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侨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13公共管理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人力资源管理与生产力的关系。
【答案】生产力是一个时期内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并保证质量。用公式表示为:生产力=产出量/投入量。各类组织,其管理者合乎逻辑的目的,应是创造效益和提高生产力,即管理者要创造这样一个环境,在此环境之中,投入最少的时间、资金、原材料和劳动,达到预期的目的。用最少的资源去完成目标或运用现有资源尽可能多地完成任务,是组织永恒的目标。一个组织的生存与发展取决于其生产力的高低。
人力资源管理,作为提高组织生产力的关键领域,其对生产力提升的贡献可以从两个大的方面予以说明:一是不断降低人力资源的成本,扩大人力资源投入的收益,实现组织生产力的提高; 二是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化,促使人力资源价值的实现,最终提高组织生产力。
(1)人力资源管理成本的控制问题人力资源成本是一个组织取得人力资源、使用人力资源、维持和提升人力资源而付出的代价。人力资源的成本主要包括:
①人力资源的获取成本。它是一个组织在招募和甄选人员过程中发生的成本,包括招募成本,选择成本和安置成本。
②人力资源的开发成本。人力资源的开发成本是组织为提升人力资源的质量而投入的培训和教育费用。
③人力资源的使用成本。人力资源的使用成本是组织在人力资源使用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包括维持成本(如劳动报酬、福利、津贴、分红等)、奖励成本(奖金)等。
④人力资源的保障成本。是保障人力资源在暂时或长期丧失使用价值时的生存权而必须支付的费用,包括事故保障、健康保险、退休养老保障、失业保障等。
⑤人力资源的离职成本。是由于职工离开组织而产生的成本,包括离职补偿成本、空职成本。空职成本即机会成本,它是组织因职工离职或离岗使该岗位空缺而承受的经济损失。
在现代组织中,人力资源的成本是最大的开支之一。因此,如何有效控制人力支出,并不断扩大其收益便直接影响着一个组织的效率。人力资源管理要求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由成本中心改造为利润中心,控制人力资源的成本,直接达到实现生产力的目的。
(2)通过科学化的方法与管理,扩大人力资源的收益
人力资源管理本身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重要议题便是如何扩大人力资源的收益和生产力,从而最终达到实现组织生产力的目标。
提升组织生产力的有效的人力资源途径与方法是:
①通过增加生产力的工作促使生产力的提高;
②通过工作场所的再设计不断促进生产力的提高;
③通过人力资源的开发提高组织生产力;
④通过有效的人员激励,以激发人的潜能和动机;
⑤通过建立满意的工作环境,促使人们更有效地工作;
⑥通过报酬和待遇体系的改进,促使人们有效积极地工作。
2. 简述顾客导向在政府管理中的的积极作用。
【答案】顾客导向是指组织及其组织成员站在顾客的立场上,仔细评估组织的管理绩效,以追求顾客满意为基本目标。顾客导向引入政府管理,对政府效能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可产生重大的影响。顾客导向的积极作用在于:
(1)顾客导向的组织可促使服务提供者,对顾客真正负起应有的责任;
(2)顾客导向的组织使组织成员在决策时,能减少政治因素的不当干预;
(3)顾客导向的组织可激发出组织成员更多的创新行为;
(4)顾客导向的组织可对民众提供更广泛的选择;
(5)顾客导向的组织其产出较能符合大众的需求,不容易形成浪费;
(6)顾客导向的组织能培养顾客的选择能力,并协助其了解本身应有的地位和权益;
(7)顾客导向的组织可创造出更多公平的机会。
3. 什么是公共危机管理? 公共危机管理包含哪四个阶段?
【答案】(1)危机管理的概念
危机管理是指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持续动态的管理过程,政府针对潜在的或者当前的危机,在危机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一系列的控制行动,以期有效地预防、处理和消饵危机。危机管理的重点包括:①建立政府危机管理的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 ②危机的准备与预防; ③危机的回应; ④危机后的恢复与重建。
(2)公共危机管理的四个阶段
①危机的疏缓
a. 危机疏缓的概念
危机的疏缓是指管理者采取各种各样的预防措施,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和行动,以降低或者消除灾害及其影响的风险。危机的疏缓一个重要特点在于其关注长期的预防性工作,而不是着眼于危机发生以后的应对。传统上,人们并没有把疏缓作为危机管理的一个阶段或者环节,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疏缓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参与和支持,而疏缓工作又远远超出了传统的危机管理者的工作和职责范围。如今,疏缓的观念己经普遍被社会所接受。疏缓工作的目的就是创造一个经济安全、社会稳定、环境友好和安全的社会。
b. 危机疏缓的措施:风险源的确认和控制; 通过工程项目防范灾害; 通过有效地管理地区的发展来疏缓风险和灾害; 通过制定和实施严格的管制措施来疏缓风险和灾害; 通过公共信息和教育的途径疏缓风险和灾害; 通过政府的财政和诱因政策的途径疏缓风险和灾害。
②危机的准备
危机准备不同于危机的疏缓,是指危机管理的功能性和运作的层面,即直接针对危机的应对
及灾后恢复和重建。危机准备包括了制定应急的计划和预案、提前准备应急的资源等等。一个较为系统的危机准备项目需要回答以下四个问题
a. 哪些部门和机构需要参与到危机准备的工作之中?
b. 什么样的应急和灾害恢复行动是可行的? 比如如果要进行人员的疏散和撤离,疏散和撤离的途径是否明确。
c. 应急组织如何有效地运作,有效地运作需要何种资源?
d. 应急准备工作是否充分,顶案是否得到演练等。
应急管理计划的内容
a. 基本计划
基本计划是指对一个地区应急管理的一般性说明,包括对目的的阐述、危机情景的假设、危机管理组织及其职责的分配、具体的运作程序、行政、后勤的保障和资源的支持等。
b. 功能性计划
功能性计划的核心是指回答危机出现以后如何有效地运作,即回答需要干什么,谁负责具体的执行的问题,如谁负责指挥和协调,谁负责信息沟通,谁负责预警,谁负责人员的撤离和疏散以及如何进行,谁负责医疗救助等等。
c. 特殊的计划
特殊的计划是指超出常态计划之外的,需要做出特别处理的事件的特殊应对方法。
③危机的应对
危机应对的主要目标有:a. 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 b. 降低灾害的最初影响和损失; c. 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产生的次级影响和损失。
危机应对阶段的主要工作:
a. 通知和警示
有关灾害的监测部门需要向有关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发出警示和通知。在此时,应急部门处于待命状态,社会公众同时也需要采取相应的行动,如随时了解和掌握危险发展的程度; 采取一些准备措施如储存一些必需的资源,准备撤离危险地带等等。b. 发布警告信息
有些事件出现得很突然,以至于有关机构没有足够的时间发出警示和通知,如危险化学物质的泄漏,天然气井井喷等。因此要立即通过喇叭、广播、电视等传播途径向当地居民发出警告信息,以便使居民采取迅速的预防措施。
c. 保护生命和则产
一旦危机事件发生,应急部门和社会公众需要立即采取必要的措施和行动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对于应急部门而言,需要提供的主要服务包括安全保卫、消防、医疗救助、人员搜救、人员撤离、提供临时避难场所等等。
d. 向公众提供基本的生活服务
灾害发生后,向受灾地区的民众提供基本的服务,如衣、食、住、医疗等等。
e. 恢复和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