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外国教育史考研题库
● 摘要
一、辨析题
1. 在教育研究中,样本容量越大越好。
【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原因具体分析如下:
样本容量是指研究中所使用的样本数量的大小。一般来说,样本容量与样本的代表性呈正相关,大的样本更具有代表性,其研究结果更有一般性; 但从实际操作来看,要考虑实际操作中收集资料的可能性。样本容量太大,会给研究带来许多困难与不便,也可能造成更大的研究误差。在取样研究中,应根据研究对精确程度的要求和研究者在时间、人力和物力上的可能性,确定合理的样本容量,而不是一味追求样本容量的增大。
2. 耶稣会的教育活动具有许多与众不同的地方,取得了很大成功,是教育史上一个不小的进步。
【答案】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
耶稣会教育作为天主教改革的成果,有其独特之处,它给天主教的教育带来进步,但是它是逆历史潮流的。
(1)积极影响
①耶稣会是宗教改革的产物,其创始人罗耀拉常重视教育,并把力量放在中、高等教育上。耶稣会教育的特点就是用人文主义精神来改革学校和教学。
②耶稣会集中全力于中等和高等教育方面而不重视初等教育。在教学内容上,耶稣会教育的教学内容也依据中、高等的区别很不相同:中等教育以拉丁语、希腊语、希伯来语、文法、古典文学等人文学科为主; 高等教育则主要是哲学和神学。
③耶稣会学校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备的组织管理模式,高水平的师资也是耶稣会学校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耶稣会十分重视师资的培养和训练,其教师均受过宗教、知识及教育教学方法三个方面的训练。
④耶稣会的教学方法也富有成效,采用了寄宿制和全日制。学生依成绩分班,采取班级授课方式,教师在教学中采用讲授、阅读、写作、背诵、辩论、练习等多种方式,学校提倡温和纪律、爱的管理,强调师生间的亲密关系,很少使用体罚。
(2)消极影响
不管它的制度、方法多么完善,组织管理多么周密,师资水平多么高,这些都服从于一个目的——企图重建教皇和天主教会对欧洲的统治,这一目的是逆历史潮流的。
3. 公学之所以后来被改革主要是因为它没有起过积极意义。
【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1)公学的含义:
①公学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是英国富家子弟升入大学的预备学校,属于中等教育性质; ②学校由公众团体集资兴办,培养一般公职人员,教学设备、条件和教学质量均高于文法学校;
③注重古典知识的学习,为适应上层社会交往的需要,注重体育和军事训练,养成绅士风度。
(2)公学的作用:在历史上曾为英国培养了不少政治、经济领袖人才,以天才教育相标榜,
,最为人称道的是伊顿公学、温彻斯特公学等。 被称为“英国绅士教育的摇篮”
4. 当学生学习失败时,教师只需要引导他做努力归因就能激发其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答案】错误。
成败归因理论以维纳为代表,他认为人们在寻找自己成败的原因时,人们通常将导致自己成败的因素分为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六个因素,这六个因素可归为三个维度,即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归因。
将自己的成败归因于不同因素,会有不同的动机效果。如将成功归因于努力,以后还会进一步努力; 将失败归因于能力低下,以后就不会去尝试。
激发学生动机需要正确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成败进行归因,并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归因训练。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消极归因,教师应引导学生我作努力不够的归因。在韦纳归因模式的四因素中,努力因素对激发学习动机的作用特别受到心理学家的重视。因为努力因素不但可以变化,而且受人的主观意志控制。在改变行为结果的诸多因素中,努力因素是个体最能把握的因素。教师应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业的成败与他们的努力程度密切联系,并引导学生对学业的失败多作努力不够的归因,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当学生把学业失败归因为基础差、学习技能差时,教师就应引导他们“只要努力,以前的知识缺陷落差是可以补上来的,基本的学习技能也可以通过训练进行补救的。”当学习遇到挫折时,教师引导学生作出努力不够的归因,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其不会因一时的失败而降低对未来成功的期望,而是更加努力直至成功。教师在强化学生作努力归因的同时,还要强调努力带来的成功同时也是能力的体现。
但是只作努力归因是不够的,尤其当学生己经十分努力但无法成功时,努力归因不仅不切实际,而且学生很可能把失败再次归因于能力缺乏而对自己产生更大的失望感。另外,过分强调持续的刻苦努力对于完成一项任务的重要性,也会使学生认为他难以达到目标,从而导致放弃努力。所以除了引导学生分析努力因素外,还要引导学生分析“还有哪些因素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学业成
,并尽量指出解决方法。如引导学生把失败归因于学习方法不当,则更可能提高学习。因为学就”
习方法和努方样是内部的、可控的非稳定性因素,能够有意识地加以改变。把失败归因于它,既可以使学生保持对成功的信心,又可以使学生把注意力转移到如何学习上,并通过不断地自我反省,总结经验,增加认知技能,掌握学习策略。所以,教师只要引导他作努力归因就能激发其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这是不对的。
5. 斯巴达和雅典的教育起源于同一个地方,没有本质的区别。
【答案】(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2)斯巴达和雅典的教育的共同点:
①都是奴隶制城邦,教育为奴隶主阶级服务,具有等级性,培养的目标无论是战士还是公民,都是为国家政体服务的;
②都重视体育,斯巴达是为了征服和奴役土著居民,举国皆兵; 雅典为了强大自己也重视体育教育,对公民进行系统的军事训练;
③教育体制都有年龄分期,且比较完善。
(3)斯巴达和雅典的教育的差异:
①地理环境不同,造成经济、政治的差异。斯巴达在政治上是保守的军事贵族寡头统治。雅典建立起奴隶主民主政体。这一点直接决定了斯巴达的教育有较强的专制性,而雅典的教育体制民主色彩比较浓厚。
②培养目标、内容和方法不同。由于斯巴达的政治是军事贵族专制,因而其教育目标是培养英勇果敢的保家卫国的战士; 相应地其内容只重视军事体育,不重视文化科学知识学习; 教育方法是野蛮训练和鞭答。雅典在政治上是奴隶主民主政体,教育的民主色彩较重,目标是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国家公民。
(4)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斯巴达的教育建立在农业经济基础上,受专制政体的影响,教育带有强烈的专制色彩,崇尚武力,教育是以为国家服务为核心的; 而雅典的教育建立在发达的工商业经济的基础上,在民主政体下,教育注重对国民身心的培养,带有较浓的民主色彩。可见斯巴达和雅典的教育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
6. 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具体理由如下:
(1)教学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是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与智育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作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的智育,即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发展学生的智力,主要是通过教学进行的。但不能把两者等同。一方面,教学也是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的途径; 另一方面智育也需要通过课外活动等才能全面实现。把教学等同十智育将阻碍全面发挥教学的作用。
(2)题中的观点仅仅把教学看成是实施智育的途径,忽视了教学同时还是实施德育、美育和体育的基本途径。即使作为实施智育的途径,教学也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授受,还包括开发智力和培养能力。
二、简答题
7. 简述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与“劳作学校理论”。
【答案】凯兴斯泰纳是德国教育家,是19世纪后期流行于欧美的劳作教育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和推动者。其主要教育著作有:《德国青年的公民教育》、《公民教育的要义》等。凯兴斯泰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