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639体育学基础综合之体育概论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技术基础
【答案】技术基础是指根据动力学、运动学和节奏性的要求,按照一定的顺序、方向排列起来的各种技术环节的整体,是运动动作的系统结构。在一般情况下,技术基础是相对规范和不变的,它包含整个技术动作的完整功能和属性。
2. 身体运动速度
【答案】身体运动速度指身体或身体的某一部分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通常用位移距离和所用时间之比来表示。身体运动速度一般有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运动速度之分。身体运动速度还有匀速和不匀速之分。
3. 身体运动节奏
【答案】身体运动节奏是动作的快慢、用力的大小、肌肉的收缩与舒张以及时间间隔的长短合理交替的一种综合特征。它与动作的时间特征、空间特征和动力学特征都有关系。动作的节奏关乎整体身体运动各个环节的连贯性,节奏合理标志着动作的力量、时间分配得比较恰当,能保证身体运动协调、省力、效果好,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身体运动节奏还是重要的审美标志,身体运动美是其节奏好的表象,也是其他身体运动构成要素实现整体最优化的结果。
4. 体育制度
【答案】体育制度是负责管理体育事业的领导机构和组织,以及由它们制度和实施的各种体育法规制度和措施的总和。
二、简答题
5. 我国的体育体制与英国和美国等国相比有何不同?
【答案】(1)我国的体育体制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一个缩影,必然应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学校体育、大众体育、竞技体育的发展需要,便于政府行使对体育的宏观管理。
(2)美国的体育体制属于社会组织主导型,又称为分权型。美国政府中没有专门的体育主管部门,也没有单一、垂直的权威机构来负责全面的体育协调工作,政府不制定体育政策,而且极少直接资助体育。名目繁多的社会组织在体育运动发展中扮演着主要角色,这是美国体育体制的
显著特点之一。
(3)英国的体育体制属于政府和社会组织结合型。英国体育管理组织体系具有多元化的特点,英国政府成立了文化、媒介与体育部,负责管理全国的体育工作。
6. 谈谈你对“举国体制”的认识。
【答案】(1)“举国体制”的由来与定义
“举国体制”起初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体育事业运行机制的一种总结性评价。
20世纪80年代初,“举国体制”是国外报刊对中国体育体制的一种褒义的概括。
随后在中国体育学术界逐渐形成为一种具有特定含义的概念,主要是指中国体育事业在一定时期内,为了一定的目标和需要,能够有效地统一、集中国家的力量使某些方面迅速提高的体育发展机制及相应的一套组织机构等。
(2)对“举国体制”的评价
用历史的眼光来审视“举国体制”,“举国体制”是我国历史与现实的必然选择。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举国体制”有效地推动了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是我国竞技体育取得辉煌战绩的主要原因。
用辩证的眼光来审视“举国体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举国体制”出现了很多与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用发展的眼光来审视“举国体制”,“举国体制”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潮流,适应多元参与主体的需要,必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市场,引入竞争机制,逐步走上国际化、社会化、市场化的道路。
7. 体育运动技术动作质量和效果的综合评定从哪方面进行评定?
【答案】体育运动技术动作质量和效果可以从技术结构和各个要素分别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评定或从整体上进行综合性评定。
(1)体育运动技术动作的准确性
从技术上看运动技术动作是否符合技术的规格要求。
从所要达到的具体目的和效果上看运动技术动作的准确性。
从形式上看运动技术动作的准确性,即看其是否准确地完成了规定动作的要求。
(2)体育运动技术动作的协调性
体育运动技术动作协调性的标志是动作连贯、节奏合理、各要素配合恰当,身体及身体各个部分在完成动作的过程中协调配合。
(3)体育运动技术动作的力量
体育运动技术动作的力量,是完成运动动作的动力,是运动技术动作的一个主要质量标志,这是由体育运动技术动作的目标所决定的。
(4)体育运动技术动作的经济性
所谓体育运动技术动作的经济性就是动作做得好而省力。动作的经济性是技术动作准确性、
协调性的综合表现。
(5)体育运动技术动作的弹性
技术动作的弹性能够减缓来自对手或器材(如传的球)的击打力量,保证技术动作的完成、増加动作的美感。
缓冲和弹力也是连续完成下一个动作的前提。
能减小人体落地时的撞击力、防止身体受伤和减小人体的运动惯性防止犯规等。
8. 体育过程的本质是什么?
【答案】体育过程的本质即体育过程与社会其他活动过程的区别,这个区别反映了体育活动规律的差别。体育过程的本质可从如下四方面去认识:
(1)体育过程是一个促进人全面协调发展的活动过程。
(2)体育过程中社会需求和个体需要的统一,决定了体育过程是促进人的社会化的过程。 (3)体育过程是体育实践者运用感官来认识世界的过程。
(4)体育过程中学习者的不断发展,决定了体育过程始终是一个内化与外化交错递进的螺旋式上升的运动过程。
9. 什么是体育锻炼?体育锻炼与体育教学有何区别?
【答案】(1)课余体育锻炼是指学生在课余时间里,运用多种体育手段,以发展身体、増进健康、愉悦身心为目的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2)体育锻炼与体育教学的区别
主要目标或任务不同
体育教学的目标是完成大纲规定的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合区掌握。课外体育锻炼侧重于复习体育课堂教学中学习的体育知识、技能。
要求不同
体育课中的必修课具有强制性,课外体育锻炼不具有强制性。
内容不同
体育课受体育教学大纲的限制,课外体育锻炼内容丰富多样,一般不受限制。
组织形式不同
体育课主要以课堂教学的形式,课外体育锻炼形式多样,一般不作形式上的要求。
承受的身心负荷不同
体育课中承受的负荷较为适中,课外体育锻炼负荷适中,具有较明显的个人和项目特点。
效果评价不同
体育课的评价方法和标准不因人而异,具有统一性。课外体育锻炼评价方法和标准灵活多样。
10.体育运动健身功能具体表现在那些方面?
【答案】体育的健身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