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之计算机组成原理考研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在虚存实现过程中,有些页面会在内存与外存之间被频繁地换入和换出,使系统效率急剧下降。这种现 象称为颠簸。请解释产生颠簸的原因,并说明防止颠簸的办法。
【答案】产生颠簸的原因主要有:
(1)分配的页面数太少;
(2)替换策略不佳。
防止颠簸的办法:
(1)适当增加分配给用户程序的页面数;
(2)选取或更好的替换策略。
总线周期的异同点。
总线周期用于对接口中的端口进行读写。 2. 说明存储器总线周期与【答案】存储总线周期用于对内存读写,
3. 什么是指令? 什么是程序?
【答案】(1)每一个基本操作称为一条指令。
(1)解决某一问题的一串指令序列,称为程序。
4. 何谓分布式仲裁? 画出逻辑结构示意图进行说明。
【答案】分布式仲裁不需要集中的总线仲裁器,每个潜在的主方功能模块都有自己的仲裁号和仲裁器。当它们有 总线请求时,把它们唯一的仲裁号发送到共享的仲裁总线上,每个仲裁器将仲裁总线上得到的号与自己的号进行 比较。如果仲裁总线上的号大,则它的总线请求不予响应,并撤消它的仲裁号。最后,获胜者的仲裁号保留在仲 裁总线上。显然,分布式仲裁是以优先级仲裁策略为基础。逻辑结构如图所示:
图 分布式仲裁的逻辑结构示意图
5. 总线中三种桥的名称是什么? 它们的功能是什么?
【答案】(1)总线体系结构中的三种桥,即桥、总线桥、 桥。(2)桥连接两条总线,使彼此间相互通信。桥又是一个总线转换部件,可以把一条总线的地址空间映射到 另一条总线的地址空间上,从而使系统中的任意一个总线主设备都能看到通向的一份地址表。
二、分析题
6. 某CRT 显示器可显示128种ASCII 字符,每帧可显示80字×25排;每个字符字形采用7×8点阵,即横 向7点,字间间隔1点,纵向8点,排间间隔6点;帧频50Hz ,采取逐行扫描方式。问:
(1)缓存容量有多大?
(2)字符发生器(ROM )容量有多大?
(3)缓存中存放的是字符ASCII 代码还是点阵信息?
(4)缓存地址与屏幕显示位置如何对应?
(5)设置哪些计数器以控制缓存访问与屏幂扫描之间的同步? 它们的分频关系如何?
【答案】CRT 显示器缓存与屏幕显示间的对应关系:
(1)缓存容量
(2)ROM 容量
(3)缓存中存放的是待显示字符的ASCII 代码。
(4)显示位置自左至右,从上到下,相应地缓存地址由低到高,每个地址码对应一个字符显示位置。
(5)①点计数器(7+1): 1分频(每个字符点阵横向7个点,间隔1个点)。
②字符计数器(80+12): 1分频(每一水平扫描线含80个字符,回归和边缘部分等消隐段折
合成12个字符 位置)。
③行计数器(8+6): 1分频(每行字符占8点,行间隔6点)。
④排计数器(25+10): 1分频(每帧25行,消隐段折合为10行)。
7. 浮点数四则运算的基本公式如下:
其中
.
算器的逻辑结构图。
【答案】浮点乘法和除法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因为尾数和阶码可以独立处理:浮点乘法只需对尾数作定点乘和阶码作定点加,而浮点除法只需对尾数作定点除和阶码作定点减即可。不论乘法和除法,需将结果规格化。
浮点加减法较复杂,原因在于尾数相加或减之前必须对阶。为此,将较小的阶码X 。
对应的尾数
(1)计算
(2)将
(3)计算
(4)将结果规格化。
图为浮点运算器的结构图。该运算器由两个相对独立的定点运算器组成。阶码部件只进行加、减操作,
实现对阶(求阶差)和阶码加减法操作
部件完成。寄存器尾数部分可进行加、减、乘、除运算,并与阶码部件协同完成对阶和规格化等功能。尾数的加、减由加法器完成,尾数乘除由高速乘除和积商寄存器本身具有移位功能,以便完成对阶和规格化等操作。
移右移位以得到一个新的尾数
. 这样就能与进行运算。因此浮点加减法需要四步运算: ; (定点减法)位以形成. ; (定点加法或减法)试画出浮点运
图
8. 单机系统中采用的总线结构有三种基本类型。请分析这三种总线结构的特点。
【答案】根据连接方式的不同,单机系统中采用的总线结构有以下三种基本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