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高中政治改革已经从理论研究走向实际运用,从方向引导走向具体实施,“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的观念日益凸显。新课程改革强调学习不是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达成新的知识建构的过程。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打破了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模式,主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完成自身知识的重新建构和能力的全面提高。面对当前高中政治课教学任务繁重,升学压力依旧,如何使得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的过程中实现教师高效教、学生高效学,使得在课堂这片主阵地上,科学而高效地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不是只流于形式,使有限的时间产生出极高的效率成为重中之重。学生作为一种具有生命的主体,不仅是普通意义上的教学对象,更首先是活生生的人。因此当前新课程改革无论采取什么形式,必须要牢牢把握“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一核心思想。
当前我国高效课堂改革正在轰轰烈烈的推进,在改革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未来教育的曙光,也遇到了很多始料未及的挫折。笔者在深入研究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基础上,结合高中政治新课程的特点,通过对笔者所在学校高效课堂改革的调查分析,梳理总结了高效课堂改革取得的成果和出现的问题,并以此为切入口,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进行了系统深入地研究,旨在真正将建构主义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推进高效课堂改革的发展;进而促进高中学生学习知识能力和具体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课堂改革的高效推进。
论文针对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改革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以下四部分的论述:
第一部分主要概述了本文的选题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结合当前高中政治如火如荼的高效课堂改革,对建构主义理论作了基本阐述。
第二部分阐述了当前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取得的成效,指出了在改革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第三部分从实践角度论述了建构主义理论与实际教学的结合。包括建构主义所倡导的教学原则、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师与学生的重新定位等问题与具体高效课堂模式的结合。
第四部分论述了实际实践过程中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的冲突,并对解决冲突提出了较为实质性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