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806新闻与传播实务之《当代广播电视新闻学》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网络媒体的舆论机制。
【答案】关于网络媒体的舆论机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析:
(1)网上舆论的特点
①爆发性。由于网络媒体传播速度极快,若有重大新闻事件发生,就会在网络上形成大家普遍关注的热点,进而形成舆论。
②自发性。网上舆论的形成更多的是一种自发形成的。这是与因特网的开放性和个性化密切相关。
③透明性。网上的意见完全是公开于网上的,是直观的,不是隐藏在大众的隐形的舆论意见。
(2)网上舆论的调查
网上的舆论调查活动可以通过设计交互式的问答题、选择题等问卷方式来开展。网上舆论调查的题目设计应力图反映人民普遍关心的问题。
(3)网上舆论的引导
①设置议题引导舆论,是指根据议题设置理论,有意识地设计论坛的话题和主题,来引导舆论。
②提供新闻报道引导舆论,是指在论坛中提供新的新闻事实,来引导舆论。
③发表指导性的言论也可以起到引导舆论的作用,在新闻发生后,请专家学者发表对新闻事件的看法,有助于广大人民群众分析新闻事件的背景,从而提高认识。刊发社论,更能起到引导舆论的作用。
2. 简述人类信息传播发展史上的五次革命。
【答案】在人类信息传播发展史上,经历过五次革命:
(1)语言的产生,大约在两万多年前,使人类摆脱了用简单叫声、表情体态等非语言传播的状态,也使人类彻底脱离了野蛮状态而走向文明。
(2)文字的发明,大约在五千年前,即继口头语言之后产生了文字语言,使信息的保存、文化的积累、社会教育与管理都卓有成效。
(3)印刷媒介的诞生,中国的雕版印刷在公元7世纪初出现,活版印刷在11世纪中叶出现,即文字、纸张和印刷术的结合,使信息传播的规模扩一大。特别是15世纪中叶德国戈登堡(也译
作“谷登堡”)机械化印刷技术的发明,宣告了大众传播时代的即将到来。
(4)电子媒介的诞生,包括19世纪中叶以后的电报、电话、无线电、电影,20世纪的广播、电视等,特别是广播电视,它们是声音、图像和电波的组合,使声像媒介体系完善化。
(5)当今以计算机信息网络传播为核心的新媒介的大量涌现,包括技术手段不断升级换代的电脑、电传真、光纤通信、卫星通信、有线电视、电子报刊、综合数字通信网络、多媒体、信息高速公路等等。而且新老媒体之间不断地相互渗透、兼容、融合、互动,呈现出一体化的趋势。
3. 简述节目卞持人的传播学意义。
【答案】节目主持人的传播学意义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1)主持人即讯息①主持人即讯息体现在他可以产生分享信息和传递知识方面的效果,也可以产生参照框架的作用,从而潜移默化影响人们的认识结构和信息欲求,还可以促使人们的态度与行为有所转变等等。主持人即讯息的另一层含义是它与西方传播学中的模仿论不谋而合。
②节目主持人是媒介赋予其增强传播效果的媒介人物,同时又充当了一种媒介讯息。节目主持人构成讯息的可能性正在于他使用自己的学识与个性重塑自我,影响他人。
(2)在议程设置中扩充自己
①大众传播媒介能非常成功地告诉人们应该考虑些什么问题。这便是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作用。这一理论认为,受众所接触到的媒介讯息是经过媒介把关人的一番选择的。
②大众传播媒介议程的内容影响到大众把哪些问题视为重要; 大众传播媒介的迅速、广泛传播信息的威力,使媒介得以影响大众对现实的理解。凡大众传播媒介视为重要并在媒介报道中突出强调的问题,也会得到受众重视。而节目主持人的把关人作用正是议程设置的充分表现。在节目中主持人要随时对一些新闻事实发表自己即兴式的见解,他用自己的喜、怒、哀、乐以及自己的个性化形象来进行议程设置。
(3)在信息反馈中认识自我
传播是信息传播者与传播对象彼此之间的一个相互交流、沟通、影响的双向过程。作为传播过程中传播对象对传播者的信息作出反应的环节,反馈所起的作用在于使传播者及时了解传播对象对信息的要求、希望、评价、判别等,并根据应有的反馈信息调节、改进信息的传播,使之更符合传播对象的口味。
4. 简述《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的特点。
【答案】《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的特点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权威性。《条例》是目前广播电视体制中最高层级的行政法规。
(2)全面性。《条例》是目前广播电视管理工作中覆盖面最宽的法规,其内容涵、盖了广播电视管理的各个方面和广播电视活动的各个阶段,具有全面性的特点。
(3)针对性。《条例》是在广播电视系统贯彻落实中央指示精神,全面进行治散治滥工作的形势下出台的,对当前突出存在的多头批台,擅自设台、建网,乱播滥放等干扰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进行明确的规定,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4)超前性和预见性。《条例》突出了广播电视的高科技特色,明确了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