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云南大学经济学院436资产评估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资产评估学教程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产成品评估的方法。

【答案】产成品评估的方法主要有:

(1)对外投资为目的涉及的产成品价值评估。由于产成品在新的企业中按市价销售后,流转税和所得税等要流出企业,追加的销售费用也应得到补偿,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应以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作为评估值。

(2)企业价值评估采用资产基础法情况下涉及的产成品价值评估。这种情况下也应以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作为评估值。因为对企业来说,拥有产成品的目的就是为了对外销售,而销售产成品时需追加销售费用,流转税和所得税将流出企业,产成品对企业的在用价值就是可变现净值。

(3)财务报告目的涉及的产成品评估。评估结论的价值类型应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求取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可采用成本法或市场法。

2. 简述机器设备重置成本的构成。

【答案】由于使用成本法评估机器设备一般以继续使用为假设前提,因此,机器设备的重置成本包括使设备处于在用状态情况下所发生的全部成本。设备的重置成本在构成上包括设备的直接费用和设备的间接费用。设备的直接费用由基础费用和其他费用两部分构成。基础费用是指设备的购置价或建造价;其他费用是指设备运杂费、安装调试费、必要的配套费。对于外购的进口设备,其他费用还包括进口设备的关税、增值税、银行手续费等。设备的间接费用通常包括为购置、建造设备而发生的各种管理费用、总体设计制图费用、资金成本以及人员培训费用等。如果被评估设备是企业闲置的拟转让设备,则需从设备变现的角度评估其价值,即变现价减去变现成本。

3. 如何理解资产评估实务中常见的四种市场价值以外的价值类型?

【答案】资产评估实务中常见的市场价值以外的价值类型主要有:投资价值、在用价值、清算价值、残余价值。(1)投资价值是企业并购、资产转让等资产经营活动中所涉及的频率最高的价值类型。是某项特定资产相对于某个或某类特定的购买者(或所有者)的价值,表现为该资产给其所有者(或未来所有者)带来的未来收益的价值;(2)在用价值是指作为企业组成部分的特定资产对其所属企业能够产生的价值,而不考虑该资产的最佳用途或资产变现所能实现的货币数

量,在用价值是从特定使用者角度衡量的非市场价值,可称为“对特定使用者或所有者的价值”;

(3)清算价值是企业停止经营,变卖企业所有资产减去所有负债后以货币形式存在的余额;(4)残余价值是指机器设备、房屋建筑物或其他有形资产等的拆零变现价值的估计数额。

4. 简述资产评估基本构成要素。

【答案】资产评估作为一种评价过程,会涉及以下基本的评估要素:

(1)评估主体,即从事资产评估的机构和人员,他们是资产评估工作的主导者。

(2)评估客体是指被评估标的物,在给定相应条件后,评估客体就成为了资产评估的具体对象,即评估对象。

(3)评估依据,也就是资产评估工作所遵循的法律、法规、经济行为文件、重大合同协议以及取费标准和其他参考依据。

(4)评估目的,即资产业务引发的经济行为对资产评估结果的要求,或资产评估结果的具体用途。它直接或间接地决定和制约着资产评估的条件,以及价值类型的选择。

(5)评估原则,即资产评估的行为规范,是调节评估当事人各方关系、处理评估业务的行为准则。

(6)评估程序,即资产评估工作从开始准备到最后结束的工作顺序。

(7)评估价值类型,即对评估价值质的规定,它对资产评估参数的选择具有约束性。

(8)评估方法,即资产评估所运用的特定技术,是分析和判断资产评估价值的手段和途径。

(9)资产评估假设,即资产评估得以进行的前提条件假设等。

(10)资产评估基准日,即资产评估的时间基准。

以上基本要素构成了资产评估活动的有机整体。

5. 采用收益法评估无形资产时,无形资产收益额的确定可采用哪些方法?

【答案】无形资产收益额的确定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直接估算法。通过未使用无形资产与使用无形资产的前后收益情况对比分析,确定无形资产带来的收益额。①对于收入增长型无形资产,如果生产的产品能够以高出同类产品的价格销售,超额收益=(使用无形资产后产品价格-使用无形资产前产品价格)×销售量×(1-所得税税率);如果生产的产品价格与同类产品相同,销量大幅增加,超额收益=(使用无形资产后的销量-使用无形资产前的销量)×(产品价格-成本)×(1-所得税税率)。②对于费用节约型无形资产,超额收益=(使用无形资产前的成本-使用无形资产后的成本)×产品销量×(1-所得税税率)。

(2)差额法。当无法将使用了无形资产和没有使用无形资产的收益情况进行对比时,采用无形资产和其他类型资产在经济活动中的综合收益与行业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可得到无形资产获利能力,即“超额收益”。无形资产带来的超额收益=经营利润-资产总额×行业平均资金利润率或无形资产带来的超额收益=销售收入×销售利润率-销售收入×每元销售收入平均占用资金×行业平均

资金利润率,应注意,这样计算出的超额收益,有时不完全由被评估无形资产带来,往往是一种组合无形资产超额收益,还需进行分解处理。

(3)分成率法。无形资产收益通过分成率来获得,是目前国际和国内技术交易中常用的一种实用方法。即:无形资产收益额=销售收入(利润)×销售收入(利润)分成率。确定无形资产转让的利润分成率(包括销售收入分成率)的方法有:①边际分析法;②约当投资分析法;③综合评价法。

(4)要素贡献法。在无形资产已成为生产经营的必要条件,同时其带来的超额收益又很确定的情况下,可以根据构成生产经营的各要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贡献,从正常利润中粗略估计出无形资产带来的收益。我国理论界通常采用“三分法”,即主要考虑生产经营中的三大要素:资金、技术和管理。

6. 土地有哪些自然特性和社会特性?

【答案】(1)土地自然特性是指土地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其本身所固有的特殊性质。土地的自然特性有:①数量的有限性(不可再生性)。土地是是一种非再生性自然资源,就其整体而言既不会增加,也不可能再生,因而使土地具有独占性和有限性。②位置的不可移动性。特定的土地都有其特定的自然地理位置,不能搬迁或转移。③效用的持久性。只要以一般的注意加以利用,土地会持续地发挥效用,其生产力或利用价值永不会消失,又称不可灭性、恒久性或永续性。④效用的差异性。由于自然的原因,造成了不同位置的土地之间存在着或大或小的自然差异,这种自然差异又造成了不同位置的土地之间在使用价值或效用方面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异。

(2)土地的人文特性是指土地作为社会资源,作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其与人类活动发生联系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即社会性质。土地的人文特性有:①用途的广泛性。一块土地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用途,而各种不同用途的土地又可选择不同的利用方式。②供给的稀缺性;人类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土地数量的有限性、自然地理位置的不可移动性、效用的差异性等自然特性又限制了土地的供给,使土地特别是城市土地成了一种稀缺性资源,并且稀缺性越来越明显。③社会经济地理位置的可变性。土地的自然地理位置虽然固定不变,但人类的活动会改变一块土地的社会经济地理位置。④可垄断性。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法律关系可以把土地作为社会或个人的财富,或作为谋取财富的手段而加以垄断。

7. 资产评估委托方及被评估企业应进行哪些前期准备工作?

【答案】资产评估委托方及被评估企业的准备工作是指在资产评估正式开始前,委托方及被评估企业为配合资产评估机构顺利地进行资产评估而必须做好和完成的一系列的工作,它是开始资产评估工作的第一步。一般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备工作:

(1)准备好有关的法律文件和经济技术文件及相关资料这方面的资料。包括:①有关资产评估行为的主要依据,如合资协议、股东会决议、董事会决议、上级单位批文等;②被评估对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