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622微生物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菌视紫红质
【答案】菌视紫红质是嗜盐杆菌的细胞膜区域中存在的一种色素蛋白,使细菌细胞膜呈紫色。它与视紫红质一样都含一分子的视黄醛,其化学性质与视紫红质相似。它在有光而微好氧条件下才能产生,在有光存在时,菌视紫红质摆动于两种构象之间,同时穿过细胞膜,向外释放质子,所形成的质子梯度用于驱动A TP 合成。这种依赖光的A TP 合成(光合磷酸化)为细菌在微氧条件下提供了另一条氧化磷酸化途径。
2. 完全抗原与半抗原。
【答案】完全抗原是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的抗原,包括大多数常见的抗原,如多数蛋白、细菌细胞、细菌外毒素、病毒体和动物血清等;
半抗原,又称不完全抗原,是只有反应原性而没有免疫原性的抗原,如大多数多糖、类脂、核酸及其降解物以及某些药物等。
3. 生化需氧量。
【答案】生化需氧量(BOD )是指在1L 污水或待测水样中所含的一部分易氧化的有机物,当微生物对其氧化、分解时,所消耗的水中溶解氧的毫克数(其单位为
4. 半抗原。
多糖、类脂、核酸及其降解物以及某些药物等。
5. 周毛菌。
【答案】周毛菌是指周身都长有鞭毛的细菌。
6. 化能异养型。
【答案】化能异养型是指以有机化合物为碳源,利用在有机化合物氧化过程中产生的化学能为能源,以有机物作为供氢体进行生长的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7. 野生型。
【答案】野生型是指从自然界分离到的任何微生物在其发生人为营养缺陷突变以前的原始菌株。
第 2 页,共 39 页 )。 【答案】半抗原,又称不完全抗原,是指凡缺乏免疫原性而有免疫反应性的物质,如大多数
8. 羧化酶与包涵体
【答案】羧化酶是存在于一些自养细菌细胞内的多角行或六角行内含物,大小与噻菌体相仿,内含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在自养细菌的
结构,这种水不溶性结构称为包涵体。
9. 受体菌。
【答案】受体菌是指接受DNA 片段的菌。
10.半合成抗生素。
【答案】半合成抗生素是指对天然抗生素的结构进行人为改造,使其疗效提高、毒性降低、性质稳定和抗耐药菌的新抗生素。
11.共生
【答案】共生是两种生物彼此互利地生存在一起,缺此失彼都不能生存的一类种间关系,是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高度发展。
12.菌丝球。
【答案】菌丝球是真菌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通气搅拌或振荡培养时,菌丝体相互紧密纠缠形成的颗粒。它均匀的悬浮于培养液中,有利于氧的传递以及营养和代谢产物的输送,对菌丝的生长和代谢产物形成有利。
13.基团转位
【答案】基团转位指一种既需特异性载体蛋白又需耗能的运送方式,其特点是溶质在运送前后会发生分子结构的变化的运送方式。
14.异型乳酸发酵的双歧杆菌途径。
【答案】双歧杆菌异型乳酸发酵途径是通过HMP 发酵的新途径,其特点是2分子的葡萄糖可产生3分子乙酸、2分子乳酸和5分子A TP 。
15.指数期。
【答案】指数期,又称对数生长期,是微生物生长经过迟缓期后,进入快速分裂阶段,以最大速率生长和分裂,群体成倍数増长,群体细胞数量呈对数増加或指数速率増加的生长阶段。在对数生长期微生物各成分按比例有规律地增加,微生物平衡生长。
固定中起关键作用。包涵体在某些生长条件下,细胞内能积累某些特殊的生物大分子,它们致密的集聚在细胞内,或被膜包裹或形成无被膜裸露
二、选择题
第 3 页,共 39 页
16.不属于正常体液与组织中的抗菌物质是( )。
A. 抗生素
B. 溶菌酶
C. 补体
D. 乙型溶素
E. 白细胞素
【答案】A
17.良好的饮用水,每毫升其细菌总数不能超过( )。
A.1个
B.10个
C.100个
D.1000个
【答案】C
18.一般真菌生长的最适温度是( )。
A.20〜25°C
B.22〜28°C
C.24〜30°C
D.26〜32°C
【答案】B
19.卡尔文循环途径中固定(羧化反应)的受体是(
A. 核酮糖-5-磷酸
B. 核酮糖-1,5-二磷酸
C.3-磷酸甘油醛
D.3-磷酸甘油酸
【答案】B
20.蓝细菌的固氮部位是( )。
A. 静息孢子
B. 类囊体
C. 异形胞
D. 链丝段
【答案】C
第 4 页,共 39 页 )。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