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海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624西方哲学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奥康的剃刀

【答案】奥康的剃刀是指理论构造中的一条方法论原则,在形而上学论战中被广泛应用。奥康认为,“用较多的东西去做用较少的东西能够做的事情,是无意义的。”意即人们不应当设定比合适的哲学解释所必需的实体更多的实体。因此,在其他情况都相同的条件下,人们在面对具有同等解释力的两个或多个理论中,应选择使用了最少的假定与解释原则的那个理论。

2. 原子运动

【答案】原子运动是古希腊哲学家德漠克利特提出的著名学说。他认为原子具有能动性,是构成一切事物的最后单位,并否认原子受其他东西的支配,而主张原子本来就在运动的观点。他把运动看作是原子的固有属性,无数原子在宇宙中形成旋涡运动,重的凝结成大地,轻的被抛向外层空间。原子在旋转中相互碰撞,不同形状的原子或因相互勾连、纠缠而结合,或因错开、脱落而分离。世间万物因原子的结合而产生,因原子的分离而消失。德漠克利特认为原子的漩涡运动是必然的,说“万物都根据必然性生成”,“没有什么事物是任意产生的”。

3. 实体

【答案】实体是指神或自然。斯宾诺莎认为实体是在自身内并通过自身而被认识的东西。他反对笛卡尔的心物二元论,认为只有神或自然一个实体。实体是无限的,它不可以被别的东西所限制; 实体是自因的和永恒的,它不能被别的东西所产生。宇宙间只有一个不动、不变的绝对无限的实体。斯宾诺莎将唯理论进一步向前推进,用自然主义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取代笛卡尔的心物二元论。

4. 宿命论

【答案】宿命论是指人一生中的所有事件,不管它们是己经发生、正在发生或将要发生,都是预先由上帝决定好的,个人无论如何努力都不可改变。这是一种神学学说,其代表人物是奥古斯丁。这种主张根源于“上帝是万物的原因”,也与“人类只能靠上帝的恩典而得救”的神学思想密切相关。宿命论或先定论的概念为天命论奠定了基础。

二、简答题

5. 简要论述托马斯·阿奎纳对于实体的观点。

【答案】托马斯说,“实体就是一个不应寓于基质中的东西。因此必须把实体理解为:具有一种不应在他物之中的本质性的东西。”

(1)根据存在同本质、形式和质料的关系,托马斯·阿奎纳将实体分成三类:

①实体是上帝,上帝是最高的实体。

上帝是存在的自因,也是自有的存在者。上帝是存在与本质的统一,也是存在与存在者的统

一。上帝的本质就是他的存在。

②实体是精神实体,精神实体是无形实体。

精神实体有存在与本质之分,因为精神实体的存在并不是自身固有的,而是获得的,获取的能力会受自身本质的制约。精神实体的本质是固有的潜能,它决定精神实体从上帝那里接受何种现实。精神实体只有存在与本质之分,没有形式和质料之分。

③实体是物质实体,物质实体既有存在与本质之分,也有形式和质料之分。

物质实体既要受到本质对存在的限制,又要受到质料对形式的限制。托马斯·阿奎纳把前一种限制归纳为“来自上面的限制”,把后一种归纳为“来自下面的限制”。

(2)根据存在与本质、形式同质料的关系,托马斯将实体分为由上至下的三个等级:

①上帝是最高实体,因其没有存在与本质的之分。

②精神实体只有存在与本质之分,而无形式和质料之分,故其居于上帝与物质实体之间。 ③物质实体既有存在与本质之分,又有形式和质料之分,故物质实体是最低的实体。

6. 黑格尔:“在时间上最后的哲学是所有以前的哲学发展的结果,因而必定包含着所有以前的哲学的各个原则; 所以,真正名副其实的哲学必定是最发达、最丰富和最具体的哲学。”请就哲学的性质、哲学与哲学史的关系,讨论黑格尔的这一观点,并做出相应论证。

【答案】传统哲学在理论与实践、科学与道德、自然与社会、真理与历史之问设置了不少隔阂,黑格尔继承并彻底贯彻了谢林的做法,把本体论、认识论、自然哲学、道德哲学、艺术哲学和宗教哲学等各门学科结合成一以贯之的体系。辩证法是贯穿在所有这些领域的原则、规律和过程,绝对精神的辩证运动构成了本体论。同时,其在社会意识诸形态中的运动是法哲学和历史哲学研究的历史过程,而在人的精神领域的显现则分别是美学、宗教哲学和哲学史的研究对象。

(1)哲学的性质

①黑格尔认为,哲学是精神自由。其在充分吸收康德的成果的基础上,开创出了用辩证法讨论哲学的性质。他认为,认识能力不能脱离认识主体,认识一个事物,是在认识一个对象的同时,在认识活动本身中。现实或客观本质就是隐藏在客观事物背后的客观思想,思想内容和经验是一致的,真理就是客观思想的自我认识或表现。

②哲学的开端是一个假定。黑格尔首先肯定了哲学是我们人类的思维能力的运用。人只能用思维来认识事物,认识实在。而黑格尔的哲学的任务是要认识自然和整个经验世界,研究和理解其中的理性,其对象就是合乎理性的现实性。他把哲学看作是在精神自由中不断追求真理的过程的科学,结合思维自身活动能力本身思考哲学,哲学在精神或理性的推动下,使一切科学和真理成为可能、得以实现,“绝对精神”的最终的自我认识是通过哲学家的自我意识实现的。

(2)哲学与哲学史的关系

①哲学体现为历史的发展进程,即为“哲学史”。哲学通过思维、概念来把握绝对、上帝,达到了人的精神与上帝的同一,实现了绝对真理和绝对自由。哲学既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黑格尔认为,哲学史是每个时代的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是精神向绝对真理前进的步骤,因此,每一时代的哲学都是绝对真理的一个小可缺少的环节。每一个哲学都有自己的一个中心范畴,这个范畴占据着真理发展的一个阶段,而这个哲学不过是将这个片面的范畴扩展为一个体系而已。但后来的哲学并不推翻先前的,只是推翻前一原则的绝对性,将它降为自身的一个环节。

②哲学史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各个哲学就相当于逻辑学中的各个范畴,哲学之问的更替就相当于范畴之问的推演,而全部哲学史就展示了最后出现的最完备的哲学的内部逻辑结构。黑格尔由此表达了“历史的和逻辑的相一致”的辩证原则,认为哲学史就是哲学,历史上那些哲学系统的次序与理念中那些范畴的逻辑推演的次序是相同的,历史发展就是逻辑体系的形成过程,而整个哲学史就是他自己的最后的哲学产生、发展和形成的历史。我们只有把握到了历史发展的内在本质规律,去掉其外在偶然的形态,才能把握到哲学。反之,如果把握了哲学,也就可以不为历史的偶然性外表所迷惑,从而揭示出历史中隐藏的必然性。

③黑格尔力图按照他的“逻辑学”的概念发展程序来解读哲学史的进程。所有哲学都是唯一的一个哲学从抽象到越来越具体的发展的不同阶段,时间上最早出现的哲学就是逻辑上最贫乏最抽象的哲学,而时间上最晚出现的哲学则是逻辑上最丰富最具体的哲学。由此可见,哲学的发展是绝对精神暗中支配和利用哲学家在完成自己的伟大工程,而最后的那个哲学家,即黑格尔本人,则看透了绝对精神的这个秘密,掌握了此前一切哲学所不断推进、而在他这里达到最后成熟的绝对真理。他自认为他自己的哲学就是绝对精神在其中达到自我认识的哲学,因而在他的头脑里,主体和客体、思维和存在都最后统一起来了。在他这里,哲学史终结了,整个人类历史都终结了,以后的历史只不过是对他所发现的真理的一种再次确证或推广,不会再有什么新的东西产生出来了。全部辩证的发展在这一点上达到了最终的结束和静止,那能动的生命活动就被窒息在这一封闭的体系之中了。

7. 请叙述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的主要观点。

【答案】(1)含义

恩培多克勒认为,火、土、气、水是组成万物的根,万物因四根的组合而生成,因四根的分离而消失。四根自身并没有自我组合和分离的能力,它们之间的分合需要用外部原因来解释,即“爱”和“恨”“爱”使根相互结合,“恨”使根相互争斗。

(2)内容

恩培多克勒用四根说明事物的可感性质,用爱与恨说明事物的生灭变化。他的火、土、气、水都是微粒,处于运动状态,因此可合可分,但在运动中四根不生不灭。“从多中生一”和“从一中生多”分别代表事物的生成和毁灭。“单一”是指由众多的“根”所生成的某一具体事物。每个根都是单独的个体,是“一”。“众多”的根依照不同的比例组合在一起产生出可感事物,可感事物分解为单独的根而消亡。但根保持着个体存在和同样的数目,既不增加也不减少,既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