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武汉轻工大学会计学原理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概念题

1. 成本与费用

【答案】(1)财务会计中将成本定义为生产成本或制造成本,成本是企业为生产一定种类和一定数量产品所发生的各种耗费和支出。这是一个狭义的概念,是从会计角度来研究如何把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所发生的耗费和支出归集、计算出生产成本。这个定义主要是为生产成本核算服务的。

管理会计中使用的是广义成本的概念。在西方经济学中,成本是未达到特定目的而发生或未发生的价值牺牲,一般通过为之所放弃的资源来衡量。这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把成本描述为实现某一目标所付出的代价,强调的是成本形成的原因和成本发生的必要性。它不仅包括生产成本、而且还包括期间费用; 不及包括己经实际发生的实际成本,而且还包括未发生但可能发生的预计成本。所以,管理会计中使用的成本概念是从特定木的出发去研究为实现这一目的所付出的全部代价,而不是单纯从成本核算的角度去看成本,是广义成本的概念,它不仅为核算服务,主要是为管理服务。

(2)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费用泛指企业各种日常活动发生的所有耗费,狭义的费用仅指与本期营业收入相配比的那部分耗费。费用应按照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确认,凡应属于本期发生的费用,不论其款项是否支付,均确认为本期费用; 反之,不属于本期发生的费用,却使其款项己在本期支付,也不确认为本期费用。

根据费用的定义,费用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①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②费用是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③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2. 借贷记账法

【答案】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为记账符号,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等式为理论依据,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规则的—种复式记账法,是目前世界各国通用的—种复式记账法,也是我国现在普遍采用的记账方法。所谓复式记账法,是为了全面、系统地反映各会计要素有关具体项目的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对于任何—笔经济业务都要用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地相互联系的有关账户中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

在借贷记账法下,—般根据账户的性质确定账户的基本结构。按照账户的性质可以将所有的账户分为资产类账户、权益类账户、费用类账户以及收入成果类账户。对于不同性质的资金项目,在账户上应按借贷相反的方向进行登记,“借”、“贷”作为记账符号,它在不同性质的账户结构中反映的内容不同,可以根据账户余额来判断账户的性质,凡是余额出现在借方的账户,这—账户—般是资产类账户或费用、成本类账户,反之,则是权益类账户或收入成果类账户。在借贷记账

法下,可以设置双重性的账户,其账户性质随着其余额的变化而变化。

3. 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

,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现金,它是一个广义的概念,通常【答案】现金流量表所反映的“现金”

包括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它不仅包括“现金”科目核算的库存现金,还包括企业“银行存款”科目核算的存入金融企业、随时可以用于支付的存款,也包括“其他货币资金”科目核算的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和在途货币资金等其他货币资金。现金等价物是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己知金额现金、价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

二、简答题

4. 什么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为什么要确定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答案】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又称为会计假设,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范围所作的合理设定。会计假设通常包括四个假设:

(1)会计主体,指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它确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即在会计核算中,会计确认、计量和记录所加工整理的会计数据均被界定在—个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之内。

只有明确会计主体这—基本前提,才能使会计的核算范围得以清楚,才能够使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独立地反映出来,企业的所有者及债权人,以及企业的管理人员和企业会计报表的其他使用者,才有可能从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中获得有价值的会计信息,从而作出是否对企业进行投资或改进企业经营管理的决策。

(2)持续经营,指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企业按照既定的经营方针和目标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会计在持续经营这—前提条件下,才可能建立起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原则,使会计方法和程序建立在非清算的基础之上,解决了很多财产计价和收益确认的问题,保持了会计信息处理的—致性和稳定性。

(3)会计分期

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即人为地将持续不断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个个首尾相接、等间距的会计期间,通常为—年,可以是日历年,也可以是营业年。我国规定以日历年作为企业的会计年度,即以公历1月1日至12月31日止为—个会计年度。

只有会计分期,才产生当期与其他期间的差别,从而出现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才使不同类型的会计主体有了记账的基准,进而出现了应收、应付、递延、预提和待摊等会计处理方法。

(4)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为计量单位,记录、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在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中所涉及的业务又表现为—定的实物形态。因此,会计核算就必然选择货币作为会计核算上的计量单位,以货币形式来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

5. 不同财务报表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

【答案】财务报表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是财务报告的主要组成部分。财务报表按照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可以分为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1)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之间的区别

资产负债表是总体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及其构成情况的财务报表,它是企业经营资金运动的静态表现。资产负债表的整体结构是根据“资产一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等式设计的,采用左右对称的结构,左方列示资产项目,反映全部资产的分布及其存在形态; 右方列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反映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内容和构成情况。资产一方的项目及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一方的项目均按流动性由强到弱,从上至下排列。资产包括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包括流动负债、长期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通过资产负债表可以反映企业所拥有的各种经济资源及其分布情况,以及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构成情况; 可以分析和衡量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 还可以把当期与前期资产负债表进行比较,从而了解企业资金结构的变化和财务状况的发展趋势。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情况的财务报表。在利润表中所反映的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所有收入和所有费用,以及据此计算得到的报告期的利润或亏损,是企业经营资金运动的动态表现,是一种动态财务报表,它还反映了企业的经营业绩和获利水平,据此可分析企业利润或亏损的成因,评估企业的经营效益。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会计期间内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等对现金等价物产生影响的财务报表。现金流量表以现金为基础编制,其所反映的财务状况变动有自身的特点,即提供企业一定期间现金流入和流出的信息。通过报告企业现金的来源、运用、净额的增减信息,有助于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的流动性,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在一定期问内企业的现金来源、用途及现金余额变动的原因等信息。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是指反映构成所有者权益各组成部分当期增减变动情况的报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应当全面反映一定时期所有者权益变动的情况,不仅包括所有者权益总量的增减变动,还包括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的重要结构性信息,特别是要反映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让报表使用者准确理解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的根源。

(2)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之间的联系

①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资产负债表是静态的则务报表,反映特定会计主体在某一时点的则务状况。利润表是动态报表,反映一定时期特定会计主体的经营成果。经营成果最终形成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利润表的影响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中,也就是所说的勾稽关系。用公式表达为:特定会计主体一定期间的损益一期末留存收益一期初留存收益。

②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是特定会计主体某一时点的财务状况。而现金流量表反映的是特定会计主体一定期间的财务变动状况,这种变动状况集中体现在主体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上。财务状况变动的结果必然反映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之中。因此,现金流量表的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