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曲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763人文地理学之经济地理学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劳动密集型产业
【答案】劳动密集型产业指农业、林业及纺织、服装、玩具、皮革、家具等制造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生产过程中大量的使用劳动力特别是大量廉价劳动力。基本特点是:物化劳动消耗比重较低而活劳动消耗比重较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
2. 乘数效应
【答案】乘数效应是指增长极的发展对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示范、组织和带动作用,从而加强与周围地区的经济联系。在这个过程中,受循环积累因果机制的影响,增长极对周围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会不断地得到强化和加大,影响范围和程度随之增大。
3. 地域根植性
【答案】地域根植性是指生产网络中的每个元素都深深地根植于一定的地理区位。这个区位具有与当地的历史文化和制度相适应的沉没成本。虽然地理距离的阻力变小,但地理的作用并未变小。
4. 地租曲线
【答案】地租曲线是指在杜能的农业区位论中,由市场点(运费为零)到耕作极限点的地租收入数值的连接曲线。
5. 关联产业
【答案】关联产业是指直接与主导产业在产品的投入产出、技术等方面有联系,为主导产业发展进行配套、协作的产业。按照与主导产业的联系方式,可把关联产业分成前向联系产业、后向联系产业和侧向联系产业。
6. 极核式空间结构
【答案】极核式空间结构是指区域中个别地点因为某种发展机遇而率先发展起来,成为增长极,然后通过极化作用,不断吸取周围区域的资源和要素,导致两者的差异越来越大,存在着上述明显极核的区域空间结构。
7. 相对成木学说
【答案】相对成本学说是成本学说的一种,该学说认为如果有两生产率水平不相等的国家,
其中一个国家生产任何一种商品都处于绝对有利的地位,大有利的程度不同; 另一个国家生产任何一种商品都处于绝对不利的地位,大不利的程度不同。在这样的情况下,两个国家仍然可以通过国际分工和贸易相互获得利益。
8. 内部规模经济
【答案】内部规模经济是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产生的平均生产成本的降低。内部规模经济主要来源于企业本身生产规模的扩大。由于生产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分摊到每个产品上的固定成本会越来越少,从而使产品的平均成本下降。内部规模经济包括:技术经济,财务经济,管理经济,商业经济,风险承担经济,研发经济。
9. 文化转向
【答案】文化转向是指随着社会科学对文化研究兴趣地增加,地理学家开始重视制度和社会文化因素对经济空间现象的影响。如:区域经济增长研究中对文化传统、关系、体制等因素的关注。指导这些研究的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制度主义、经济社会学、女权理论等。它们在经济地理学中的应用,被概括为经济地理学中的“文化转向”。
10.范围经济
【答案】范围经济是指由于企业经济范围的扩大而获得的效益或基于价值活动的可分割性,价值链的不同环节之间的实行分工与协作,价值链各环节在企业内部或不同企业间实现整合带来的成本节约。
11.文化与制度转向
【答案】文化制度转向是指随着社会科学对文化研究兴趣的增加,地理学家开始重视制度和社会文化因素对经济空间现象的影响。如:区域经济增长研究中对文化传统、关系、体制等因素的关注。指导这些研究的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制度主义、经济社会学、女权理论等。它们在经济地理学中的应用,被概括为经济地理学中的“文化转向”。
12.扩散机制
【答案】扩散机制是指资源、要素和部分经济活动等在地理空间上的分散趋向与过程。扩散机制的形成源于三个方面:一是避免集聚不经济; 二是寻求新的发展机会:三是政府的政策作用。
二、简答题
13.试述波特竞争优势理论的基本观点。
【答案】波特认为,一个国家某产业的竞争优势由生产要素,国内需求,支撑产业和相关产业,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竟争这四个方面的因素所决定,同时,还与机遇和政府作用相关。前四个因素相互组合形成一个菱形结构,形似钻石,因此常被称之为“钻石理论”。
(1)在菱形结构中,生产要素包括一个国家的自然资源和人为创造的资源。人为创造的资源
主要是人力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等。生产要素进一步可分为基本要素和高级要素。基本要素就是用较少成本就可以获得的要素,如自然资源、非熟练的劳动力等。高级要素则是需要付出较高的成本才能获得的要素,如熟练劳动力、科技资源等。人为创造的资源、高级要素对于提高竞争力更为重要。因为,一个国家可以用人为创造的资源、高级要素来替代自然资源、基本要素,以弥补其在这方面的不足。
(2)国内需求就是国内市场对产品或者服务的需求,包括了需求结构、规模、成长性、高级购买者的压力,以及国际化程度,这些都对一个国家某个产业的竞争优势有重要影响。一般而言,国内市场需求大,就有利于国内竞争,产生规模经济。如果国内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具有鉴赏、挑剔的能力和习惯,就会迫使企业不断改进产品,提高服务水平。这样,就有利于提高一个国家某个产业的国际竟争力。支撑产业和相关产业是指为主导产业提供投入和服务的产业。
(3)对于一个主导产业而言,如果支撑产业和相关产业体系完善且发展水平高,则有利于其提高竞争力。
(4)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包括了企业的组织管理模式、竞争程度、创新能力、企业家才能等。这四个因素相互影响并相互强化,共同构成了一个有利于企业成长,增强产业竞争力的动态激励环境。
14.简述双核结构模式的内涵,并列举出我国至少5个包含该模式的区域(用城市模式)?
【答案】(1)双核结构模式的内涵
双核结构模式是指在某一区域内,由区域中心城市和港日城市及其连线所组成的一种空间结构现象。在双核结构中,一方是区域中心城市,集政治、经济、文化功能于一体,以省会城市为主; 另一方是重要港口城市,承担着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门户功能。该结构兼顾了区域中心城市的居中性和港口城市的边缘性,从而实现区位上和功能上的互补”。
(2)双核结构模式举例
沿江双核:成都—重庆 长沙—岳阳 南昌—九江;
沿海双核:沈阳—大连 北京—天津 济南—青岛 杭州—宁波 广州—深圳。
15.运费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答案】运费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运费构成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运费主要由线路运行费和站场费两部分组成,前者是运输距离的线性函数,后者一般与运输距离无关,所以,胡佛提出著名的端点区位优于中间区位的原理。
(2)不同运输方式适宜的运输距离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3)运费定价制度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16.试述中心地理论的主要实践应用。
【答案】中心地理论的主要实践应用: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