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16社会工作与社会研究方法之社会研究方法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方差分析通常应用于研究( )。
A. 两个类别的样本平均值之间的差异
B. 两个类别的总体平均值之间的差异
C. 多个类别的样本平均值之间的差异
D. 多个类别的总体平均值之间的差异
【答案】C
2. 以下关于正态分布性质的陈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
A. 正态曲线关于通过平均数的纵轴对称
B. 所有正态分布的平均数为0,方差为1
C. 在均值一定的情况下,方差越小,则正态分布曲线越尖瘦
D. 可用标准正态分布表计算变量取值在某一区间的概率
【答案】B
【解析】只有标准正态分布的平均数为0,方差为1.
3. 显著性水平表达了( )。
A. 错误地接受了虚无假设的概率
B. 在抽样分布中拒绝域面积所占的比例
C. 正确地拒绝了虚无假设的概率
D. 样本统计量落在置信区间之外的概率
【答案】D 【解析】为置信区间,所以是样本统计量落在置信区间之外的概率。显著性水平a 。 表达的是错误地拒绝假设的概率。在抽样分布中拒绝域面积所占的比例是
二、基本概念
4. 参与观察
【答案】参与观察是指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在实际参与研究对象日常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所进行的观察。它是一种非结构性的观察。
参与观察法的研究者通常不是从对研究主题的先验印象和一整套测量工具开始,而是经常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形成他们的概括和方法论,他们依靠的是研究对象对其“文化”的阐释。研究
者开始是带着问题到实地去,寻求资料和“理论性的解答”。
5. 折半信度
【答案】将研究对象在一次测量中所得的结果,按测量项目的单双号分为两组,计算这两组分数之间的相关系数,这种相关系数就叫做折半信度。折半信度与复本信度的情况类似,它要求前后两个部分的项目的确是在测量同一个事物或概念。一旦二者所测量的并不是同一个事物或概念,那么,研究者就无法用它来评价测量的信度了。
6. 假设
【答案】假设是一种有关变量间关系的尝试性陈述,或者说是一种可用经验事实检验的命题。如同变量是概念的一种特殊形式一样,假设也是命题的特殊形式。这种特殊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命题中的基本元素是抽象的概念,而假设中的基本元素则是相对具体的变量; 二是假设中的变量关系应该是经验可测的,即可以通过经验的观察进行检验的。一般而言,假设有如下二种陈述方式:①条件式陈述; ②差异式陈述; ③函数式陈述。实际研究中的假设常常来源十下述儿个方面,即常识、个人预感或猜测、现有调查资料、现有理论。
7. 实验组
【答案】实验组是实验过程中接受实验刺激的那一组对象。在最简单的实验设计中,也至少会有一个实验组。在实验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不仅观察接受实验刺激的实验组,同时他们也观察没有接受实验刺激的控制组。并通过比较对这两组对象的观察结果,来分析和说明实验刺激的作用和影响。
8. 横剖研究
【答案】横剖研究,也称为横向研究,指的是在一个时间点上收集研究资料,并用以描述研究对象在这一时间点上的状况,或者探讨这一时间点上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它主要是在某一个时间对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的研究。所谓横断面是指研究对象的不同类型在某一时点所构成的全貌。如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地区的人在某一时间对政治体制改革的各种意见和态度。人口普查和民意测验多采用横剖研究的方式。
三、论述题
9. 试举例论述理论建构的过程。
【答案】理论建构的过程主要包括:
(1)从观察到概括
理论建构起始于对经验现象的观察。这种观察既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比如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收集大规模的资料,通过描述统计,概括出样本的特征和规律,并以此推断总体结构和特征。这就是定量观察的一个例子。如对城市夫妻生育意愿调查这一研究中,研究者需先通过调查资料的搜集进而进行概括,初步得出结论,对观察结果的概括通常是以“调查结果表
明,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其生育意愿不同; 文化程度高的人,希望生育孩子的数量少”这样的形式来表述。
(2)从概括到理论
从实际研究来看,理论建构的第一阶段目标(从观察到概括)相对比较容易达到。然而,要真正建构起某种社会理论,还必须完成从经验概括到理论解释的第二次飞跃。应该说,这是较之于第一阶段归纳工作更为困难但意义更大的一步。同样是对城市夫妻生育意愿调查,初步概括出来的结论尚不能作为理论,缺乏实证性和可检验性,需要研究者进一步从经验概括上升为具有科学依据的理论。
(3)举例(略)
四、思考与实践
10.从《社会学研究》上选择一篇与你感兴趣的或你所熟悉的领域相关的研究报告,从该报告的导言部分读到结果部分,不要读其“结论与讨论”部分。你自己根据所读部分的内容写一个“结论与讨论”部分,并与原报告中的该部分比较。
【答案】(1)结果。即说明通过研究发现了什么。
(2)讨论。即说明所发现的结果具有哪些意义,从这一结果出发,还能得到什么或还能继续做些什么。
(3)阅读一篇文章并运用以上知识对其研究并说明。
11.简述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的差异。
【答案】在社会研究中的观察指的是带着明确的目的,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地、有针对性地了解正在发生、发展和变化着的现象。按照观察中研究者所处的位置或所采取的角色,可以将观察区分为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的差异主要表现为:
(1)概念对比:①非参与观察,即观察者处在被观察的群体或现象之外,完全不参与其活动,尽可能地不对群体或环境产生影响。最理想的非参与观察是观察者隐蔽起来观察,使被观察者一点也意识不到正在被观察。非参与观察常被用来研究儿童的行为,或用于研究公共场合及公众闲暇活动中人们的行为。
②参与观察,就是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在实际参与研究对象日常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所进行的观察。
(2)①实验室观察是典型的非参与观察,在实地研究中也有一些是以非参与观察的形式进行的。非参与观察可以是结构式的也可以是非结构式的。
②参与观察是一种非结构性的观察。是实地研究(与实验室研究相对应)的一种主要方法。参与观察法的研究者通常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形成他们的概括和方法论,他们依靠的是研究对象对其“文化”的阐释。研究者开始是带着问题到实地去,寻求资料和“理论性的解答”
(3)优点对比:
①参与观察的优点是,受研究者先入之见的影响较小,能够获得关于研究对象的最丰富的、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