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厦门大学化学系622微生物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糖被。

【答案】糖被是指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胶状物质。

2. 化学渗透学说。

【答案】化学渗透学说是由197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英国学者P.Mitchell 在1961年所提出的。该学说认为,在氧化磷酸化过程中,通过呼吸链酶系的作用,可将底物分子上的质子从膜的内侧传递到膜的外侧,从而造成了膜两侧质子分布不均衡,此即质子动势的由来,也是合成ATP 的能量来源。通过ATP 酶的逆反应,把质子从膜的外侧重新输回到膜的内侧,于是在消除质子动势的同时合成了A TP 。

3. 厚垣孢子。

【答案】厚垣孢子是一些真菌在不良的环境条件下,细胞原生质收缩变成近圆形,外生的一层厚壁结构,当环境条件适宜时,它可以萌发重新长出菌丝。

4. 完全抗原与半抗原。

【答案】完全抗原是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的抗原,包括大多数常见的抗原,如多数蛋白、细菌细胞、细菌外毒素、病毒体和动物血清等;

半抗原,又称不完全抗原,是只有反应原性而没有免疫原性的抗原,如大多数多糖、类脂、核酸及其降解物以及某些药物等。

5. 组成酶。

【答案】组成酶是经常以较高浓度存在生物体内的调节代谢作用的酶。

6. 螺旋菌。

【答案】螺旋菌是指形状为螺旋状的细菌。

7. 补充培养基。

【答案】补充培养基是指凡只能满足相应的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生长需要的组合或半组合培养基。

8. 菌环。

【答案】菌环是捕虫菌目的真菌和一些半知菌会产生菌环和菌网等的特化菌丝,其功能是捕

捉线虫,然后再从环或网上生出菌丝侵入线虫体内吸收养料。

9. 传染与免疫。

【答案】传染是指外源或内源性病原体突破其宿主的三道免疫“防线”后,在宿主的特定部位定植、生长繁殖或(和)产生酶及毒素,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的过程;传染的三种可能结局为隐性传染、带菌状态和显性传染;免疫是机体对体内外生物性刺激的反应,在正常情况下机体识别异物、排除异物、消灭异物的生理功能,或者说是机体识别自己、排除异己抗原物质的一种生理功能。传染与免疫是病原菌和机体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

10.生物氧化(biological oxidation)。

【答案】生物氧化(biological oxidation)是发生在活细胞内的一系列产能性氧化反应的总称。

11.生物固氮。

【答案】生物固氮是指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固氮生物在体内固氮酶的催化作用下将大气中的分子态还原成为

12.闭囊壳。 的过程。

【答案】闭囊壳是子囊果的一种,为完全封闭式,呈圆球形,是不整囊菌纲,例如部分青霉、曲霉所具有的特征。

13.鉴别性培养基(differential media)。

【答案】鉴别性培养基(differential media)是一类在成分中加有能与目的菌的无色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从而达到只须用肉眼辨别颜色就能方便地从近似菌落中找出目的菌菌落的培养基。

14.弧菌。

【答案】弧菌是指螺旋不足一环的螺旋状细菌。

15.趋性。

【答案】趋性是指生物体对环境中的不同理化或生物因子有作方向性的应答运动。

二、选择题

16.最早进行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科学家是( )。

A.Griffith

B.Avery 等

C.Hershey 等

D .Fraenkel-Conrat

【答案】A

17.铁呼吸存在于某些专性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的代谢中,其呼吸链末端的氢受体为( )。

A.Fe B. C.

D. 二者都不是

【答案】C

18.绵霉(Achlya )的无性繁殖产生( )。

A. 外生的分生孢子

B. 外生的节孢子

C. 游动孢子

D. 外生的担孢子

【答案】C

19.在下列四种菌种保藏法中,以( )的效果为最好。

A. 石蜡油封藏法

B. 砂土保藏法

C. 冷冻干燥保藏法

D. 液氮保藏法

【答案】D

20.用于治疗破伤风毒血症的生物制品,是以( )为抗原注射于马体后所提取的产品。

A. 外毒素

B. 内毒素

C. 类毒素

D. 破伤风梭菌

【答案】C

21.微生物代谢调节的方式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 )。

A. 调节细胞膜的透性

B. 调节酶与底物的接触

C. 调节代谢流

D. 调节微生物的生理活动

【答案】C

【解析】微生物代谢调节的方式很多,例如可调节细胞膜对营养物质的透性,通过酶的定位以限制它与相应底物的接触,以及调节代谢流。其中调节代谢流最为重要,它包括两类,一类是酶合成的调节,该方式调节的是酶的合成量,有诱导和阻遏两种机制;另一类是酶活性的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