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山东省培养单位海洋研究所839地理信息系统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栅格数据结构

【答案】栅格数据结构指将空间分割成有规则的网格,在各个网格上给出相应的属性值来表示地理实体的一种数据组织形式。

2. 数据库管理系统

【答案】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操作和管理数据库的软件系统,提供可被多个应用程序和用户调用的软件系统,支持可被多个应用程序和用户调用的数据库的建立、更新、查询和维护功能。

3. 客户机/服务器结构

【答案】客户机/服务器结构即C/S结构,是一种分布式系统结构,在该体系中,客户端通常是同最终用户交互的应用软件系统,而服务器由一组协作的过程构成,为客户端提供服务。客户机和服务器通常运行相同的微内核,一个客户机/服务器机制可以有多个客户端,或者多个服务器,或者兼而有之。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基于简单的请求/应答协议,即客户端向服务器提出信息处理的请求,服务器端接收到请求并将请求解译后,根据请求的内容执行相应操作,并将操作结果传递回客户端。

4. 组件式GIS 软件

【答案】组件式GIS 软件是采用了面向对象技术和组件式软件的GIS 系统(包括基础平台和应用系统)。其基本思想是把GIS 的各大功能模块划分为几个组件,每个组件完成不同的功能。各个GIS 组件之间,以及GIS 组件与其它非GIS 组件之间,都可以方便地通过可视化的软件开发工具集成起来,形成最终的GIS 基础平台以及应用系统。

5. 矢量数据结构

【答案】矢量数据结构是利用欧几里得几何学中的点、线、面及其组合体来表示地理实体空间分布的一种数据组织方式。这种数据组织方式能最好地逼近地理实体的空间分布特征,数据精度高,数据存储的冗余度低,便于进行地理实体的网络分析,但对于多层空间数据的叠合分析比较困难。

6. OGC

【答案】OGC 即Open GIS 协会。其目的是使用户可以开放地操纵异质的地理数据,促进采

OGC 会员主要包括GIS 相关的计算机硬用新的技术和商业方式来提高地理信息处理的互操作性。

件和软件制造商,数据生产商以及一些高等院校,政府部门等,其技术委员会负责具体标准的制定工作。

7. 空间数据仓库

【答案】空间数据仓库是指支持管理和决策过程的、面向主题的、集成的和随时间变化的、持久的和具有空间坐标的地理数据的集合。

8. 地理数据

【答案】地理数据是以地球表面空间位置为参照,描述自然、社会和人文景观的数据,主要包括数字、文字、图形、图像和表格等。地理数据可分为空间数据、属性数据、时态数据。

9. ODBC

【答案】ODBC 是一个用于访问数据库的统一界面标准。它实际卜是一个数据库访问库,它最大的特点是应用程序不随数据库的改变而改变。其工作原理是通过使用驱动程序(driver )来提供数据库独立性。而driver 是一个用以支持ODBC 函数调用的模块,应用程序通过调用驱动程序所支持的函数来操纵数据库,不同类型数据库对应不同的驱动程序。

10.元数据

【答案】元数据是指描述空间数据的数据,它描述空间数据集的内容、质量、表示方式、空间参考、管理方式以及数据集的其他特征,是空间数据交换的基础,也是空间数据标准化与规范化的保证,在一定程度上为空间数据的质量提供了保障。

二、简答题

11.数据是GIS 系统的生命与灵魂,请问GIS 数据的误差主要有来自哪些环节,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空间数据的质量?

【答案】(1)GIS 数据的误差来源:

数据采集过程中(即数据源误差)、数据编辑过程中(即处理误差)、数据使用过程中。 (2)提高空间数据质量的方法:

①尽可能使用可靠的数据源;

②数据的预处理,包括对原始地图、表格数据的整理或者清绘;

③提高数字化操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可以通过增强操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来尽量减少误差; ④选用精度高的数字化设备;

⑤数据精度检查,主要检查输出图与原始图的点位误差;

⑥人工检查,对于数字化的地图数据,应打印输出样图来与原始资料进行比较检查,属于属性数据,最好是通过人工逐一比较检查。

12.试述应用型GIS 开发的过程和方法,并比较原型法和生命周期法设计的特点。

【答案】(1)过程

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与维护;

(2)两种设计方法及其特点

①生命周期设计法

如果系统设计按阶段进行,预先规定每一阶段的开发目标和任务,然后按照一定的准则顺序开发实施; 其特点有:a. 严格分阶段进行,便于组织管理b. 系统开发过程比较长c. 新系统效果的可见性差d. 最终用户的反馈比较迟e. 不容易把握用户需求的变化;

②原型设计法

根据用户需求由用户与开发人员共同商定开发目标,设计初步方案,在较短时间内开发出一个能满足用户基本需求的初步原型或系统雏形,交用户使用,经一段时间运行,根据用户意见对原型加以修改或填充,如此反复进行,最终形成一个比较完善和质量较高的应用型GIS ;

其特点有:a. 用户能积极的产于新系统的设计实现b. 开发人员及时获取用户反馈意见c. 能更快看到系统的实际效果d. 系统的开发的风险降到最低。

13.空间叠置分析有哪些? 叠置分析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案】(1)空间叠置分析根据所采用的数据结构的不同,分为基于矢量数据的叠合分析和基于栅格数据的叠合分析两种类型。基于矢量数据的叠合分析根据叠合对象图形特征的不同,分为点与多边形的叠合、线与多边形的叠合和多边形与多边形的叠合二种类型。基于栅格数据的叠合分析常常称为“地图代数”,包含了一系列可以进行叠合分析的计算方法。

(2)叠置分析的基本原理

置合分析是指在相同的空间坐标系统条件下,将同一地区两个不同地理特征的空间和属性数据重叠相加,以产生空间区域的多重属性特征,或建立地理对象之间的空间对应关系。一般用于搜索同时具有几种地理属性的分布区域。

14.通过应用实例或实际操作过程图,说明在解决地球科学问题中,如何将地球科学知识与GIS 的应用过程进行有机结合,并讨论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答案】(1)地球科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资源、环境演化规律与人类社会活动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科学,它寻求人类社会与环境协同演化、持续发展的路径。现在己发展为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与社会科学为一体,由多学科科学体系组成的边缘学科。

(2)地球科学涉及信息的组织、存储、处理及可视化表示,随着地球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地球科学的难度将逐渐增加,地球科学单一的研究方法己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GIS 技术与地球科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相互联系中共同发展。

(3)以研究土壤侵蚀为例,其操作过程图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