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840音乐综合理论之中国古代音乐史稿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选择题

1. 十二律产生的方法最早的记载是( )中的“三分损益法”

A. 《管子·地员篇》

B. 《乐记》

C. 《梦溪笔谈》

D. 《中原音韵》

【答案】A

【解析】十二律是古代乐律学名词,是古代的定音方法,即用三分损益法将一个八度分为十二个不完全相同的半音的一种律制。记载三分损益法的最早文献是《管子·地圆》。所谓“三分损益法”的基本原理是:先定出一个基本音高,由这个音高开始,递次用2/3(三分损一)或4/3(三分益一)的比例,求得其他十一律或四声的长度,冉按音高的顺序排列起来。

2. 下列不属于明代四大声腔的有( )。

A. 昆山腔

B. 海盐腔

C. 皮黄腔

D. 弋阳腔

【答案】C

【解析】明代具有代表性的声腔有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其中昆山腔流传最为广泛,对我国戏曲音乐的影响最为久远。

3. 元人记录当代作家作品的唯一著作是( )。

A. 《南词引证》

B. 《闲情偶寄》

C. 《录鬼簿》

D. 《南词叙录》

【答案】C

【解析】《录鬼簿》,元钟嗣成著。《录鬼簿》大约成书于元至顺元年,记录了自金代末年到元朝中期的杂剧、散曲艺人等80余人。有生平简录、作品目录,甚至带有自己思想痕迹的简评,如把关汉卿列在首位,对郑德辉颇有微辞:“惜乎所作,贪于徘谐,未免多于斧凿。”后来作过两次修订,扩充为2卷,所录152人,作品名目400多种,书中人物分为七类。

4. “故歌者,上如抗,下如坠”的说法出自下列哪位乐师

A. 师旷

B. 师乙

C. 师襄

D. 师文

【答案】B

【解析】《礼记·乐记》的《师乙篇》:“故歌者,上如抗,下如队,曲如折,止如槀木,据中矩,句中钩,累累乎端如贯珠。”

5. 《羯鼓录》的作者是( )。

A. 南卓

B. 崔令钦

C. 元万顷

D. 唐玄宗

【答案】A

【解析】《羯鼓录》是一部音乐史料,共有一卷。唐朝的南卓编撰。《羯鼓录》分前、后二录。前录成于大中二年(848年),后录成于大中四年。此书保存了关于唐代乐器羯鼓的珍贵资料。

6. “三分损益法”最早记载于以下哪部著作中( )。

A. 《国语》

B. 《论语》

C. 《管子》

D. 《吕氏春秋》

【答案】C

【解析】三分损益法的记载最早见于《管子·地员篇》,只算到5个音,到《吕氏春秋·音律篇》时,用此法已经算全了十二律的长度规范。

7. 南戏《琵琶记》的作者是( )。

A. 马致远

B. 高明

C. 乔吉

D. 白朴

【答案】B

【解析】《琵琶记》,元末南戏,高明撰。写汉代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悲欢离合的故事。共四十二出。被誉为传奇之祖的《琵琶记》,是我国古代戏曲中一部经典名著。

8. 目前所见我国第一部器乐合奏谱是( )。

A. 《南北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

B. 《纳书楹曲谱》

C. 《弦索备考》

D. 《九官大成谱》

【答案】C

【解析】《弦索备考》是目前我国所见第一部器乐合奏曲谱集。《弦索备考》是中国器乐合奏曲谱集。清代蒙古族文人荣斋编。有嘉庆十九年抄本,用工尺谱记写,收有13套以弦乐器为主的合奏乐曲。

9. 商代音乐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巫乐”和( )。

A. 雅乐

B. 淫乐

C. 礼乐

D. 俗乐

【答案】B

【解析】巫乐和淫乐是商代音乐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淫乐旧指不同于正统雅乐的俗乐。

10.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古琴曲谱是

A. 《文王操》

B. 《碣石调·幽兰》

C. 《广陵散》

D. 《酒狂》

【答案】B

【解析】《碣石调. 幽兰》据传是梁代琴家丘明所传的一首古琴曲,现收录在《神奇秘谱》中的是唐人的手抄本,记谱年代大约在武则天时期,是现存最早的古琴曲谱。

二、简答题

11.琵琶曲《十面埋伏》描写的是哪一场战争? 描写同一场战争的还有哪首琵琶曲? 它们有什么不同? (起码写出三点不同)

【答案】秦代末期的楚汉战争。另有琵琶曲《霸王卸甲》。两曲立场不同:《十面埋伏》着重描写刘邦及其大将韩信如何打败项羽的过程,气势恢弘; 《霸王卸甲》着重刻画战败者项羽的心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