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626地球科学概论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地球的振荡和地球的摆动有何异同?

【答案】(1)地球的振荡

由于具有弹性,地球作为一个整体在受激后能够产生无穷多种振型的自由振荡。

其中两类基本的振荡方式:周期性的涨缩振荡和栩转振荡。

(2)地球的摆动

地球具有摆动运动,而且是以赤道圈为轴向南北极方向摆动的自摆运动,还有公摆的运动,自摆一往返就是一周年,地球上的四季变更就是因地球自摆决定的,如地球南极逆太阳光而摆进

时,则北极是顺太阳光而摆的,当摆到顶幅时(摆动的最大限度)南极则为极昼,北极则为极夜。

(3)两者的异同

①相同点:两者都是地球作为整体的运动;

②不同点:地球的振荡是由于地球的弹性性质;

地球的摆动则是由于:

a. 地球的质量分布存在巨大差异,而且重力平衡点不在赤道;

b.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

2. 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有哪些? 它们是如何产生的?

【答案】(1)生物适应环境的力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生物的适应性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个体发育和行为等与其生存的一定环境条件互相统一、彼此适合的现象。生物与环境之间所表现出的这种协调与适合,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生物的生长、发育和传留后代。

②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多种多样,高等植物的各种器官都明显地表现出对于生活条件的适应。深入土壤的根系,直立于地面上的茎枝和形状扁平、面积广阔、呈现绿色的叶子,都是植物加强吸收、固着、输导和进行光合作用等机能,以保证进行正常的营养生活。

③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方式更是形形色色。例如许多动物借助于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躲避捕食者而获得生存的机会。

(2)产生机制

生物产生某此适应性状而与环境间保持协调关系,是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通过自然选择逐渐产生与形成的。生物的适应现象并非固定不变,而是有节奏的季节和昼夜变化,使适应性具有动态特征。在温带地区,许多树木春夏展叶、开花,秋冬落叶、休眠就是植物适应环境变化的现象。

3. 何谓气团和锋面? 气团过境和锋面过境的天气特征会一样吗? 为什么?

【答案】(1)气团和锋面

气团是指气象要素(主要指温度和湿度)水平分布比较均匀的大范围的空气团。在同一气团中,各地气象要素的重点分布几乎相同,天气现象也大致一样。气团的水平范围可达几千公里,垂直高度可达几公里到十几公里,常常从地面伸展到对流层顶,其分类方法主要有三种:①一种是按气团的热力性质不同,划分为冷气团和暖气团; ②第二种是按气团的湿度特征的差异,划分为干

气团和湿气团; ③第三种是按气团的发源地,常分为北冰洋气团、极地气团,热带气团、赤道气团。

两种不同性质的气团之间有一个过渡区,在过渡区中气象要素值发生急剧变化,这个过渡区称为锋区。锋区与地面斜交,坡度很小,只几分到1度左右。锋区与地面的交线称锋线,长几百至几千千米。锋面向冷气团一侧延伸的距离可达1000km 。因锋区的厚度与气团尺度相比要小得多,而把它视为一个面,即称为锋面,有时将锋面和锋线均简称为锋。

(2)气团过境和锋面过境的天气特征不一样

①气团过境的天气特征

冷暖气团是相对而言的,凡是气团温度高于移经区下垫面温度的称为暖气团,反之称为冷气团。暖气团一般含水汽较多,容易形成云雨天气。冷气团一般含水汽少,常形成干冷天气。

②锋面过境的天气特征

冷锋过境前是暖气团控制,气压低温度高湿度大; 过境时天气复杂多变,有刮风下雨阴天等; 过境后冷气团控制,天气转晴,气温下降气压升高湿度减小。

暖锋过境前冷气团控制,气压高温度低湿度小; 过境时的天气同冷锋过境时一样多变; 过境后,天气转晴,温度升高。冷锋过境后伴随降雨,暖锋过境前有降雨

4. 按照物质密度大小,排出以下环境的顺序。

a. 星系际空间,b. 太阳核部,c. 中子星,d. 地球海平面处的大气,e. 太阳系内行星际空间,f. 日冕,g. 银河系内星际空间。

【答案】按照物质密度大小,排列的顺序为:。

5. 湖泊和海洋生态系统空间结构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它如何影响系统的营养结构和功能?

【答案】(1)湖泊生态系统的特征

①湖泊是地而卜长期淹水的洼地,水流很慢,水的更换周期一般为十几年到数十年。

②在滨岸带,由于水层相对较浅,光照充足,营养物质丰富,使植物种类丰富,以水生维管束植物和藻类最为繁盛,它们是湖泊生态系统中有机物质的主要生产者。

③充足的食物养育着多种多样的消费者动物种群。作为湖泊生态系统生产者的绿色植物,在滨岸带具有从湖岸向湖心方向呈同心圆状分布的特点,可进一步分为:

a. 湿生植物带

由莎草科植物构成的湿草甸或短期积水的沼泽。

b. 挺水植物带

是长期积水的湖泊浅水带,根和茎的下部浸在水中,上部挺出水面,形成郁闭的高草群落。

C. 浮叶植物带

随着水深的增加,挺水植物逐渐被睡莲、眼子菜等浮叶植物代替,这些植物的根着生在水底淤泥中,叶子和花漂浮在水面上。

d. 沉水植物带

再往深处,苦草、狐尾草、金鱼藻等沉水植物发育,它们的根系扎于湖底,茎、叶和花全部沉浸在水中。

④由滨岸带再向湖心延伸,水面开阔,深度加大,有机物质和泥沙含量减少,湖水清澈,按透光程度和氧气含量分为表水层和深水层两个垂直层次。

(2)海洋生态系统

①海洋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由体型很小、数量极大、种类繁多的浮游植物组成,它们直接从海水中摄取CO 2, H 2O 和各种无机养料。广阔的海洋和大量的食料为消费者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使海洋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异常丰富。

②由于生产者转化为初级消费者的物质循环效率高,在海洋上层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生物量大致为同一数量级,即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几乎全部被浮游动物所消费。根据海水深度的差异,可以将海洋生态系统分为浅海带和外海带两类。

6. 试说明古猿(动物)与猿人(早期人类)的根本区别和识别标志?

【答案】(1)古猿(动物)与猿人(早期人类)的根本区别

古猿与猿人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仍停留在动物本能的劳动形式,只会使用天然工具; 而后者己经有意识地能够自己制造工具。

按照制造工具的工艺水平和相应的身体结构特征(如骨骼粗壮程度、脑容量大小、直立行走

,史前人类可以区分为猿人(含早期猿人,又称能人和晚期猿人,又称直立人),古人(早姿态等)

,共3类4个阶段。猿人阶段创造了旧石器早期文化,古人阶段发展期智人)和新人(晚期智人)

为旧石器中期文化,新人阶段则从晚期旧石器转入新石器时期文化。

(2)古猿与猿人的识别标志

有意识的自己制造工具是是识别古猿与猿人的根本标志。

7. 生命的本质是什么? 从非生命有机物质演化为原始生命的关键环节是什么?

【答案】(1)生命的本质

生命的本质就在于蛋白体(目前的理解为类似于原生质的核酸一蛋白质体系)具有的新陈代谢能力。这种能力是任何非生命不具备的,所以生命是物质运动的最高形式。生命(生物)与非生命(非生物界)之间并不存在小可跨越的鸿沟,构成生物体的50多种元素在非生物界里同样存在,说明两者有着共同的物质基础。生物是非生物演化到特定阶段的产物。

(2)从非生命有机物质演化为原始生命的关键环节

关键环节在于,如何使蛋白质组合成具有新陈代谢能的生物体,这就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也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