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913自然地理学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为什么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特别严重? 可采取哪些防治措施?

【答案】(1)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①土质方面:黄土高原的土质以粉沙为主,细沙和黏土的含量都较少,黄土结构疏松,多空隙和垂直方向的裂缝,许多物质遇水后可发生济解或分散。

②地形方面:黄土高原平底少,斜坡多,地面破碎。

③降水方面:黄土高原夏季多暴雨,降水强度大。

④植被方面:滥垦乱伐,植被遭到破坏,大多数地区地表裸露。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

①退耕还林、还草: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因地制宜营造防护林、经济林、薪炭林、用材林。

②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③加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打坝淤地,平整土地,修筑梯田,植树种草,科学施肥,选育良种,地膜覆盖。

④开矿时要有计划的存放表土,大力开发复垦工作。

2. 简述成土母质、气候和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答案】土壤是一种独立的自然体,它是在母质、气候、地形、生物、时间等自然成土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

(1)母质的影响,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它向土壤提供矿物质,决定土壤的质地、孔隙、养分和酸度等物质。

(2)生物的影响。生物可以吸收太阳能,使岩石圈、水圈、大气圈中营养元素向土壤聚合,并产生腐殖质,促进土壤结构的形成,增加水分和养分的保持能力,推动土壤的形成和演化。

(3)气候的影响。通过大气与土壤之间的水分和热量的交换,大气可向土壤输入水分和热量,进而控制母质风化和植物的生长,影响物质的迁移和转化。

(4)地形的影响。地形主要是通过影响母质、生物和气候因素,控制物质和能量在不同地形部位的分配,进而间接影响土壤的发育。

(5)时间影响。时间主要影响母质、生物、气候和地形因素作用的强度和深度、产生土壤内部层次的分类。

(6)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可通过有目的的改变成土因素来间接作用于土壤的形成与演化。一是改变成土条件,二是改变土壤组成和性状来影响成土过程。

综上所诉,对土壤的形成来说,各种成土因素具有同等重要性和相互不可替代性,其中生物因素起着主导作用,土壤是在一定气候和地形条件下活的生物有机体作用于成土母质而形成的。

3. 简述洋流在调节全球温度分布方面的影响。

【答案】(1)洋流的含义

洋流是指海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流速和流向的海水,从一个海区水平地或垂直地向另一海区人规模地非周期性的运动。

(2)海洋是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能的主要接收者,也是主要蓄积者,海水冷却时将向空气中散发大量的热,增温时则将从空气中吸收大量的热。海洋借助自己与大气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间接影响气候和受气候影响的各种自然现象。海洋中运动着的水体一一洋流与气候的关系非常密切。

它对温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洋流在低纬和高纬的热量传输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调节了纬度间的温差。

②由于大洋东西岸冷暖洋流水温的差异,在盛行气流的作用下,使同纬度大陆东西岸气温发生显著区别,破坏了气温纬度地带性分布。濒临寒流的海岸,气温比同纬度内陆地区低;而接近暖流的海岸,气温比同纬度内陆地区高。

4. 何谓海(洋)流? 大洋中的洋流与大气环流有何关系? 叙述洋流分布的基本规律。

【答案】(1)海(洋)流的定义:

海流即洋流,是指海洋中除了由引潮力引起的潮汐运动外,海水沿一定途径进行的大规模流动。是地球表现热环境的主要调节者,分为暖流、寒流。

(2)洋流与大气环流的关系:

大气的运动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可以说大气环流运动促成了洋流运动的形成。而洋流运动又反作用于大气环流运动,二者之间保持着水体的循环和能量的转移,共同作用使得高低纬度之间的各种能量能够得以输送、趋于平衡。

(3)洋流在全球分布的基本规律:

在40°N 以南,洋流基本上环绕着副热带高压作顺时针流动,在南半球相反;在北半球中高纬度的海上洋流以副极地低压带为中心形成气旋式流动,而南半球则是西风漂流;南极大陆周围有顺时针环流;印度洋上有季风漂流。

5. 何谓水分循环? 它有何意义? 其原动力是什么?

【答案】(1)水分循环

地球表层的水分循环是指地球表层水分的不断蒸发、输送、凝结、降落的往复循环过程。海洋、陆地水和大气的水随时随地都通过相变和运动进行着大规模的交换,这种交换过程称为地球水分循环。

(2)从资源与环境的角度来看,地球表层系统中的水分循环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①缓解了地球表层湿度、温度变化的时空梯度,为生物创造了广阔而适宜的生存环境;

②水分循环是地球表层系统中营养物质循环的传送带;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水力资源和水资源;

③水分循环过程也是地表环境自净过程的主要组成部分;

④地表水分循环也是自然地理过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如岩石风化过程、流水地貌过程、生物过程及其成土过程;

⑤地表许多矿产资源的形成也有赖于长期的水分循环过程,如煤、石油、沙金等。

(3)形成地球表层水分循环的内因是水的三态(气态、液态、固态)在常温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其外因是地球表层的太阳辐射能和地心引力。

6. 简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及其意义。

【答案】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食物网及其相互关系。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主要包括食物链、营养级、食物网。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及其意义,具体来说如下:。

(1)食物链

食物链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组分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一个序列。它可以使得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得以顺利进行。

(2)营养级

营养级是指生物在食物链上所处的位置,每一个环节即为一个营养级。各营养级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相当于一个库,可起到储存能量和物质的作用。

(3)食物网

食物网是指生态系统中由于各生物之间取食与被取食的错综复杂的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之间交错纵横、彼此相连的食物网。生物种类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越稳定。不仅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相对平衡,而且还推动着生物的进化,成为自然界发展演变的动力。

(4)生态系统还具有生物放大作用

生态系统中能量沿食物链逐级递减,但某些污染物进入生物体内很难分解或排出,在生物体内积累,通过食物链逐级富积的现象即生物放大作用。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所含有污染物的浓度或数量越人,严重危害较高营养级生物的生长或人体健康。

7. 矿物的鉴定依据有哪些? 举例说服如何进行矿物的鉴定。

【答案】矿物是单个元素或若干元素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特定理化性质的化合物,是构成岩石的基本单元。矿物的鉴定依据有;

(1)形态

①矿物的单体形态

分为三种类型:一向延伸型,二向延展型,三向等长延伸型。

②矿物的集合体形态

粒状;片状、鳞片状、针状、纤维状、放射状;致密块状;晶簇;杏仁体和晶腺;结核和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