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801经济学(含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资)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答案】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指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矛盾。商品经济是建立在社会分工基础之上的,一方面,社会分工的存在,使得生产者的劳动具有社会劳动的性质,他们的生产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各自的劳动都是社会劳动的一部分。另一方面,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了生产者的劳动具有私人劳动的性质,生产者独立进行生产决策,产品归生产者私人占有。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这种矛盾只能通过市场交换得到解决,在市场交换中,私人劳动只有转化为社会劳动,得到社会承认,私人生产者的个体利益才能得到实现。随着简单商品经济发展到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就进一步发展为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这个基本矛盾在资本的积累过程中通过平均利润率下降、资本和人口的相对过剩以及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表现出来。
2. 商品拜物教
【答案】商品拜物教是指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被物与物的关系所掩盖,从而使商品具有一种神秘的属性,似乎它具有决定商品生产者命运的神秘力量。马克思把商品世界的这种神秘性比喻为商品拜物教。商品拜物教的根源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正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这一矛盾,使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的社会性,不是表现为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直接的社会关系,而是表现为人们之间的物的关系和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从而使商品成为一种充满神秘性的东西,产生了商品拜物教。货币产生以后,商品拜物教发展成为货币拜物教,此后还出现了资本拜物教、利息拜物教、地租拜物教等等。要消除这些拜物教,就必须彻底消除生产资料的私有制。
3. 政治经济学
【答案】政治经济学是指研究人类社会中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经济科学中的基础理论学科。19世纪40年代初,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使政治经济学发生了根本的变革。它第一次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出生产关系,指明它是一切社会关系中最根本、最本质的关系,它第一次明确指出政治经济学所要研究的不是物,而是物掩盖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与阶级之间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有关时代的经济学,是理解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趋势的科学,也是理解整个社会发展和变迁的理论科学。
4. 劳动资料
【答案】劳动资料(又称为劳动手段),是指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其中最主要的是生产工具,还包括除劳动对象和生产工具之外的一切其他生产资料,如建筑物、道路等。劳动资料特别是其中的生产工具,随着生产的发展总是不断地得到改进,如旧的手工织布机被机器织布机所代替,一般的机器织布机被自动化的织布机所代替。同时,随着生产的发展,劳动资料的范围和品种也不断扩大。在现代化的生产条件下,劳动资料中除了一般的生产工具外,还包括各种动力装备、计算机系统、机械手、机器人、传送装置以及各种仪器、仪表等。
5. 超额利润
【答案】超额利润是指由于个别资本家率先采取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从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利润。超额利润也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在完全竞争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上,长期内不会存在超额利润,只有在垄断市场上,垄断厂商可以保持长期的超额利润。
6. 物质资料生产
【答案】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改造自然和创造物质资料(物质财富)的过程。它包括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消费四个互相联系的环节。物质资料的生产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一方面人类要生存就需要食物、衣服、住房等最基本的生活资料,这些只有通过物质资料的生产才能获得。任何社会都不能停止生产,否则,这个社会就不能继续存在下去; 另一方面只有物质资料生产发展了,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等活动才能得到发展,从而人类社会才能发展。
7. 流通手段
【答案】货币的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但可以是不足值的货币。一定时期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流通中商品的数量、价格水平和货币的流通速度。当货币出现以后,商品交换就通过货币这个中介来进行,商品交换过程分为卖和买两个阶段,即商品所有者先把商品换成货币,再用货币去购买商品。货币作为流通手段,打破了直接物物交换中存在的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限制,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是,商品交换中出现的时间和空间的买卖脱节加深了商品的内在矛盾,隐含了商品流通中断、发生危机的可能性。
8. 关税同盟
【答案】关税同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完全取消关税或其他壁垒,进出口商品均可自由竞争、流通,并对非同盟国家实行统一的关税率而缔结的同盟。它除了包括自由贸易区的基本内容外,对外则实行共同的贸易壁垒。成立关税同盟的目的在于使成员国的商品在统一关税以内的市场处于有利地位,排除非同盟国商品的竞争。关税同盟意味着各成员国在制定关税过程中要让渡部分经济主权,通过缔结协定在关税方面成为一个共同体。关税同盟在一体化程度上比自由
贸易区更进了一步。关税同盟有1826年成立的北德意志关税同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荷比卢经济联盟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等。
二、简答题
9. 金融资本全球化是怎样形成的? 它对国际经济有什么影响?
【答案】金融资本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放松金融管制,开放金融市场,使资本在世界各国、各地区的金融市场自由流动,最终形成全球统一的金融市场的过程。金融资本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组成部分,是经济全球化中最核心、最敏感的领域。
(1)金融资本全球化的形成①跨国公司的发展推动了金融资本全球化的形成
20世纪70年代,生产的国际化导致了跨国公司的发展,跨国公司海外投资迅速增加,促使跨国银行在海外开设大量的分支机构,以满足跨国公司全球范围资本流动的需要,这是金融资本全球化最原始的推动力量。
②贸易全球化进一步促进了金融资本全球化的产生
贸易全球化的发展也带动了各国货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交换数量和规模的不断扩大,进一步促进了金融资本全球化的产生。
③金融创新推动了金融资本全球化的形成和发展
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金融创新为金融资本全球化提供了联系全球市场的金融工具,货币互换、期权、期货、远期协议等金融创新工具连接了全球的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
④金融自由化推动了金融资本全球化的形成和发展
为了提高金融机构的效率,各国不得不放松金融管制,开放国内金融市场,取消外汇管制,实施利率、汇率市场化等,这大大便利了资本在国际间的自由流动,并降低了融资成本,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⑤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为金融资本全球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消除了金融交易在国际间进行的一系列技术障碍和限制,使各国金融市场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越来越短,国际资本和国内资本的流动几乎没有限制,为金融资本全球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2)金融资本全球化对国际经济的影响
①金融资本全球化的积极影响
a. 金融资本全球化打破了国际金融市场相互隔离的局面
金融资本全球化使资本这一基本生产要素的流动更为顺畅。多元化和更有效率的资本流动,有利于提高资源在全球配置的效率,促进了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的增长和各国经济的发展。
b. 金融资本全球化为各国投融资活动提供了便利
既使需要大量投资但本国储蓄不足的发展中国家可以获得国际资本的补充,又使一些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国家能从国际金融市场吸收资金来平衡国际收支的赤字,从而弥补国内投资和对外贸易的两个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