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矿业大学(徐州)环境与测绘学院888自然地理学之自然地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
【答案】(1)农业生态系统
农业生态系统是指由一定农业地域内相互作用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构成的功能整体,人类生产活动干预下形成的人工生态系统。建立合理的农业生态系统,对于农业资源的有效利用、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以及维护良好的人类生存环境都有重要作用。
(2)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
①社会性
农业生态系统作为一种人工生态系统,同人类的社会经济领域密切不可分割。大量的农产品离开农业系统,源源不断地进入社会经济领域;而大量的农用物资包括化肥、农药、农业机械等又作为辅助能量,源源不断地从社会经济领域投入农业系统。这种物质、能量的投入和产出的数量因不同的物质技术水平和农业经营方式而异,归根到底受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由此决定了农业生态系统的社会性,它不仅受自然规律,而且受社会经济规律的支配。
②高产性
农业生态系统是在人类的干预下发展的。而人类干预的目的是为了从系统取得尽可能多的产物,以满足自身的需要。因而,同自然生态系统下生物种群的自然演化不同,一些符合人类需要的生物种群可以提供远远高于自然条件下的产量。农业生态系统比自然生态系统具有较大的高产
性能。这种特性也决定了系统需要有物质和能量的不断补充投入,以保持投入与产出的基本平衡。
③波动性
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群构成,是人类选择的结果。通常只有符合人类经济要求的生物学性状诸如高产性、优质性等被保留和发展,并只能在特定的环境条件和管理措施下才能得到表现。一旦环境条件发生剧烈变化,或管理措施不能及时得到满足,它们的生长发育就会由于失去了原有的适应性和抗逆性而受到影响,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人类的选择还使生物种类减少,食物链简化,系统通过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而进行自我调节能力削弱。所有这邺都会导致农业生态系统的不稳定性或波动性。这也说明了必须采取各种技术措施,对系统进行调节、控制,以减少这种波动性。
2. 自然地理学与相关学科有哪些关系?
【答案】(1)与其他地理分科的关系
作为地理学分科的自然地理学与地理学的其他分科有密切关系。区域经济地理研究必须与区
域自然地理研究结合进行。
(2)自然地理学与其他地学学科和生物科学的关系
自然地理学与其他地学学科和生物科学也有密切关系。
①部门自然地理学便是自然地理学与相邻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②自然地理学正是通过部门自然地理学与其他地学学科或生物科学处于紧密联系之中。 (3)自然地理学的新发展
当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导致一门新的综合性学科即环境科学的形成。它汇集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及社会科学,共同对这个新领域进行综合研究。自然地理学也参与其中。自然地理学既可运用自己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环境问题,也可以从中得到促进和提高,使本门学科更具有生命力。
3. 简述沉积岩的构造及其特征。
【答案】沉积岩构造复杂多样,其中最突出的是层理和层面构造。
(1)层理构造
沉积物成分、颜色、结构构造和粒度等在岩石垂向上的变化所显示的成层特征称为层理构造。按形态及成因可以将层理进一步划分为水平的,倾斜的和交错的几种类型:
①水平层理
一个岩层单位内水平或近水平相互平行的微细的成层物质称为水平层理。这种构造主要形成于广阔的浅海、湖底等沉积环境比较稳定的条件下。
②斜层理
一个岩层单位内与层面斜交的微细层称为斜层理。河流和风力作用均可形成这种层理,如河流搬运过程中水底沙垅的前移和风沙流导致的沙丘的移动等。
③交错层理
如果不同方向的斜层理相互交织则称为交错层理,其原因往往是由水或风的运动方向发生明显改变所致。
(2)层面构造
沉积过程中由自然作用产生的在沉积岩层面上的痕迹称为层面构造。例如由风力和流水或风浪作用形成的波痕,大气降水形成的雨痕和干燥气候形成的干燥裂隙、石盐结晶等。除沉积岩构造显示的上述特征外,还有某些矿物质凝聚而成的各种结核,如铁质结核、钙质结核等,以及各种生物化石和生物活动遗迹。
4. 说明大气中CO 2和O 3的来源、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答案】(1)大气中CO 2的来源、变化及对气候的影响
①来源:大气中的CO 2含量很低,其主要来源于动植物呼吸作用中CO 2的排放;微生物对动植物尸体进行分解作用中CO 2的排放;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
②变化:近200年以来人类活动(工业化)对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CO 2的浓度增加了20%。
③对气候的影响:
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CO 2含量的增加导致温室效应产生。温室效应的不断加剧,使地球变成了一个大暖房,全球温度逐年持续升高,影响全球气候随之发生改变。
(2)大气中O 3的来源、变化及对气候的影响
①来源
在距地表15~35km之间为20km 厚的臭氧层即O 3层,在距离地表25km 处大气中O 3浓度最
高。O 3分子能够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辐射而分解为O 2和O 原子,又能被这两个原子重新生成。
②变化
近年来,南极上空已出现臭氧空洞,北极上空臭氧层减少了20%。人类过多的使用氯氟烃类化学物质,造成了臭氧层的损耗。同时许多飞机飞行会排放出许多废物,也会破坏臭氧层。
③对气候的影响
臭氧层耗竭,会使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大量辐射到地面。紫外线辐射增强,不仅危及人类及其生存的环境,还将引起气候条件变化,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5. 土壤纵剖面的分层特征。
【答案】(1)土壤剖面是指从地表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也可将土壤剖面理解为完整的垂直土层序列。它是由性质和形态各异的土层重叠在一起构成的,是一个不断演化和发育的自然实体。这些土层大致呈水平状,是土壤成土过程中物质发生淋溶、淀积、迁移和转化形成的。一般将这些土层称为土层或土壤发生层,每一种成土类型都有其特征性的发生层组合,形成不同的土壤剖面。土壤剖面是重要的土壤形态特征。
(2)一般把自然土壤剖面发生层从上到下划分为有机层(O ), 腐殖质层(A ). 淋溶层(E )、淀积层(B ), 母质层(C )和母岩层(R )。兼有两种主要发生层特性的土层称之为过渡层。
(3)耕作土壤是长期受人为耕作、施肥、灌溉、管理和稳定种植农作物的土壤,其剖面构造
与自然土壤不同,其基本划分为耕作层(A 11)、犁底层(A 12)、心土层(C 1)和底土层(C 2)。
6. 岩石的结构与构造。
【答案】(1)岩石的结构指组成岩石的物质矿物或玻璃质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态以及他们之间相互关系的特征。
①根据岩石中结晶物质和非晶质两部分的相对含量可将岩石结构分为全晶质结构、半晶质结构和玻璃质结构。
②根据矿物颗粒相对大小,可分为等粒和不等粒两类结构。等粒结构可根据粒径绝对大小进一步分为显晶质结构与隐晶质结构。不等粒结构按颗粒径的相对大小分为连续不等粒结构、斑状结构以及似斑状纤构。
③根据构成岩石的矿物之间或矿物与玻璃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分出煌斑结构,海绵陨铁结构,辉长结构,间粒结构,间隐结构,间填结构以及包含结构或镶嵌结构等结构类型。
(2)岩石的构造指岩石中不同矿物集合体之间、岩石的各组成部分之间或矿物集合体与岩石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