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济南大学管理学院组织行为学 (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什么是群体? 群体有哪些类型?

【答案】(1)群体的定义

群体是指两人或两人以上的集合体,他们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群体中的人具有以下特征:

①他们拥有一定的规范,在行为上互相制约;

②他们互相影响、互相依赖,彼此感到互相联系在一起,是一个整体;

③为完成共同的目标,他们分工协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2)群体的类型

①大型群体和小型群体

根据群体规模的大小,可以把群体划分为大型群体和小型群体。

a. 在大型群体中,群体成员之间是以间接的力一式联系在一起的。在大型群体中,社会因素比心理因索有更大的作用。

b. 在小型群体中,由于人们之间有直接的接触,因此,心理因素的作用相对来说要大于大型群体中的作用。

②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根据构成群体的原则和方式的不同,可以把群体划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a. 正式群体是由组织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群体的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有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

b. 非正式群体是组织中没有正式规定的群体,其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带有明显的情绪色彩,他们可能是因为住得近、有共同的兴趣、能互相满足需要而结成伙伴。

③开放群体和封闭群体

根据群体的开放程度的原则,可以把群体划分为开放群体和封闭群体。

a. 开放群体经常更换成员,成员来去自由。开放群体中成员的地位和权利不稳定,所以不适合于长期的任务,但也有其好处,开放群体可以吸收新思想和人才,他们对周围环境的适应性也比较强。开放群体着眼于现在,适合发展新思想和新产品。

b. 封闭群体的成员比较稳定。封闭群体的成员等级关系严明,具有历史的眼光,适合长期规划。

2. 如何正确运用群体压力?

【答案】(1)当一个人在群体中与多数人的意见有分歧时,会感到群体的压力。有时这种压力非常大,会迫使群体的成员违背自己的意愿产生完全相反的行为。社会心理学中把它叫做“顺从”或“从众”。群体施加压力的方式有四种:理智讨论、怀柔政策、铁腕政策和开除政策。正确运用

群体压力,可以更好地发挥团体优势。

(2)群体压力影响社会从众行为,是一把双刃剑。正确运用群体压力,关键是管理好从众行为,趋利避害。

①把握引导和造成从众行为的技巧,不仅可以通过给予员工适当的压力,形成‘个积极向上、健康活泼、开拓进取的舆论氛围,而且可以树立典型的榜样人物,形成合力,同心协力为目标奋斗。 ②避免和消除消极从众,企业在建立明确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要创造一种宽松的气氛,淡化群体规范的作用; 员工要提高个人的认知能力,增强自信心; 领导者要在舆论一边倒的情况下,敢于挺身而出。

(3)不能否认群体压力和顺从现象的存在,而且应当重视这一现象。一般来说,应避免采取群体压力的方式压制群体成员的独创精神,但也不能认为群体压力只有消极的作用,对于群体成员的不良行为给予适当的压力是必要的。

二、简答题

3. 组织的核心价值观对管理有哪些影响?

【答案】在组织的持续发展中,创业者的价值观得到员工的认可和接受,并在与社会环境的互动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形成组织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确定了组织的基本使命,反映了组织的社会价值,说明了组织存在的理由,决定了组织发展的空间和持续基因。核心价值观能够引导组织提炼业务发展和服务提供模式,从远处、大处着眼,裁量组织的发展战略并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组织的核心价值观对管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1)首先,组织目标、愿景和制度的制定,必须考虑到员工和群体的价值观,重视价值观的引导。 ①只有在平衡各方面价值观的基础上才能选择合理的组织目标,保证组织活动有效性;

②组织领导人都有自己的愿景,个人愿景要转化为员工共同愿景才会形成组织的愿景;

③规章制度的制定要考虑到员工价值观的影响。在同一个客观条件下,对于同一个事物,组织成员的价值观是不会完全相同的,这会导致员工行为的不一致;

④对不同价值观的顾客提高服务水平、对不同价值观的员工进行有效激励,成为决定组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⑤基于价值观的管理,增强员工自我约束和内在控制,是降低组织活动风险的重要一环。

(2)管理者要致力组织文化建设,根据组织的使命、任务,树立明确的组织价值观,去建立大家共同接受、认可的价值体系和制度体系,提高组织的凝聚力。

①有明确的价值观,即有共同的信念,并严守这个信念。

②将人性化的价值观与商业化的操作成功地融为一体,克服激励方法的局限,使员工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源源不断的力量源泉。

③企业持续增长的动力源于员工为企业目标的不断努力。而要使员工为企业目标不断努力,一个基本的方法就是利用金钱、权力、地位等手段激励员工,但在激励层面,管理层和员工是无法平等的。

(3)管理者必须重视价值观的变化及其对组织行为的影响。体现在:

①管理者要使组织工作适应人们普遍存在的价值观;

②管理者要注意树立和培植新的价值观。

4. 跨文化管理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跨文化管理的内容相当丰富。跨文化管理要注意跨文化管理的基本原则、策略和方法,具体如下:

(1)正视文化差异的客观存在,准确识别对待跨国企业的多元文化,应该准确判断其文化形式; 以中立的态度理解各种文化的优势和不足; 调整自身行为,与不同的文化相容协调。

①端正对待企业文化差异的基本态度,正确认识文化差异

在跨文化的管理中,正确的态度是至关重要的。

a. 要树立中立、客观和多兀化的文化观,文化只有差异而没有好坏之分。

b. 跨国企业的管理者不要试图盲目地改变某种文化,而是应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承认并理解差异的客观存在,克服狭隘主义的思想,深入研究各国的历史特点、文化差异和具体国情,重视对他国语言、文化、经济、法律等的学习和了解. 结合管理科学的普遍规律,尽可能地去发挥利用不同文化的优势。互相补充。

c. 管理者不应该将文化差异看做是跟中钉、肉中刺,谈虎色变,畏惧回避; 而应该正视文化差异的客观存在,准确识别,有效管理这种差异,使之为企业产生增值效应。成功的跨国企业,都是建立的在文化差异基础上的。

②提高文化敏感性,识别文化差异,提高文化适应能力

当跨国公司的管理人员进入另一个文化环境时,能否正确理解受特定文化影响的员工的特点,识别文化差异就成、为管理人员在异质文化中成功的关键所在,这也是提高跨国文化管理能力的必要条件。文化敏感性是识别文化差异的重要因素。提高文化敏感性,就要对跨环境中可能出现的困难的程度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a. 要理解文化差异两方面的影响:一是东道国文化如何影响当地员工的行为; 二是母国文化如何影响公司跨国公司管理人员的行为。

b. 要注意不同类型的文化差异可以采用不同的克服措施,管理风格、方法或技能的差异比较容易改变,可以通过互相传授和学习来克服; 因生活习惯和方式不同而产生的冲突,可以通过文化交流解决,但需较长的时间:人们基本价值观念的差异往往较难改变。只有把握不同类型的文化差异,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文化冲突的办法,提高文化适应能力。

③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

跨文化管理中,员工具有多兀化的特点,组织、团队中有不同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国籍的成员时,沟通过程就变得更加复杂,跨文化沟通的障碍更多。良好的跨文化沟通有助于企业更好地理解文化差异,解决文化冲突。在跨国经营中,必须了解东道国的诸多言语与非言语沟违的差异,建立起各种正式或非正式的、有形或无形的跨文化沟通渠道,针对既存的文化差异和文化障碍。形成良好的相互理解与信任的协调和沟通机制,以便及时有效地化解因文化障碍带来的沟通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