步从大学、科研机构走向企业和百姓家庭,其功能也己从早期的共享发展成为信息交换。
(2)微观视角
①初级信息化阶段
a. 初级生产信息化。在产品设计、制造中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或计算机辅助制造(CAM ),在生产过程自动化中使用可编程控制器(PLC )或分布式控制系统(DCS )等控制技术及自动检测(ACAT )技术。
b. 初级管理信息化。在企业信息管理、日常办公或生产计划调度等方面开始使用办公自动化系统(OA ), 计算机辅助工艺编制(CAPP )系统的部分功能模块,初步实现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企业人、财、物、产、供、销的计算机辅助管理。
c. 初级商务信息化。建立企业自己的网站,进行网上信息发布和产品宣传。
②中级信息化阶段
a. 中级生产信息化。进入计算机辅助制造集成阶段。制造业加工过程实现计算机数字控制(CNC )和柔性加工制造(EMS ),开始实现主要工艺过程的分布式控制(DCS 和柔性控制(FC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