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政治经济学803经济学基本原理之政治经济学(资)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资产证券化
【答案】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能产生出稳定的现金流的资产,通过一定的安排使之转换成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出售和流通的证券的过程。资产证券化源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居民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它是在资本市场上进行直接融资的一种方式。资产证券化的实质是出售未来可回收的现金流从而获得融资。资产证券化的加强,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对国际贸易、国际投资以及跨国公司的并购确实产生了积极影响,促进了生产国际化和跨国公司的发展。但是,资产证券化也相应带来了金融盲目扩张,以至于严重脱离真实经济的发展而形成泡沫。
2. 中小企业
【答案】中小企业是指与所处行业的大企业相比,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不同国家、不同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行业对其界定的标准不尽相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动态变化。各国一般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对中小企业进行定义,质的指标主要包括企业的组织形式、融资方式及所处行业地位等,量的指标则主要包括雇员人数、实收资本、资产总值等。量的指标较质的指标更为直观,数据选取容易,大多数国家都以量的标准进行划分。各国经济的发展表明,中小企业在各国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最主要的作用是:(1)中小企业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 (2)中小企业是技术革新的重要源泉; (3)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主体; (4)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中也能发挥积极的作用。
3. 世界经济依赖
【答案】世界经济依赖是指当代世界各国通过国际经济传递机制进行的,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传递”是指一国的经济盛衰对另一国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国际经济传递是由一国的开放部门影响到非开放部门。国际经济传递机制主要有:国际贸易传递机制; 国际资本传递机制; 国际劳动力流动的传递机制; 国际信息流动的传递机制。从性质上来划分,世界经济相互依赖可分为:对称的和均衡依赖,非对称的和非均衡依赖。前者是指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当,后者是指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在对称的和均衡依赖的性质下,双方的经济发展并非取决于相互依赖,如发达国家之间的依赖,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依赖; 在非对称的和非均衡依赖的性质下,一方经济发展受另
一方经济发展所支配,如历史上帝国主义与殖民地附属国之间的依赖,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当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依赖仍然具有这种性质。
4. 资本集中
【答案】资本集中是指把已经形成的许多单个资本集中起来,是资本家剥夺资本家,是许多小资本变成少数大资本。它可以通过大资本吞并小资本来实现,或者是由原来分散的资本联合起来组成新的更大的资本。资本集中是扩大单个资本总额的一种形式,资本集中不会引起社会资本的增大,也不受社会财富增加量的限制,资本集中不受社会财富的绝对增长或积累的绝对增长的限制,它把一些小资本合并起来从而消火了这些资本的独立和互相对立的性质。资本集中的主要途径有:并购(包括兼并、收购)、联合、向社会发行股票。资本集中在现实中往往采取股份制的形式。资本集中有两个有力的杠杆。其一是竞争,其二是信用。
5. 价格
【答案】价格是指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是商品的交换价值在流通过程中所取得的转化形式。价格的本质是从属于价值并由价值决定的货币价值形式。价值的变动是价格变动的内在的、支配性的因素,是价格形成的基础。但是,由于商品的价格既是由商品本身的价值决定的,也是由货币本身的价值决定的,因而商品价格的变动不一定反映商品价值的变动; 同样,商品价值的变动也并不一定就会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动。因此,商品的价格虽然是表现价值的,但是,仍然存在着商品价格和商品价值不相一致的情况。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价格随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动,直接围绕它的价值上下波动; 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由于部门之间的竞争和利润的平均化,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商品价格随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动,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价格的基本职能主要有:标度职能、调节职能、信息职能。
6. 流动资本
【答案】流动资本是指在生产资本中,全部一次投入生产过程,价值也一次转移的那部分资本。流动资本包括两部分:(1)一部分是投在原料、材料、辅助材料等等劳动对象上的那部分资本。这部分资本,从物质形式看,参加一次生产过程后便全部消费掉,形成一种新的使用价值; 从价值形式看,参加一次生产过程后全部价值便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并经过产品出售而转化为货币全部流回到资本家手中。这部分资本属于流动资本。(2)另一部分是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这部分资本,它的价值并不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是在生产过程中,由活劳动重新创造出来。工人在劳动过程中不仅创造了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而且还创造了剩余价值。因此,在价值形成卜,投于劳动力的资本,同投在原材料卜的资本是根本不同的。但是,从价值的周转方式来看,二者是样的。都是通过一次生产过程就把全部价值加入到新产品中去,并经过产品销售以货币形式回到资本家手里。因此,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生产资本,也构成流动资本的一部分。
二、简答题
7. 如何理解贫困化增长? 试用案例加以分析。
【答案】(1)贫困化增长的含义
贫困化增长是指生产扩大,出口增加,但出口的相对价格下降,同量出口可换回的进口下降,总体福利水平下降。出口贫困化增长产生的条件是:出口国是单一经济的发展中国家; 出口的产品为初级产品或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出口量较大,足以影响世界价格的波动:该种产品的需求弹性较小; 国民经济的发展高度依赖该种产品的出口。
例如,一个国家迅速扩大咖啡豆的生产能力,它希望大量增加咖啡豆的出口以换回更多的制造品。假定该国咖啡豆的出口量已经占世界出口总量的相当大的比重,而其他国家对咖啡的需求又缺乏弹性,即对咖啡的需求不会因其价格的下跌而大量增加。因此该国大量增加咖啡豆出口的结果将导致世界市场价格的大幅度下降,该国咖啡豆供应量的增加不但没有提高其国民收入,反而使该国蒙受损失。
(2)造成发展中国家贫困化增长的原因
①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是造成发展中国家贫困化增长的最根本原因。虽然发展中国家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由于发达国家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而对此不抱积极态度,甚至进行多方抵制,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至今进展缓慢。
②20世纪50年代初阿根廷经济学家普雷维什的观点:造成发展中国家贫困化增长的原因主要有:
a. 技术进步的利益不能平均分配
普雷维什发现,在发达国家中,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改善了他们的工资收入和资本利润,这些国家工资和利润的提高甚至相对地大于生产率的增长。而在发展中国家中,初级产品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只是降低了初级产品的国际价格。因此,随着新技术的运用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发达国家将保有由于工业技术进步而产生的全部利益,而发展中国家则将其技术进步的果实转移一部分给发达国家,因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状况反而会恶化。
b 进口需求收入弹性不同
初级产品的收入弹性一般都小于1,也就是说,对初级产品需求的增长低于收入的增长。随着北方国家收入的提高,它们对南方国家出口产品的相对需求就会越来越少,而南方国家生产力的增长又迅速地扩大了初级产品的供给,其结果只能是初级产品的国际价格下跌。相反,南方国家进口产品中制成品的需求收入弹性较高,从而使北方国家的出口产品价格不断上升。
c. 经济周期的影响
当经济繁荣时,初级产品和制成品的价格都会上涨。在经济衰退时,产品价格则会下降,但是,由于制成品市场具有垄断性质以及发达国家由于存在着强大的工会组织而导致的工资刚性等特点,使得制成品价格的下降幅度远远小于初级产品价格的下降幅度。因此,经济周期也使南方国家的贸易条件恶化。
③不平等交换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