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山大学S1115010美学之西方美学史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夏夫兹博里的理性论观点和美学观点。
【答案】(1)夏夫兹博里的理性论观点
夏夫兹博里提出理性的部分是针对霍帘士的性恶论而进行反驳的,理性的部分就是人性中的善根,就是生来就有的道德感或是非感。
①夏夫兹博里认为对善恶美丑的分辨既然是直接的,所以就是自然的,即天生的;分辨的动作既是自然的,分辨的能力本身也就只能是自然的,即天生的;人心并不象洛克所说的生来就只是一张白纸。
②“内在的感官”毕竟不同于外在的感官,而是与理性密切结合的。
③夏夫兹博里把人分为动物性的部分和理性的部分;通常的感官属于动物性的部分,“内在的感官”才属于人的心和理性的部分;审美的能力只属于后者而不属于前者。
④夏夫兹博里把道德感和美感看作是相同的。
(2)夏夫兹博里的美学观点
①合理因素
夏夫兹博里的伦理观点以美学观点为基础,由于他看出美与善的密切联系,他也看出审美是与怜悯,喜爱,慈祥,公正,慷慨之类“社会感情”的密切联系,这也就是说他看出了美的社会性。这是在这一点上,他的学说是对经验派片面强调动物性本能的美学观点的一个纠正。
②不足
a. 肯定怜悯,喜爱,慈祥,公正,慷阪这类“社会愔感”不是社会发展的产物而是人在“自然状态”中生而就有的资票。
b. 对于美感究竟是感性的活动还是理注的活动没有认识漼楚:夏夫兹博里把感性活动和理性活动在同一阶段:实际是感性阶段)里统一起来,把理性活动看成一种不假思考的近似感性直觉的活动,这就带有神秘主义的色彩了。
c. 夏夫兹博里将形式(美所在)分为三类
第一,“死形式”;
第二,“赋予形式的形式”;
第三,第三类形式不仅赋予形式于物质,而且“赋予形式于心本身”,所以就是“一切美的本原和泉源”。这就是所谓“第一性美”,也就是自然神。
③夏夫兹博里美学思想中值得注意的三点
a. 他在《赫库理斯的选择》一文里,提到画家:在描写动作时应该在这动作过程中选择最富于暗示性的一顷刻。这个看法是由莱辛在《拉奥孔》里加以发挥的。
b. 他的美标志健康和旺盛,而丑则标志疾病和灾涡
c. 他再三强调文艺的繁荣有赖于政治的自由,暴力专制下的阿谀逢迎的情况不利于产生伟大的文艺。
2. 朱光潜曾说“艺术化的人生”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艺术化的人生”
对现实人生的关怀、对人的自由和解砍的追求,既是朱光潜美学思想的“主旋律”,又是他的美育思想的梭心。他在《谈美》一书中提出“人生的艺术化”,认为离开人生,美和艺术都无从谈起。美不仅在物,亦不仅在心,而在心与物的关系上面,是心借物的形象来表现情趣。所以,没有人的参与,美就无从产生。同样,“离开人生便无所谓艺术,因为艺术是情趣的表现,而情趣的根源就在人生”。不仅如此,美和艺术最重要的功能就在于弥补人生的缺陷,使人超越自然的限制和实际人生的牵绊,从而获得心灵的自由和解放,实现生存的艺术化。可见,美和艺术说到底是为人生的,离开人生,美和艺术的价值也无从谈起。由此可以看出,重视美育是朱光潜前期美学思想的突出特色,人生的艺术化则是其美育思想的核心观念。
(2)“艺术化的人生”的内涵
在朱光潜的美育理论当中,“人生的艺术化”蕴涵舂人生的情趣化、超脱化、道德化和完满化四个方面的含义。
①朱光潜认为,人生的艺术化首先意味着人生的情趣化
“艺术是情趣的活动,艺术的生活也就是情趣丰富的生活。”情趣丰富的人是生活的艺术家:,他们善于领略人生世相的新鮮有趣,也能够创造庄严伟大的生活。
②“人生的艺术化”意味着人生的超脱化
朱光潜认为,要实现人生的情趣化,还必须有超脱的人生态度。如果人们无法摆脱实用功利的束缚,把世界摆在一定距离之外去看,于是这丰富华严的世界,除了可效用于饮食男女的营求之外,便无其他的意义。
③“人生的艺术化”意味看人生的道德化
朱光潜指出,真正的艺术家:对待作品从不随便,而是极其严肃认真。他们在锻炼作品时常呕心沥血,一笔一划也不肯苟且。如王荆公作“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诗,前后改了十几次才最终选定“绿”字。与艺术家相类,善于生活者对生活也非常认真。他们把过一世生活当成做一篇好文章,尽重追求完美,决不让尘芥妨碍了整个生命的和谐完满。
④“人生的艺术化”还意味看人生的完满化
正如好的艺术作品都是完整的有机体,艺术化的人生也必须是完满的、和谐的。朱光潜受康德、席勒等人影响,认为“求知、想好、爱美”三者都是人类天性,人生来就有真善美的需要,真善美具备,人生才完美。
3. 简述别林斯基环宇艺术的本质和目的的观点。
【答案】(1)别林斯基提出的美学的任务
真正的美学的任务不左于解决艺术应该是什么而在解决艺术实际是怎样。换句话说,美学不
应把艺术作为一种假定的东西或是一种按照美学理论才可实现的理想来研究。
①他的出发点是黑格尔的“理念的感性昼现”说;
②与黑格尔无关而也是从西欧传来的纯艺术论(艺术无外在目的);
③研究自然和再现生活的现实主义信条也已出现了。
(2)诗用形象思维
①提出依据:别林斯基的最著名的诗用形象思维,不论证真理而只显示真理的论点也是根据“理念的感性显现”说提出来的。
②当时形象思维直接性提法的三个用意
a. 说明理念体现于具体形象;
b. 辩护纯艺术论;
c. 强调艺术的客观性。
③别林斯基认为诗和哲学在内容(绝对真理,理念)上相同,所不同者哲学用抽象思维,达到概念;诗用形象思维,达到形象。这样把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绝对对立起来,就必然否定诗和艺术与任何理智作用有关。
④评价:作者在这里还是在为纯艺术论辩护:说形象不是手段(不是论证真理)而是目的(本身显示真理),就是说诗作品的目的不是外在而是内在的。这种内容与形式融合的观点当然是正确的。但是这里仍有一个矛盾,既然说“一切艺术作品都是由一个一般性的理念产生出来的”,何以又说“诗人从来不存心要发浑这个或那个理念”呢?从上面引文看,别林斯基是想用艺术创作的无意识性(不自觉性)来解决这个矛盾的。
⑤陷入矛盾的原因
a. 他在早期往往把艺术观照的直接性(“艺术是对真理的直接的观照”)和艺术创作的无意识性混为一事。
b. 在一八四三年以后,他愈来愈少地(这并非说完全放弃)谈艺术显示理念,愈来愈多地强调艺术须面对生活和现实,从这中间揭示事物的本质。
从理念到现实的观点转变的原因:当时俄国农奴解砍运动的进展以及别材斯基本人对这运动的日益关心。
⑥在四十年代初,别林斯基开始见出“直接性”与“无意识性”的分别
a. “直接性”与“无意识性”的区别
现象的直接性是艺术的基本规律和必不可少的条件……无意识性却不但不是艺术所必有的特性,而且对艺术是有害的,会降任艺术的。
b. “现象的直接性”在别林斯基的思想里后来日渐取得主导的地位。
4. 简述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观点。
【答案】(1)黑格尔的全部美学思想都是从一个中心思想生发出来的
即他的美的定义:“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①理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