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共中央党校科社教研部632社会学理论之社会学教程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目录

2018年中共中央党校科社教研部632社会学理论之社会学教程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一) ... 2

2018年中共中央党校科社教研部632社会学理论之社会学教程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二) ... 7 2018年中共中央党校科社教研部632社会学理论之社会学教程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三) . 12 2018年中共中央党校科社教研部632社会学理论之社会学教程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四) . 18 2018年中共中央党校科社教研部632社会学理论之社会学教程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五) . 25

一、名词解释

1. 目的(工具)合理性

【答案】工具合理性行动是韦伯在分析社会行动的类型中提出的一个概念,又称目的合理性行动。它是指通过对外界事物的情况和其他人的举止的期待,并利用这种期待作为“条件”或者作为“手段”,以期实现自己合乎理性所争取和考虑的作为成果的目的的行动。

2. 有机整合(团结)

【答案】有机团结是社会学家涂尔干研究社会现象中社会团结问题时一所提出的,现代发达的社会就像一个具有各种器官的有机体一样,其中每个人都按照社会分工执行着某种专门的职能,因此涂尔干把这种社会中所出现的新的团结形式称之为有机团结。有机团结是建立在社会分工和个人异质性基础上的一种社会联系方式。有机团结是最基本的团结形式之一,有机团结指的是在现代工业社会中形成的社会团结,它以社会高度分化、社会成员充分分工为基础。在有机团结中,维系社会成员的纽带是因为社会分工和社会专业化而造成的他们不可超越的相互依赖关系,这种关系表现在经济、政治和文化各个方面,尤其以物质利益为根本内容的经济关系是最基本的方面。

3. 失范(anomie )

【答案】默顿认为,失范是在人们用社会认为合法的手段不能实现自己的文化目标时发生的,而对于这种情形的一个共同的反应,就是越轨行为(当触犯刑律时即为犯罪行为),即用不符合社会规范的手段来实现自己的文化目标。迪尔凯姆认为凡是存在着不明确的、彼此冲突和分散的规范的地方,个人与他人就不存在有道德意义的关系,或者没有规定获得快乐的界限,这就是社会失范。

4. 潜功能

【答案】潜功能是指那些不明显、不为人们所预料的和不易为大多数人所认识的那些功能。默顿在“显在功能和潜在功能”一文中,提出了著名的功能分析范式,此文被认为对推动功能主义的经验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5. 贫困文化理论

【答案】贫困文化理论是从社会文化的角度解释贫困现象的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在社会中,穷人因为贫困而在居住等方面具有独特性,产生出一种脱离社会主流文化的贫困亚文化。贫困文化塑造着在贫困中长大的人的基本特点和人格,使得他们即使遇到摆脱贫困的机会也难以利用它

走出贫困。

二、简答题

6. 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文化的特点有:

(1)超生理性文化的超生理性或超生物性,指文化不是依赖生理的、生物的特性而获得的。文化是由人类创造出来的和学到的,是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产品。

(2)超个人性超个人性也被称为文化的共享性。当某种行为和价值被群体接受、共享时,它们才成为文化并被保存和流传下来。个别人的怪癖或做法不能成为文化,因为它不会被群体认同,所以不会被保存下来,在这种意义上文化具有群体合理性。

(3)象征性象征性是指文化现象总是具有广泛的意义,文化的意义要远远超出文化现象所直接表现的那个窄小的范围。文化是建立在象征符号之上的,符号是人类表达意思、进行交流的工具,包括人类的语言、表情、姿势,以及标志等任何有意义的表达某种事物的东西。

(4)全括性文化不是单一的现象,而是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种社会行动或社会现象,都包含了文化的因素。在这一意义上,文化既抽象又具体。

(5)整体性文化是一个有机系统和整体,由不同的要素构成,各构成要素之间按照一定的规则或规律形成一个综合的整体。

(6)传递性与变迁性文化的传递性,是指文化一经产生就要被他人模仿、效法、利用。文化的变迁性,是指在文化传递的过程中会发生文化的变迁。文化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时刻处于变化之中。

7. 为什么要学习社会学?

【答案】学习社会学的原因主要包括:

(1)普及社会学知识,更自觉地参与社会生活。社会学提供的有关社会的基础知识,实际上是公民的一般常识。而这种一般常识,是现代社会中每一个公民都应具备的。只有具备了这种关于社会的科学知识,才能自觉地参与社会生活,自觉地适应不断变动着的社会环境,成为现代社会中一个合格的公民。

(2)社会学在边缘学科和多科性综合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几十年来,现代技术突飞猛进,使得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结合越来越密切。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任何重大问题,都不能单独靠某一门学科的方法去解决。大力开展社会学的研究,在各门科学学科与社会学之间进行合作,将有利于促进整个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

(3)社会学能够提供社会工作和行政、企业管理所需的知识。社会学是研究人的社会性格、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和组织制度的,现代国家的行政组织和企业里存在着大量影响工作态度和生产效率的“人的因素”,以及影响行政和企业经营的种种组织、制度等因素,增进对于这些因素的认识,对于改善行政和企业组织管理,无疑是有益的。

8. 社会现代化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答案】社会现代化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现代化在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中,经济的现代化占有一个突出的地位。经济现代化包括着广泛的内容,如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生产手段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等。而在这当中,工业化是一个关键性的过程。如果没有工业代替农业成为社会生产的基本内容,其他的经济现代化均无从谈起。

(2)以民主和效率为标志的政治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是经济现代化的必不可少的保证。尽管我们目前还不可能完全把握现代化的进程,但在现代化过程中,人为因素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因此,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一种能有效协调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政治系统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获得民众对现代化的自觉参与,民主化就成为政治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3)城市化城市化意味着人类活动和居住场所由以农村为中心转变到以城市为中心。这个过程的发生,是工业化和人类活动集中化的必然结果。从现代化的历史来看,城市化是现代化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

(4)以科层制为起点的组织管理的现代化韦伯认为,理性化过程集中表现在新型组织管理结构的建立,即科层制的建立上。但在今天,古典的科层制也正在遭遇到严重的挑战,因此,探寻新的组织管理结构己经成为当今社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5)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社会结构的分化和普遍性社会关系的建立。

三、论述题

9. 怎样从微观层面认识人与社会的基本关系?

【答案】社会是个人以角色的名义与他人互动构成的关系网,这种关系网就是人与社会的全部关系,表现为相互联系的具有层次性的四个体系:

(1)角色人格体系

①角色是包括职位和由职位发生的权利义务以及行为规范、行为模式的总和,是由个人与社会的结合而产生出来而且比个人更具体的概念。

②现实生活中,个人以角色的名义与他人发生关系,角色是个人与社会的结合点,是社会网络最小的纽结,因而是社会学理解和解释社会的初始点。

③角色与人格是不可分割的,角色中的职位是非人格化的社会规定,而角色扮演是人格化的。由十职位总是由某个具有特殊人格的人去担任,所以角色最终是人格化的,从这个层面看,角色包含着人格。

④人格包括价值标准、能力和气质三种要素,它给角色以个性活力,角色脱离人格便是没有生命力的抽象概念,人格脱离角色便成为没有名日的个性精神。

⑤在人格三要素中,价值标准决定角色行为的取向和目的,能力为角色行为的目的服务,气质是角色行为的心理动力,影响角色行为式样的心理要素,所以角色与人格是有机联系的体系,这个体系是个人与社会的初始关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