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中国教育史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单选题
1. 通过对道德两难问题的深入讨论,儿童倾向于拒斥低于自己道德发展阶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并且能够理解和同化高于自己一个阶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但难以理解和接受高于自己两个或两个以上阶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这种现象被科尔伯格等人称为( )
A. 皮格马利翁效应
B. 俄狄浦斯效应
C. 布莱特效应
D. 布朗效应
【答案】C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对道德认知发展模式基本观点的理解。美国的布莱特在进行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的研究中,发现儿童在讨论道德两难问题时,能够理解和同化高于自己一个阶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方式,拒斥低于自己发展阶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科尔伯格等人在其后一些学校所进行的实验,结果证明布莱特的观点是成立的,由此将其称为布莱特效应。
2. 1959年,美国科学院召开了改进中小学自然科学教育的会议,从而掀起60年代以加强基础学科教学、编写新教材、注重学科概念与体系为核心的课程改革运动,这场运动所体现的教育思潮是( )。
A. 改造主义教育
B. 要素主义教育
C. 结构主义教育
D. 永恒主义教育
【答案】C
【解析】结构主义教育是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的一种教育思想。它形成于20世纪50-60年代。注重教授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的基本结构以及这门学科所特有的研究方法。
3. 15世纪末,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实践形式主义化的标志是( )
A. 西塞罗主义
B. 昆体良主义
C. 新托马斯主义
D. 新柏拉图主义
【答案】A
【解析】15世纪末,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认为,古典文化教育本身就是目的,而不是促进人充分发展的手段; 过分强调古典文化教育,过高评价西塞罗文体并将其作为作文的唯一正确的范例,主张单纯效仿西塞罗等。西塞罗主义完全反对使用在西塞罗作品中没有出现过的词汇和习语,主张单纯仿效西塞罗。西塞罗主义的盛行标志着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形式主义的弊端,背离了人文主义文化修养的目标,也说明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因食古不化而走上了穷途末路。
4. “总明观”设置于南朝( )
A. 宋
B. 齐
C. 梁
D. 陈
【答案】A
5. 随着我国高中教育大众化、普及化,普通高中的性质发生了改变,在教育任务上兼顾( )
A.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
B. 普通教育与基础教育
C. 升学预备教育与就业预备教育
D. 基础教育与预备教育
【答案】D
【解析】根据培养目标的不同,我国高中教育分为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前者主要是以升学为主要目标、以基础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育:后者是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育。随着我国高中教育的普及化,普通高中的性质发生了改变,不仅仅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为升入高一级学校做准备,而且增加职业性课程,为普通中学毕业生做些就业准备。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6. 一经师的学说己“立于学官”,设立了博士,那么他的经说即称
A. 家法
B. 师法
C. 经学
D. 经典
【答案】B
7. 学生用“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本主义呜呜地哭”来记忆马克思是“1818年5月5日”出生的这一历史事实,其所使用的学习策略属于( )。
A. 注意策略
B. 复述策略
C. 编码组织策略
D. 精细加工策略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对学习策略的含义的考查。精细加工策略是指通过对学习材料进行添加、构建和生成,以便提供有利于回忆和理解的更多线索的各种方法,其中,记忆术是适用于简单知识学习的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注意策略指促使学生将注意力选择性地指向重要内容的各种方法,主要包括,告知目标、使用标识重点的线索等; 复述策略指为了促进信息保持而对信息进行多次重复的各种方法,包括画线,复习策略等; 编码与组织策略指用某种结构将要学习的内容组织起来的各种方法,包括列提纲,画图表,流程图,网络关系图等。
8. 体谅模式使用诸如“有人在乘车时不停的跟司机说笑话,接着可能发生什么? ”之类的人际互动情境问题,组织学生交流经验,续写故事活画连环画,分组合作编写和表演情景剧,其直接目的在于引导学生( )。
A. 置身事外,从旁观者的立场客观评价他人的处境和需求
B. 设身处地,丛参与者的立场感受他人的处境和需求
C. 设身处地,丛参与者的立场预估人际行为后果
D. 置身事外,从旁观者的立场估计人际行为后果
【答案】B
【解析】体谅模式由英国的学校德育专家麦克费尔首创。体谅模式认为道德教育重在提高学生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鼓励处于社会试验期的青少年试验各种不同的角色和身份。认为教育即学会关心。
9. 蔡元培对大学精神的解释是( )。
A. “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B.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C. “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
D. “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政罗教纲无羁绊之学府也”
【答案】C
【解析】“大学者,非谓有大楼指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出自著名教育家、曾任清华大学校长
,是儒家对大学的教育目的的梅贻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出自《大学》
,出自《复旦校和学做人目标的纲领性表达。“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政罗教纲无羁绊之学府也”
歌》。大学是创造和保存人类文明的场所,是培养全面客观地了解和研究世界智者的地方。蔡元培指出:“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大学的宗旨是研究高深学问,但它不是研究某一家某一派的学问,更不是研究被某些人指定的学问。这是蔡元培对大学精神的解释。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