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外国教育史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目录
2017年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外国教育史考研仿真模拟题(一) . 2 2017年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外国教育史考研仿真模拟题(二) 14 2017年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外国教育史考研仿真模拟题(三) 25 2017年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外国教育史考研仿真模拟题(四) 37 2017年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外国教育史考研仿真模拟题(五) 47
一、辨析题
1. 夸美纽斯主张设立全国统一的学制。
【答案】正确
(1)为了使国家便于管理全国的学校,为了使所有的儿童都有上学的机会,夸美纽斯主张建立全国统一的学制。他依据儿童的年龄特征,把人从出生到成年接受教育的过程分为四个时期,每期6年,各由相应的学校进行教育:
①出生1~6岁是婴儿期,在“母亲的膝前”——母育学校接受家庭教育;
②6~12岁是儿童期,由设在每个村落的国语学校进行初等教育;
③12~18岁是少年期,由设在每个城市的拉丁语学校实施中等教育;
④18~24岁为青年期,通过设于省城或王国的大学接受高等教育。
(2)夸美纽斯首次提出的这种前后衔接的统一的学校体系,从学校的设置上打破了封建教育的等级限制及其没有系统的学校体制的状况,是教育思想发展史上关于学校设置理论的一个重大进步,对后来资本主义学校制度的形成有很人的影响。
2. “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明荀况在师生关系问题上强调不唯师说。
【答案】错误。
《劝学》中这段话阐明了持久的学习和教育对人有完善的作用,也蕴含了学生必须向老师学习求教的思想,但推导小出在师生关系问题上不唯师说的结论,荀况也并无小唯师说的思想。荀况认为,教师与天、地、君、亲处在并列的地位,关系到国家的治理; 教师是礼义的化身,人的完
,否则就是背叛。善没有比向老师学习更为有效的办法。因此强调学生必须服从教师,“师云亦云”
据此提出尊师,并以是否尊师为国家兴衰的标志。
3. 爱尔维修的教育万能论是正确的。
【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1)爱尔维修的教育万能论的观点:
①爱尔维修从唯物主义认识论出发,认为人人都是通过感官获得知识,人人都有享受中高等教育的权利,表达了人人智力天生平等和教育的民主化主张;
②他把人的成长归因于教育与环境,提出“教育万能”的口号,否定遗传因素的影响,并把改变旧社会环境的希望寄托于教育,寄托于少数天才人物,从而在社会历史观上陷入唯心主义。
(2)评价:爱尔维修对教育的看法是错误的,尽管十分强调环境的作用,但对当时来说,有一定的进步作用。教育不可能万能,马克思批判了他的这一看法,提出了教育受到遗传、环境等
因素的影响,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个人的主观实践活动。
4. 德育应当普遍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
【答案】正确。
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目的或任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围绕这一目的或任务开展管理、教学、服务等工作。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工作,是实施德育的基本途径。教学不仅承担着传授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的任务,还承担着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任务。
教学必须遵循教育性原则,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都要重视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
5. 苏联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马卡连柯在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观指导下,提出了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并进行了有效的实践。
【答案】(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2)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主要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和实践的。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为了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就必须深入地改善整个教育过程,实施和谐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的和谐教育思想与过去片面强调学习间接知识,强调课堂教学和教师主导作用的教学和教育理论是完全不同的。他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主要表现有:
①学校教育的理想和奋斗目标。他认为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牢固的科学基础知识,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培养青年面向生活并能自觉地选择职业,因此,他明确的提出了普通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
②和谐的教育。他认为和谐的教育就是学校要创造一些条件和相应的环境,使学生的天赋才能和业已形成的内在的精神财富得以充分的表现,把学生认识世界的过程,与他改造客观世界的表现和自我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
③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观点出发进行教育。他要求注意到各育之间的相互联系,发挥各种教育活动的综合教育作用。
6. 当学生学习失败时,教师只需要引导他做努力归因就能激发其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答案】错误。
成败归因理论以维纳为代表,他认为人们在寻找自己成败的原因时,人们通常将导致自己成败的因素分为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六个因素,这六个因素可归为三个维度,即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归因。
将自己的成败归因于不同因素,会有不同的动机效果。如将成功归因于努力,以后还会进一步努力; 将失败归因于能力低下,以后就不会去尝试。
激发学生动机需要正确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成败进行归因,并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归因训练。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消极归因,教师应引导学生我作努力不够的归因。在韦纳归因模式的四因素中,
努力因素对激发学习动机的作用特别受到心理学家的重视。因为努力因素不但可以变化,而且受人的主观意志控制。在改变行为结果的诸多因素中,努力因素是个体最能把握的因素。教师应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业的成败与他们的努力程度密切联系,并引导学生对学业的失败多作努力不够的归因,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当学生把学业失败归因为基础差、学习技能差时,教师就应引导他们“只要努力,以前的知识缺陷落差是可以补上来的,基本的学习技能也可以通过训练进行补救的。”当学习遇到挫折时,教师引导学生作出努力不够的归因,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其不会因一时的失败而降低对未来成功的期望,而是更加努力直至成功。教师在强化学生作努力归因的同时,还要强调努力带来的成功同时也是能力的体现。
但是只作努力归因是不够的,尤其当学生己经十分努力但无法成功时,努力归因不仅不切实际,而且学生很可能把失败再次归因于能力缺乏而对自己产生更大的失望感。另外,过分强调持续的刻苦努力对于完成一项任务的重要性,也会使学生认为他难以达到目标,从而导致放弃努力。所以除了引导学生分析努力因素外,还要引导学生分析“还有哪些因素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学业成
,并尽量指出解决方法。如引导学生把失败归因于学习方法不当,则更可能提高学习。因为学就”
习方法和努方样是内部的、可控的非稳定性因素,能够有意识地加以改变。把失败归因于它,既可以使学生保持对成功的信心,又可以使学生把注意力转移到如何学习上,并通过不断地自我反省,总结经验,增加认知技能,掌握学习策略。所以,教师只要引导他作努力归因就能激发其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这是不对的。
二、简答题
7. 简述在教学方法方面,杜威教育思想的主要缺陷和合理因素。
【答案】(1)在教学方法上面,杜威提出了思维与教学方法的教育思想。他的思维是反省思维,意指对某个经验情境中的问题进行反复的、严肃的、持续不断的思考,其功能在于求得一个新情境,把困难解决、疑虑排除、问题解答。由十思维起于不确定的、有问题的情境,培养思维能力首先要提供合适的情境,他认为经验、活动性的课程恰恰能提供这种情境的条件,由此,他把思维五步法直接运用到教学方法上,形成了教学的五个步骤:
①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一一要有一个对活动本身感兴趣的连续的活动;
②在这个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作为思维的刺激物;
③他要占有知识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对付这个问题;
④他必须负责有条不紊地展开他所想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⑤他要有机会和需要通过应用检验他的观念,使这个观念意义明确,并让他自己发现它们是否有效。
(2)杜威教育思想的主要缺陷有:
①知识的地位问题。他强调知识的重要性,但将知识的获得、发展从属于智慧的培养,从属于探究的过程。而他又讲探究、思维要以知识为基础,对这个知识来源的解释,让他陷入了矛盾之中。同时对于怎样获得系统知识问题,杜威也一直没有解决好。