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708汉语文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直接成分分析法
【答案】直接组成成分分析法是分析短语和句子的方法,它来源于国外结构主义语法学派。分析时尽量切分出两个直接组成成分,即一分为二,所以又称“二分法”。遇到不能二分的兼语短语、连谓短语和多项的联合短语,就只能多分。这种分析法最能反映出短语和句子内部的组合层次,因而又把这种析句法称为“层次分析法”。析句法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切分,二是定性。切出的成分必须是有语法关系而又合原意的语法单位。
2. 声调
【答案】声调是指依附在声韵结构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例如“d ǐ”(底)的音高,听起来先降到最低然后再升高上去,这种先降后升的音高变化形式就是音节“底”(d ǐ)的声调。
3. 指示语
【答案】指示语是指话语中跟语境相联系的表示指示信息的词语。
指示是语用研究中一个重要概念,涉及到一些词语,例如,代词、称谓、时间处所词语等。这些词语的具体或确切的指称意义,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境才能准确理解。指示语主要有:
(1)人称指示; (2)时间指示; (3)空间指示; (4)其他的指示语还有话语指示和社会指示。
4. 义项
【答案】义项是指词的理性意义的分项说明。它原是辞书中的术语,这里借用来表示相应的语义单位。有的词只有一个义项,有的则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义项。一个词几个义项,各个义项只出现在自己的语境中,每个具体语境只有一个义项适用,别的义项不适用,因此它们存在一种互补关系。义项可以分为基本义和转义,前者是基本的、常用的义项; 后者是由基本义直接或间接地发展转化来的。转义主要是通过引申和比喻两种方法产生的。
5. 次方言
【答案】次方言是方言的一个分支。汉语主要有一七种方言,分别是官话方言、吴方言、湘方言、闽方言、赣方言、粤方言和客家方言。在七大方言内部又有不同的分支,这些分支即为次方言。例如官话方言下属的次方言有华北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它们都具有官话方言的共同特点,但又各有自己的特点。如西南官话的古入声字归阳平,华北官话以北京话为代表而言,古入声字归入四声。
6. 汉字的造字法
【答案】汉字的造字法是指汉字的构造方法。一般地说,汉字有四种造字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具体来说,象形是指用描绘事物形状来表示字义的造字法。指事是指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字义的造字法。会意是指用两个或几个部件合成一个字,把这些部件的意义合成新字的意义的造字法。形声是指由表示字义类属的部件和表示字音的部件组成新字的造字法,用形声法造的字叫做形声字。
7. 派生词
【答案】派生词是指由词根和词缀构成的词语,即附加式合成词。词缀在词根前称为前缀,
,,词缀在词根后称为后缀。例如汉语“第一”“第二”中的“第”“老张,“老三”中的“老”就是
前缀,英语的“read-er" (读者)、"voice-less" (无声的)、works (工作,单数第三人称)中的“一er" “一less" “一s ”等都是后缀。这些词都是由派生法构成的词,属于派生词。
8. 句群
【答案】句群是指由前后连贯共同表示一个中心意思的几个句子组成的语法结构,又称句组。按照层次可以分为一层句群和多重句群。例如“历史是过去的事实。但我更认为历史是过去与现在的无终止的对话。”
9. 复合词
【答案】复合词是指由不同的不定位语素相互融合起来构成的合成词。这类合成词是现代汉语中最主要的、最能产的构词格式,汉语的合成词绝大部分是由这一形式构成的。词根和词根的组合方式不同,形成该种合成词内部结构方式的差异。主要有联合式、偏正式、补充式、动宾式和主谓式几种类型。
10.半自由语素
【答案】半自由语素是不能独立成词、只能跟其它语素组合成词、在组合时位置不固定的语素。这种语素意义实在,但不能够独立运用,要跟其他语素组合才能构词。比如“民”有实在的语素意义,但是一般情况下不单说,只能用在其他语素前面或后面,变成“民主”、“人民”。
二、分析题
11.沸羊羊对懒羊羊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们是不会帮你搭瞭望塔的”,沸羊羊也可以这样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们不会帮你搭瞭望塔”前后两个句子在句法和表达上有什么不同吗?
【答案】题干中前后这两句话在表达意义上是相同的,但是在句法结构上有所不同,具体如下:
(1)句法上的不同
句法上,前一句是强调句,突出强调了“不会帮你搭缭望塔”这个事实,而后一句只是一般的陈述句,只是对“不会帮你搭晾望塔”这个事实作出了说明。
(2)表达上的相同
表达上,前一句的表达效果比后一句要好。前一句采用了“是……的”的句式,在句中起语气词的作用。“是”后面的成分是说话者所传达的信息的焦点,通过“是”向对方传递希望听话者特别关注需要引起注意的部分。
12.指出下列句中被括号提取的词的词性,并说明原因
(1)你继续说。生活还得继续! (继续)
(2)他一直都很自在。自在地坐着。(自在)
(3)原来,你就是传说中的老鬼。(原来)
(4)家具,我一向喜欢中式的。(中式)
(5)你的回应不够及时。(回应)
【答案】(1)动词。
①从构形上看,它可以粘附“着、了”等词,表示某种语法意义。例如,同敌人的斗争在继续着。
②从它的结合能力上看,它可以受副词“都、也、不、在(正在)、再”等的修饰,但不能直接与数量词结合。例如,你不归来,我也继续这项研究工作,决不会半途而废。
③从造句功能上看,它主要充当谓语,其后可带名词性或动词性宾语,亦可单独作谓语而不带宾语,前面可辅以状语,或后面辅以时量补语。
(2)形容词。
①形容词常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和定语,多数能够直接修饰名词。如“他很自在”“自在的事情”。
②形容词不带宾语。“自在”不能带宾语。
③性质形容词大都能受程度副词修饰。例如,很自在、相当自在。
(3)副词。“原来”在这里,做状语,后面不能跟别的句子成分。
(4)区别词。区别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属性,有区分事物的分类作用。属性往往有对立性质,因此区别词往往是成对或成组的。例如:西式,中式。
①能直接修饰名词和名词短语,作定语; 多数能带“的”形成“的”字短语。例如,中式的。 ②不能单独作谓语、主语、宾语,组成“的”字短语或联合短语或成双对比后可以作主语、谓语、宾语。例如,“中式的比较贵”。
③不能前加“不”,否定时前加“非”。例如,非中式的。
(5)兼类词。
①“回应”既是动词,又是名词。动词常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例如“回应他的话”。动词能够受副词“不”修饰,多数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例如,“他装没听见,不回应我的话。”动词多数可以后带“着、了、过”等表示动态。例如,“他已经回应过我的话了。”“回应”具有动词的这些特点。
②经常作主语和宾语,多数能作定语和带定语。例如,“回应很及时”“强烈的回应”。这说明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